名人故事讀后感(合集15篇)
名人故事讀后感(合集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故事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人故事讀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本有關于名人故事的書,書中有許多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等,并且還有各人的事跡和有趣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牛頓,牛頓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科學家,是近代科學的象征。他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及他對光學、力學、數學、熱學、哲學方面的研究,都很有成就,為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在他小時候,一天,牛頓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見一輛水車正在車水,水車的奇妙轉動使他看得入了迷,連回家都忘了。之后,他每天回家時都要去看一次水車,并且仔細觀察琢磨。漸漸地,他想要自己做一輛水車,這可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他一回到家就丁丁當當地做起水車來,經過幾天的時間和好幾次的失敗,他終于做出了一輛像模像樣的水車,他想試一下自己的水車做得怎么樣,就到小河上試,當他看見水車轉動時,十分地得意和高興。
其實牛頓小時候學習成績并不出眾,但是愛好讀書,對自然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從小時候起就愛做東西、做實驗,愛思考、愛動腦筋,濃厚的興趣加上刻苦努力地學習,長大后終于成為一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讀完這本《名人故事》,我感覺名人也不是天生的神童、天才,成功并不是輕易得來的。他們也經歷過許多的波折和困難,都是通過超過常人無數倍的奮斗才取得了巨大成績。
名人故事讀后感2
對于名人的故事,我不曾了解,所以看不到他們究竟付出了多少,作了多少,所以,我利用假期時間,看了這本從媽媽學校借來的書---《大名人小故事》。
你知道飛機之父萊特兄弟嗎?那我來給你們講講他們的故事:萊特兄弟小時候喜歡放風箏,也喜歡做風箏。一次,他們發現老鷹會飛,是因為它有翅膀,而且是曲線的。他們也想裝上翅膀飛起來。父親送給它們一只紙做的蝴蝶,右手旋轉藏在腹部的橡皮筋,朝天空一放,竟飛了起來,他們開始在他們的小倉庫研究。他們的父母也相信一個數學家和一個發明家會搞出一點名堂的。
萊特兄弟不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更實現了人類的夢想。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會再嘲笑他們,沒有誰會嘲笑他們當年那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成千上萬的人幻想著自由的飛翔,然而,只有萊特兄弟首先做到了。因為他們不單單這樣想,更努力的嘗試著去做了。勤奮、認真是成功的發動機;想象、創新是成功的槳。
你可知消滅敵人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嗎?林肯作為美國的第16任總統,為我們找到了答案。看到這篇文章,給我感觸頗大:一次,林肯參加一群年輕士兵的討論,有的士兵認為,戰爭中最大困難是錢,有的則認為人才才最重要。然后討論如何消滅敵人,有的認為使用先進武器,而有的則是摧毀敵方陣地。而林肯并未評論,他說:非常簡單讓敵人成為你的朋友。
我終于知道:消滅一個敵人的確少了一個對手,但從另一個意義上講也少了一個伙伴。真正的勝者不是能打敗敵人的人,而是能使敵人成為自己的朋友的人!
名人故事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名人故事》里的一篇關于列寧的文章,讀了之后,讓我非常有感觸,更讓我受益匪淺。
列寧從小學習就非常刻苦,五歲時就跟媽媽認字,七八歲就能背誦好些詩文了。到九歲半時,就上中學一年級了。雖然在班上他年齡最小,但學習成績卻數第一。
列寧在學校學習期間就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就是遇到不懂的問題,就一定要打破沙鍋問到底。有一次,他和同學們挖開一個屎殼螂的窩,看到里面有很多圓圓的東西,列寧說:“這些糞球是屎殼螂從外面運進來的,它有個滾糞球的習性。”同學們不解地問:“屎殼螂把糞球滾到窩內去干什么呢?”這下兒可把列寧給問住了。他答應明天告訴大家。回到家之后,他先問比他早上五六年學的哥哥,又問當教師的父親和當醫生的母親,他們都不能確切地回答這個問題。列寧但翻閱家中所有的藏書,終于找到了答案。但是列寧并未就此而止,他又去了父親任教學校的圖書館,借了好幾本介紹昆蟲生活的書。關于屎殼螂的生活習性,列寧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了。第二天,他給同學們帶去了答案。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向他投去了贊賞的目光。同學們覺得真是大開了眼界。他們哪里知道這是列寧翻閱了好幾本書的結果啊!
在學習和生活中,列寧遇到過許多問題,為了能解答這些問題,他幾乎跑遍了市里的圖書館,還常常向同學們借書看。正是因為列寧有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習慣,他對任何一門知識的學習都不是淺嘗輒止,而是非常深刻,都有獨到見解,后來他成為了一名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列寧的這篇文章深深地影響了我,我一定要向他學習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這樣才能更好的學好每一門功課。
名人故事讀后感4
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總是會涌現出一些與眾不同的人物,他們就像夜空中閃亮的星星,放射出絢麗的光芒,照耀著人類。
影響世界的名人數不勝數,有自學成才的總統——華盛頓;有童話大師——安徒生;有哲學狂人——尼采;有戰爭之神——拿破侖;有杰出畫家——凡·高。這么多的名人,我最喜歡的還是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1533年~1603年)在倫敦出生,英國人,在她兩歲多的時候,她的媽媽就被處死了,是帕爾王后小伊麗莎白帶回伊麗莎白爸爸亨利八世身邊,讓她受到了好的教育。1547年,伊麗莎白的異母兄弟愛德華即位。1553年,愛德華早亡,異母姐姐瑪麗即位。瑪麗把伊麗莎白關起來,還把英格蘭弄得一片狼藉。1599年,伊麗莎白才當上了女王。在伊麗莎白女王長達45年的統治時間里,英國由弱變強。她為了國家,獻出了畢生精力,她為了國家,制定了眾多計劃,她為了國家,一生都沒有結婚,她把國家交給了蘇格蘭國王,使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連為一體。她是多么偉大啊!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我發現,這些名人之所以能夠成名,是因為他們都一種刻苦學習、忘我的工作精神。我們應該學習名人發憤苦讀、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擁有一個努力為理想而頑強拼搏的一個美好人生。
名人故事讀后感5
這一星期,我們一直學習名人的故事,我在家也看了一些名人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故事 。
愛迪生小時候家里很窮,就連他做實驗所用的材料都是在車上賣報紙賺來的錢買的,他做實驗所用的瓶子都是從垃圾箱撿來的。
有一次,他在車上做實驗,忽然,車猛地一晃,把一瓶白磷摔碎了,白磷一見空氣立刻燃燒起來,為此,車主狠狠地的打了他一耳光,把他當一只耳朵打聾了。就算這樣,也沒有阻止他做實驗。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還有他在制作燈絲的時候,不知失敗了多少次,最終發明了燈泡。正是他這種不放棄、不氣餒的精神,使得他的一生有了一千多項發明。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還有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他小時候很好學,很勤勞。在他十二三歲的時候,校長給他們提了一個問題說:”你們為什么而讀書?“有的人說:”為父母讀書。“”還有的說:“為當官而讀書。”輪到周恩來了,他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欣慰的笑了。
再看看現在的大街小巷,到處懸掛著“釣魚島是中國的,誓死保衛釣魚島,抵制日貨 ······ 。”這些條幅。我想,日本這么小,為什么敢和中國叫板?原來日本雖小,但很發達。忽然,我想起梁啟超的一句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為國效力。讓祖國更強大!
名人故事讀后感6
媽媽給我買了本《中外名人故事》,我這個小書蟲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里面很多名人的事情讓我震驚。我敬佩萊特兄弟的膽識,竟然敢駕著自己制作的飛機翱翔藍天;我佩服詹天佑的氣魄,敢于挑戰造橋權威,給外國列強狠狠地打擊;我欣賞李時珍翻山越嶺,不畏艱辛,以身試藥,終于鑄成大作《本草綱目》。但是在這么多的名人故事里,我最喜歡達芬奇的故事。
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意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他覺得自己已經畫的非常好了,便有些不耐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真了不起,竟然對著枯燥的雞蛋一遍又一遍的反復了練習,正是這樣他打下了良好的繪畫基礎。看了他的故事,我覺得十分慚愧,想想自己在暑假的時候制定的計劃,每天要寫一篇日記,最后只寫了幾天就草草結束了。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真的覺得我學習。
名人故事讀后感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精選了中外眾多名人,用簡練生動的語言講述名人的人生,講述了名人在一生中經歷的風風雨雨,重點剖析了名人的成敗之道和獨特的人格魅力。走進英雄、走進名人,令人感慨頗多:他們的天賦令人稱羨不已,他們頗強的意志令人嘖嘖稱奇。打開這本《中外名人故事》,就像走進了先賢的心靈世界;閱讀名人的故事,就像與先賢對話。他能使我們洞察人生,豐富閱歷,從名人的人生道路中獲得珍貴的人生啟示,從而激勵我們學習和繼承名人優秀的品質。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人生要有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生。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外名人故事》書,從中讓我認識了許多有名的人,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名人叫作張衡。他是一個才能全面的科學家,在天文、歷史、文學、地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是一個罕見的全才式人才。
張衡生活在東漢時期,他發明的地動儀整整領先了歐洲1000多年,他還發明了可以測定飛向的候風儀,可以自己運行的自行車,能夠自己飛的木鳥;在數學方面,他計算出圓周率是3。162……;在地理方面,他繪制的一幅《地形圖》流傳了幾百年;在藝術領域,除了寫文章外,他還擅長繪畫,是東漢時六大畫家之一。
看了這些,我聯想到我們自己,也要從小做起,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名人故事讀后感8
翻開《名人故事》,我很快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
陶侃是東晉的大將軍,非常注重勤儉節約。看到糟蹋糧食的浪蕩公子,他毫不留情的進行責罵;修造船只時,他收集木屑,妥善保管,下雪天用來覆蓋地面,方便行人;征集竹子時,他砍下竹根,制成竹釘,代替鐵釘,為國家節省開支。有一次,陶侃看到一個人在麥穗旁,手拿著一把麥穗。陶侃問:你拿著一把麥穗干什么?他說:我看麥穗好玩就抓了一把玩。陶侃很生氣,就罵了他一頓。
看到這些,我心里很不平靜。陶侃數為什么這樣節約呢?是他家境貧窮嗎?不,陶侃身為大將軍地位應該不低,俸祿應該很高。我想他一定是為了不讓國家浪費太多錢。東晉的官員大多數都浮華鋪張,所以他不幸被逐流了,但他給當時的人樹立了好榜樣,也給后人樹立了好榜樣。
看著陶侃的故事,我又想到了我們。在我們同學中,浪費現象太嚴重了。有的挑吃挑穿,非名牌衣不穿;有的大手大腳,一個本子只用了幾頁就不用了,一支筆用了幾天就換新的了。我有時會到一些剩飯剩菜,現在想起陶侃我真是自責不已。我想,如果陶侃看到我們這樣浪費他一定會很生氣的。
《陶侃節儉愛民》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不足;就像一面警鐘敲響了我的頭腦;更像一名老師,督促改掉我們的壞習慣。
名人故事讀后感9
在暑假里,我最喜歡讀的書籍是《中外名人故事》,因為它讓我懂得了許多大道理。
這本書講了各個時代名人的故事,還把它們分成了各種類別:愛國的文天祥、魯天佑、華盛頓等,奉獻的諸葛亮、南丁格爾、居里夫人等,創新的黃道婆、哥白尼、伽利略等,探索的沈括、阿基米德、鄭和等,拼搏的成吉思汗、李嘉誠、拿破侖……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特蕾莎修女》這一篇。特蕾莎修女,本名為艾格尼斯·剛察·博加丘,她從小就很有愛心,覺得自己未來的職業是幫助貧困的人。1937年5月,她決定成為終身制修女,并改名為特蕾莎修女。有一天,她發現一位倒在地上的老婦人,看起來快不行了,但她還是立即把她打理干凈并送去醫院,最后老婦人得救了,她就這樣經常救濟有困難的人。她的組織有很多錢,可她生活卻很節儉。1997年9月5日,特蕾莎去世,全世界人民都悲痛不已。
讀了這本書,我發現名人都擁有著善良、細心、認真……這些美好的品質,正是這些美好的品質,才讓他們向名人更加接近。相比之下,現在社會中有一些人擁有不好的品質,我想,如果人人都能擁有美好的品質,全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麗。我還發現這些名人們小時候家里的情況都不太好,可是長大后能做出那么偉大的業績,十分了不起。祖沖之廢寢忘食地計算圓周率的準確數、喬丹忘記了時間似的練習籃球……我很敬佩他們。
古人說,“開卷有益”。這的確是本好書,讀了這些名人的故事,你就相當于走向了一條勝利的路。
名人故事讀后感10
翻開《外國名人故事》這本書,一個個外國名人名家的成長經歷呈現在我的眼前。有偉大的思想家列寧、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波蘭音樂家肖邦、意大利畫家達芬奇、英國科學家牛頓、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美國“軟件大王”比爾蓋茨……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國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的名字叫瑪麗,她從小學習十分刻苦,每門功課都考第一。無論生活多么艱苦,瑪麗從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28歲時,瑪麗和法國青年科學家居里結了婚,從此人們稱她為居里夫人。他們先后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由于對放射現象研究有突出貢獻,居里夫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居里夫人還因提煉出純鐳,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居里夫人把巨額獎金用來進行科學實驗,幫助貧困的學生。她毫無保留地公布了鐳的提煉方法,而不是用來換取巨額財富。讀了居里夫人的故事,我深深的被她熱愛學習、大公無私的精神打動了。想想我們在如此優越的環境里學習,卻總是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真是慚愧。
合上《外國名人故事》,我的思緒還停留在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中。這些在各領域都有豐功偉績的名人,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他們從不放棄,克服困難,堅持不懈,最終成為歷史名人。有志者事竟成。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永不放棄的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名人故事讀后感11
《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是一本我們不得不讀的好書。這本書中記錄了中外100位名人成長中的艱辛故事。也許他們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可是他們都具有為了理想堅持不懈,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也許他們所在的時代不同,也許他們的理想不同,可是他們都夢想攀爬上高峰的頂端,都十年如一日,在成才路上有著不可言喻的辛酸經歷。最后他們也都成了我們的名言警句。這也應征”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名言。
我最喜歡100位名人中的諾貝爾,不僅僅是因為他為我們人類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績。更重要的是他有著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
讀完諾貝爾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
有一次,我做家庭作業時,遇到了一道思考題,做著正起興致的我,正抱怨沒有一道難題攔我過關的時候。正巧遇到了一頭攔路虎,我已過了多關,難道會怕一道小關嗎?心里想。便得意的讀起了題目,一讀完題目,我就像從天堂一下子墜入了地獄。先前的得意勁已不復存在。現在腦子里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問號?為了面子,只好往前沖了,可是任我如何思考,腦子都快要想爆了,也沒有一點思緒,我徹底失望了,一氣之下,便丟下筆不寫了。這種半途而廢,遇到困難便低頭的做法跟這些名人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現在回想起來,臉就覺得紅乎乎的,從此,我便暗自發誓:做事決不半途而廢,三心二意,應該學習名人們那種堅持不懈,遇到困難決不臨陣退縮的精神,向著自己的理想勇敢地前進!
名人故事讀后感12
20xx年3月25日老師辦了“班級圖書館”我興奮的去借書,發現有好多同學在借書,我也跑過去,興奮的挑起來,我挑中了一本《名人成才的故事》。
它沒有太多的裝飾,上面畫了一個小人,里面有許多中外名人成才的'故事,比如:王祥臥冰,居里夫人的故事,等等……王祥臥冰使我懂得了對父母要孝順;我被海倫.凱勒那自強不息的精神而感動,更為居里夫人的堅持做著實驗不放棄,終于提取“鐳”元素的執著精神所鼓舞,因為愛迪生的好學而懂得了自己的不足;因為牛頓的“地球引力”一說而震驚;因為愛因斯坦的好奇而思考……讓我非常感動的是王祥臥冰,講得是:在民間,有一名叫王祥的人,他的母親去世,父親給他找了個繼母,繼母對王祥又打又罵,很不好,王祥從未反抗。有一次,繼母病了,很想吃魚,但在這寒冬臘月,哪里有賣魚的呀?王祥決定要去找魚。王祥來到河邊,發現冰非常厚,于是,王祥解開衣服,用體溫來破冰。凍了很長時間后,王祥起來,“嘭”一聲,一條大魚跳了出來,王祥急忙抓住它,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繼母很感動;有一次,繼母心情不好,要打王祥,王祥說:“如果孩兒不孝,殺死孩兒能解母親心頭之恨,那就殺了孩兒吧!”,繼母很感動,以后對王祥像對親兒子一樣。
我非常推薦這本書,很好看,也能學到很多知識。
名人故事讀后感13
最近我讀了《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感觸很深。
書中講述的名人很多我都聽說過他們的大名,如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最偉大的詩人、被譽為詩仙的李白,美國的第一任總統,被譽為美國國父的華盛頓,還有我最喜愛的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本書展示了這些名人的奮斗史,使我深受鼓舞。
他們中很多人出自貧寒家庭,有的還幼年時失去親人,過著背井離鄉的生活。為了生計,孔子做過吹鼓手,幫人管理過賬目,甚至還幫人放養過牲畜。安徒生11歲時就獨自去首都哥本哈根謀生,小小年紀受盡了侮辱和虐待,嘗盡了人世間的艱辛。但是,所有這些都不曾磨滅過他們的志向。逆境之中,他們一直發奮讀書,從不放棄任何學習機會。幼年的李白從老婆婆講述的“鐵杵成針”中,悟出“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從此博覽群書,最終成為一代詩仙。
這些名人之所以能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不朽的豐碑,與他們堅忍不拔的努力分不開的。與他們相比,想想我自己平時的表現,真有些慚愧。遇到難題,有時我還會哭鼻子;彈鋼琴遇到難談的曲子,我就想放棄。
讀了這本書,我被這些可敬的先輩所感動。要向他們學習,不向困難低頭,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做一個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人。
名人故事讀后感14
讀了《你不可不知的中國名人故事》這本書后,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章——領袖人物。
在這一章里,我認識了治水英雄——大禹,故事里說的是在治水時期,大禹為了完成治水重任,娶妻涂山女四天便離開家,在外13年,沒有回過一次家。“三過家門而不入”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這體現了大禹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大禹治水》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早在上古時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水的特性,了解了洪水泛濫的規律,并用原始工具戰勝了洪水。在書中,我還認識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她賞罰分明、唯才是舉,又能廣開言路,善于納諫。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中國歷史做出過了巨大的貢獻,我非常敬佩武則天。同時,我還從書中認識了一位少年天子——康熙,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才華的天子,他八歲就登上了皇位,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對三藩、明鄭、準噶爾的戰爭勝利,在位六十年,真是太令人震驚了!
聽了我的述說,你們應該對這些歷史人物有些了解了吧!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需要我們從書中去拜讀。我們需要學習這些人物身上堅忍不拔、勤奮努力等等可貴的精神。在生活中,我們也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發揚團隊精神和樂于助人的精神,把好的一面發揚光大,這樣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名人故事讀后感15
我讀過許多的書,但是這本書更令我愛不釋手。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功高蓋世的政治領袖;我知道了震爍古今的軍事將領;我知道了下筆如神的文學泰斗;我知道了鬼斧神工的藝壇巨匠;我還知道了在眾多名人成長中受過的數不勝數的挫折與坎坷。這本書就是我鐘愛的《影響中國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
說起“孔子”這個名字大家肯定會很熟悉,他創建的儒家學派對中國兩千多年的社會,思想起了深遠的影響,可是你們知道嗎?孔子的生活是很艱苦的。在孔子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擔起了生活的重擔,含辛茹苦地撫養他長大,就在孔子17歲那年,母親也去世了。從此,孔子更加發奮的學習,但是為了謀生,他不得不去四處奔波,闖蕩兩年后,終于實現了他謀生和謀學相結合的計劃。34歲那年,他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宏偉的藍圖——創辦私學,周游列國。孔子一生勤奮好學,不恥下問,這也許就是孔子最后終成一代圣賢的原因吧!從書中那一個個字,一句句話中,我更加地了解了孔子,更明白了一代名師都不是一蹴而起的,都是要通過刻苦學習,在困境中升華思想才成為雞群中的紅鶴的。
讀罷整本書,我才發現, 一代偉人的成長歷程可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只能經受住眾人意想不到的挫折、坎坷與大風大浪,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比起他們,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在今后,我一定要更努力地學習,立志成為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