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詩情》讀后感
《生命的詩情》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命的詩情》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生命的詩情》讀后感1
《生命的詩情》記錄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令人浮想聯翩,所有的故事里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篇一一《額頭與額頭相貼》
這篇作文主要寫的是:畢淑敏小時候家里有一支溫度表,因為小時候不懂事而將家里的溫度表打碎了,在那時候,溫度表是一種十分罕見的“寶貝”,卻因為畢淑敏的好奇,這個寶貝化為了烏有。她非常自責,希望媽媽能主動發現那支裝溫度表的袋子。可是過了好長時間媽媽都沒發現,于是她實在等不住了,就直接沖到媽媽 的面前,大聲說出了真相。媽媽并沒有寬恕她,而是狠狠地將她打了一頓,她潛意識里怨恨她母親,覺得大人與小孩非常不平等,因為媽媽打碎了一個碗后,收拾收拾,扔到垃圾桶里就完事。不久,她病了,媽媽習慣性地將手伸向那個小抽屜,那個曾經裝溫度表的小抽屜。但是媽媽 的手停在了半空,因為她知道,溫度表被畢淑敏打碎了。媽媽想用手試探畢淑敏的體溫,可是她剛回到家,手是冰的,無法確定溫度。于是,她用唇去吻畢淑敏的額頭,以試探溫度。畢淑敏一下子就被媽媽 的這個舉動所感動了。后來,畢淑敏當了衛生兵,每天與一大堆溫度表處在一塊,但是她只能抑制住心中的欲望。后來,畢淑敏做了化驗員,離溫度表更遠了。但是她伸出援助之手,救了那些患病的軍馬,獸醫們很感謝畢淑敏,送了許多東西給她,在她的再三推辭下。獸醫們只送她了個溫度表。當她將溫度表送還到媽媽手中時,媽媽卻說:“現在不很需要了,因為你們都長大了……”
一只小小的溫度表,一場童年好奇所犯下錯誤,一個媽媽為試探溫度的一個吻,為這篇動人的文章畫上美妙的音符。位于中心的并非一支溫度表,而是母親對女兒的一種關心。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事情,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好好留意身邊,別讓時間帶走這些!
《生命的詩情》讀后感2
“世界上的一點一點的光,已經變成一條一條小溪流,它們有一天還將變成海洋……”
這句話出自我很喜歡的一本書——《生命的詩情》,方衛平老師的這本書,是用一個個平凡而溫暖人心的真實故事寫成,讓我們從故事中明白深刻的道理……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個故事分別是“額頭與相貼”和“讓記憶安寧”。其中“額頭與相貼”講了一支小小的體溫表,一場出于好奇闖下的童年禍事,一個媽媽試探孩子體溫的吻,作者記錄了發生在女兒和母親之間的一段日常情感故事。長大后的“我”一直惦記著被自己打碎的母親的體溫表,并用特別的方法方式把另一支體溫表帶回給母親。“那一刻,我還了一個愿”,卻發現在這個要把體溫表償還給母親的誓愿里,位于中心的并非是體溫表,而是母親給予我們的“額頭與相貼”的溫暖。從中,我體會到了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
同時,“讓記憶安寧”這篇故事讓我知道:我們愛的人,尊敬的人走了,我們才驀然驚覺地回過頭來,到記憶里去不斷地回放他們的聲音,撫看他們的影像。作家用筆記下了自己對外婆的這份充滿愧疚的想念,也用這樣的方式告訴所有人,為了讓我們的記憶更安寧一些,一切體察和關懷的努力,都應該從現在就開始。也許,真的是這樣,你每天都悉心照顧一朵花,對著它唱歌,夸一夸它,它會長得更好,相反的,如果你每天都對著它抱怨,它只會敗得更快,美麗只是曇花一現的。它們是有生命的,它們能感受到外來世界給它們的種種物質。當我們能真正敞開心扉,平等看待世間一切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很多美好。
讀完這本書后,我真的收獲了很多很多。驀然回首,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迷茫之中,但是現在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往后的生活中,我一定會好好對待我的'家人,珍惜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生命的詩情》讀后感3
《生命的詩情》這本書,作者寫了自己親愛的人,寫了家庭的一些變故,以及自己希望改變的事情。我輕輕翻開這本書,霎時間,內心的世界都明亮了!
讀了這本《生命的情詩》,讓我明白了人生是由無數個的“一瞬間”組成。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一瞬間長大了;心情可能一下子豁然開朗了;或讀到某個感人的故事,心情瞬間黯然悲傷;或有一天看著我們父母的背影,突然間發現他們已變老了。所以我們才倍感親情的可貴,我們要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每一瞬間,因為這一瞬間就有可能成為永恒!
靜下心來,想到我的親人,尤其是我的父母,心里隱隱有些悔疚。父母愛我們,舍不得穿,舍不得用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為了孩子過上好日子起早貪黑,辛勤勞動;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還為我們準備可口的晚餐,還不停地叮囑我要多吃,多長身體;晚飯過后,為我檢查作業,關心我的學習,希望我學有所成。父母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操碎了心。而我們很多時,身在福中不知福。飯菜不合口味;想要新玩具,父母不答應;遇事不開心,都跟父母鬧。這樣的小孩子太自私了。
我們一天一天長大,父母也會一天一天地變老,直到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我們要珍惜和他們每一分每一秒。在享受愛的同時,也要回報愛。多分擔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讓勞累的他們多休息。勤奮好學,踏實做人,不讓父母操心。多關心,體貼他們,就像他們愛我們一樣無微不至。父母愛我,我也要愛他們。
感謝《生命的情詩》讓我懂得了怎樣地愛,愛我的父母,愛我的朋友,愛我的老師,愛所有愛我的人。
《生命的詩情》讀后感4
“世界上的一點一點的光,已經變成一條一條的小溪流,它們有一天還將變成海洋……”
這句話出自我最喜歡的書,就是方衛平寫的《生命的詩情》。
偶然翻到一頁,《兒時記憶——舅舅》?我們的記憶都是身邊的親人,為什么作者的記憶是舅舅呢?我帶著疑問看了起來,這篇文章是記憶里拼起一個個短小的片段,拼起了作者天真可愛的形象,讓我記憶猶新的片段便數北瓜了,吃過西瓜嗎?吃過。吃過冬瓜嗎?吃過吃過南瓜嗎?吃過。吃過北瓜嗎?沒吃過。舅舅便得意的舉起白蘭瓜說,這就是北瓜。這簡短的對話讓我笑出聲來,世界上并沒有北瓜一說,這只是舅舅逗他的侄子的笑話而已。
作者童年時的眼中,這個舅舅又強大又神奇,又幽默又好玩,但他給童年的作者的一切小小的快樂、驚喜和滿足,卻比一切了不起的作為都更好地詮釋著舅舅這個稱呼的溫暖內涵。
看著侄子和舅舅的故事,不禁也想起我和舅舅的故事了。忘不了一次舅舅帶回一臺很奇怪的錄音機,,他驕傲的說:“咱們來展望20xx年吧!”那時我還算不清到20xx年時我幾歲呢!我帶著好奇的語氣說:“20xx年很快就到了嗎!現在都20xx年了。”舅舅一直在笑,什么也沒說;忘不了舅舅帶我去玩,那里的房子真好看,一重一重院子,一層一層屋檐。我在樹下玩,哎呦,牙掉了。跑去找舅舅,“啊?是嗎?上面的牙還是下面的牙?上面的牙要丟進河里,這樣就會一直一直往下長。下面的牙要丟到高的地方,這樣就會好好地往上長,不會歪七扭八。”“下面的牙。”“那丟到屋頂去”“我丟不上去。”“那我幫你。”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我有一顆牙,住在一個院子的屋頂上……
文章讓我百看不膩,尤其是“北瓜”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我童年快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