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里斯星讀后感
索拉里斯星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索拉里斯星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所有科幻作品都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地球人怎么跟外星人搭上訕?
但是,在索拉里斯星上,搭訕是不可能了,這里所謂的外星生命,就是星球本身。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被星球上的膠質海洋無聲吞沒——極其高冷,任何研究手段到了索拉里斯星上都無疾而終。
有時這片海洋也愿意和你開開玩笑,研究員投入一個測試設備,不久,它會在海面上重新浮現一個一模一樣的復刻版出來。一種不同維度的力量迫使你在這個星球上和自己對話,迫不得已與內心最隱蔽或者最黑暗的東西見面。它因人而異,在一次睡覺醒來后從你身邊沒來由地出現。
主角凱爾文在到達索拉里斯星不久,就發現這里氣氛詭異。站長已經自殺,另外兩位同事,一個精神恍惚,說話遮遮掩掩,另一個索性把自己關在屋子里閉不見人。一覺醒來,凱爾文發現自己的女友突然出現在房間里,讓他最不能接受的是,他的女友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死了……
女友實實在在的樣子,讓凱爾文幾近崩潰。她也確實是個「人」,能說話,能吃飯,也能被其他人看見。可是她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為何而來。驚訝之中,凱爾文把女友哄到火箭里,直接發射向太空。一覺之后,另一個「新女友」又重新出現,仿佛什么都沒法生過。
這時他再去找說話遮遮掩掩的同事,那位同事才說,「你也遇到了吧……」
在空間站一個狹小空間里,沒有星球之間光劍與飛船的激戰,也沒有地球末日、人類移民的大場面。這部在1960年代創作出來的小說,玩著時下正流行的硬設定敘事,不管什么湖泊大海,它用一條纖細的魚線,把你的心臟悄悄勾了起來,一點一點逼近水面,期望上面陽光普照。
無助是這里無處不在的特征。
儀器、數字的含義都太過精確和明白,但難以描摹的那種半生不熟和混沌未定的現實,讓每個人反思自己該如何存在。語言無法提供那種脫離現實的準確說法,沒有一件事情有清晰的結論。那種無知帶來的無助感懸浮著,把所有人提起來讓他們窒息。
什么星際探險、科學研究在書里一點也不重要,《索拉里斯星》真正想說的是人類自己有多脆弱,當一個人內心最隱蔽的、最深切的感情被真實表達出來時,每個人能與其相處嗎?能目不轉睛地對視嗎?還能確切知道自己是誰嗎?
在這個星球上,人性本能的張揚不知從何說起,更不要妄想去探尋黑暗的秘密和異常的激情了。每個人都無法坦然面對自己。
這本書的作者萊姆,波蘭最杰出的'科幻文學作家,二戰期間憑著偽造的身份證明,掩藏了猶太身份,一家人才幸免于納粹毒手。這段經歷,在《索拉里斯星》里對于人類出于本能對秘密的隱藏,以另一種姿態呈現出來。身份不過是一幕虛幻的障眼法,那些衣服、勛章、肉體,甚至連說出來令人自傲的獨立意識,全都是可疑的偽裝。當人一步步走到肉體之下,每前進一步,皮囊的裂口都會射出一道搖搖晃晃的鋸齒閃電,點亮一剎那藏著秘密的幽暗角落。
為了生存,我們不知道我們會做什么,我們不知道我們應該做什么。
萊姆筆下,對于世界,他懷著一種強烈的不可知論。《索拉里斯星》與其說探索未來,不如說是在探望自己,他不僅堅定地認為人類難以徹底理解宇宙的奧秘,也對人自以為的堅強標上了一個加粗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