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范文(通用8篇)
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范文(通用8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范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1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24節氣倒計時、中國結雪花、中國門、中國窗……每個細節都彰顯著中國文化的浪漫、底蘊和自信。在傳遞國旗的畫面中,兩排人,手手相傳,把國旗交到國旗班手里去升旗,這一幕沒有高科技的表演感,但卻直擊人心,震撼心靈。在東道主中國隊入場之時,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現場歡呼聲此起彼伏,熟悉的中國隊閃亮全場,那一刻,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搖旗吶喊。
能有幸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將是我永生難忘的記憶,感謝偉大的祖國,這一抹中國紅,是世界上最美的顏色!
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2
五方正色、千里江山圖、寶相花……北京2023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禮儀服裝從配色、圖案到設計構思處處呈現中國傳統服飾智慧。當冬奧會邂逅農歷新年,頒獎禮儀服裝“瑞雪祥云”“鴻運山水”“唐花飛雪”將以中國韻味點綴冬奧會賽場高光時刻。人民網記者專訪主創團隊設計師,為網友解讀這些服飾中的傳統文化內涵。
中國色彩描繪出浪漫邂逅
北京冬奧會正值壬寅新年,設計師首先聚焦春節文化元素。“中國紅最能表現吉祥、喜慶的節日氛圍。同時,端莊、大氣、沉穩的藍色又體現出奧運賽事的拼搏精神。”頒獎禮服“鴻運山水”設計者、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尤珈介紹,“這里的紅色和藍色都是非常正的中國色彩。”
何為“正”色?有史料曾記載“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也”。在“唐花飛雪”設計者、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教授楚艷看來,“中國傳統色有五方正色,這正色通常指飽和度非常高、比較重的顏色。如紅、黃、藍都飽和度很高,相對來說看著比較正。”
應用北京冬奧會核心圖形、色彩系統等視覺元素,頒獎禮服色彩都有一個古雅而美麗的名稱。天霽藍、冰藍、霞光紅和瑞雪白等顏色脫胎于中國傳統礦物質顏料,既來源于對三個賽區城市春節文化的調研,又蘊含了對自然四時、天地五方和二十四節氣文化的理解。
三套設計方案都是紅藍搭配,但每套顏色又有些微不同。對此,楚艷認為,“不管是霞光紅、天霽藍還是冰藍都在冬奧會核心色彩系統中,同色系里呈現出不同的深淺和冷暖調子,設計師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理解來搭配不同的紅和藍。”
“在中國傳統服飾乃至繪畫中,等級越高,正色的使用越多。”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賀陽介紹自己的用色思考,她既是冬奧會系列制服的設計者,也是“瑞雪祥云”禮服帽子的設計者。針對冬奧會頒獎禮服的顏色搭配,她有著同樣的選擇。
傳世圖畫激蕩起靈感火花
青山綠水,咫尺千里。意境還原《千里江山圖》的舞蹈《只此青綠》在春晚驚艷亮相,備受關注。同樣融合這幅傳世畫卷的“鴻運山水”與冬奧會核心圖形中抽象山影結合,碰撞出傳統與現代的審美韻律。穿越千年,這幅山水畫卷將以新的設計圖式為冬奧會點綴華彩。
“如何把傳統與現代的山形完美結合,是一個挑戰。”尤珈回憶設計過程,非常感慨。考慮到《千里江山圖》有近景、遠景等特點,她帶領團隊精心設計“鴻運山水”上的山形圖案,線面結合、拉開層次、豐富表現內容。“這套禮服上每個山形,都是反復嘗試,進行疊加組合后的效果,最終呈現出山川連綿不絕的氣勢。”
“唐花飛雪”的圖案靈感也是來自傳統,顧名思義,這套禮服的主要圖形由唐代織物上的寶相花與雪花組成。據楚艷介紹,寶相花是唐代織物、器物上的經典紋樣。寶相花,也叫八方如意。它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實花,是蓮花、牡丹花、菊花甚至傳統如意紋的集合,由八朵如意云頭組成。楚艷說:“用這樣的吉祥圖案,也是對冬奧會的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唐花飛雪”呢氈帽配飾的絨花,是出自北京懷柔的非遺技藝,由老北京絨鳥絨花非遺第六代傳人蔡志偉配合完成。傳承千年的精美手藝妝點頒獎禮服,也將一起在冬奧會高光時刻亮相。
“惜物”觀呈現中國服飾智慧
主導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制服設計、東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入場服設計、2023年北京冬奧會制服設計的賀陽教授與奧運會有著不解之緣。她工作室的白墻上貼滿了歷屆奧運會服飾樣照,其中還有各國體育服裝的配色分析。在賀陽看來,有了對比研究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特色。“要展現中國的特點,其實就是視覺的文化屬性,其中,服飾是一個很好的文化載體。”
無論是為神舟十一號宇航員設計地面保暖裝置,還是為奧運會設計服裝,她認為都有相同的屬性。“都是通過服裝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
“瑞雪祥云”中精巧的帽形設計,受到網友關注。賀陽介紹:“根據最早出土的實物來看,這個帽頂遼代就有,而且做起來非常簡單。”一塊與頭圍等長的布,卷成筒裝,再找8個等分點,合在一起……賀陽拿著筆為記者一步步分解帽頂的手工制作。
“幾乎不動剪刀,不想要了就拆掉,這塊布還能繼續用。體現‘惜物’觀,這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智慧。”賀陽說
遵天時、守時令、惜物節用。多年的田野調查,讓賀陽對傳統民族服飾觀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深入了解。“傳統的智慧,是從長期的使用中得來的,能用最簡單的方法打造出美的效果。”
就像一只民間用來吃飯的青花瓷碗,碗口的一條藍邊,就能表達青花瓷的感覺,美麗又實用。傳統服飾的美,既在于時間的沉淀,又在于制作者內心的體驗。賀陽說:“好的設計要通過感性認識和使用,才能變得越來越好。”
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3
整個開幕式講了一句話:“全世界不同的雪花匯聚在北京,成為一朵人類共同的雪花。”從倒計時開始,到孩子們唱出萬千雪花競相開放,雪花一直在聚合。最后,主火炬就是一片雪花 這次的點火和火炬臺應該是最大的一個創新,百年奧運歷史上,第一次有這樣的主火炬。一棒火炬就是主火炬,是百年奧運史上從未有過的“微火”。
北京2023年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將熊熊燃燒的奧運之火,幻化成雪花般圣潔、靈動的小火苗,這一創意來自低碳環保理念,將成為奧運會歷史上一個經典的瞬間。值得一提的是,與往屆奧運會使用液化天然氣或丙烷等氣體作為火炬燃料有所不同,本屆冬奧會首次使用了氫能作為火炬燃料,實現了奧林匹克精神與“綠色”“環保”的進一步結合。氫能是環保的燃料,燃燒的時候只產生水,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可實現完全的零排放,真正體現了北京冬奧會綠色、低碳、可持續原則。正應了張藝謀導演的話:“最大的區別是過去了十幾年啊,所有人都成長了。”我為中國的進步感到自豪。
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4
隨著音樂的變換場地光線的變化,24名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輪滑演員和24個帶著透明冰屏的智能機器人,象征著第24屆北京冬奧會。他們借助高科技實現的影像變換,在舞臺上滑出漂亮的曲線軌跡,與智能機器人相映成趣,帶來了一場融合科技與文化的視聽盛宴。現場響起了《歌唱祖國》的熟悉旋律。
在現場輪滑少年和智能機器人以及現場燈光精彩演繹了“中國結”“龍鳳呈祥”等精彩畫面,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大飛機、高鐵、長城、共享單車等高科技,同時,向全世界人民發出了誠摯的邀請——2023,相約北京。這八分鐘涵蓋中國文化歷史,人文情懷,經濟科技和胸懷肚量。由國家到世界無不在向全世界宣布這就是大國--中國!冬奧之花將在冰雪世界熱情綻放,我們用最圣潔的舞蹈、最真摯的熱情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相聚北京,一起在圣潔的天地中,完成共同的夢想。
這短短8分鐘,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大國風范,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民的熱情。此刻,我又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5
2月4日晚,我有幸現場感受和目睹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座位在五層位置,剛好俯視整個全景。內心的'激動和自豪貫穿于觀看的整個過程,二十四節氣的倒計時和中國年元素讓人感受到文化自信;莊嚴的升旗儀式中國旗的傳遞,讓人感受到江山就是人民;精心設計的節目,使現實與視覺效果的完美融合,充分展現了科技的魅力;主火炬的點燃,及雪花造型等等,無不體現的中國的新發展理念。
整個過程的展現讓“一起向未來”落到實際行動中。特別是習近平主席的出場和中國代表隊的入場,把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也讓我感到,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6
2023年2月4日,我們迎來了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觀眾,我懷著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無比驕傲的心情在國家體育場全程觀看了冬奧會開幕式。
本屆冬奧會在疫情期間按時舉行,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的中國使命、大國擔當和全國人民的萬眾一心、國事為重。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們更要認清肩上擔負的使命和責任,用奧運精神、抗疫精神、拼搏精神不斷激發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好的提升水平、做好工作,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安醫事業、服務國家富強!
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7
冬奧會開幕式是我第一次參加這么大型的集體活動,我們一路上感受著志愿者們熱情洋溢的笑臉,“歡迎大家”、“過年好”、“新春快樂”、“辛苦了”……的暖心問候,一掃漫長等待的疲憊。
更別提開幕式現場表演的美輪美奐和震撼。當我們步出會場時已是凌晨,一路上仍是志愿者的笑臉和問候,驅趕著我們每個人的疲憊和寒冷。致敬冬奧會志愿者!致敬每一位冬奧人!致敬我們偉大的祖國!
觀看冬奧會演出觀后感8
2023年2月4日,第24屆冬奧會在北京如期開幕。從2008年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2023年的“一起向未來”,我們中國積極參與奧林匹克運動,堅持不懈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我們一定會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
我能有幸作為北京冬奧開幕式一萬八千名觀眾中的一份子與大家相聚“雙奧之城”北京的鳥巢體育中心,代表14億中國人民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喝彩、為中國奧運健兒加油,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