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后感
安妮日記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妮日記讀后感1
戰爭陰云籠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給人一種沉悶的壓抑感。為了生存躲在衣櫥后面的猶太姑娘安妮,以樂觀的心態和無以倫比的勇氣折服了千千萬萬的人。
第一次比較詳細的了解安妮是在電影《幸運里的錯》中,身患絕癥的女主參觀了安妮之家后被安妮的勇氣所鼓舞。之后去看了《安妮日記》。這個姑娘在生死邊緣仍然寫道:盡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沒錯,戰爭永遠是被人們所厭惡的,但仍有人執意挑起戰爭,貪婪和欲望也許是罪魁禍首。安妮在日記中留給我們的,是對人性本善的信念,對人性丑陋的寬容。留給我們半個世紀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贏了戰役,穿過金黃的麥田,衣襟飄過夏秋,步伐輕快的走遠了。心靈永遠是最強大的武器。
安妮日記讀后感2
安妮·弗蘭克,這個與我同齡的女孩,她著時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這么小的年紀,就被殘酷的戰爭逼著躲進了黑暗的小屋,整天提心吊膽的過著生活,每天她處處都受到拘束,卻一直沒放棄,可惜就在戰爭快結束時,她卻離開了人世。
比起安妮的生活,我們現在過得生活簡直就是一個美好的天堂。安妮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中都能表現得如此樂觀,還能一邊學習一邊快樂地生活著,而我們,一群在天堂里的孩子,卻還不知足于現在的生活,整天向父母要這要那的,父母也都順著我們的意思做;在家里,簡直就是一個個“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人們忙得團團轉,而我們自己卻在那兒玩得不亦樂乎。
安妮日記讀后感3
如果說苦難就是一個繭,那么破繭而出時,便是最大的勝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安妮八人躲在秘密小屋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每日,她只能與孤寂為伴;每時,只能與冰冷的墻壁環繞著她;每分,死神隨時都會來看望她;每秒,她都沉浸在苦難中。而她,卻把這種令人窒息的生活當做“一場浪漫又刺激的冒險之旅”。——在苦難中笑對人生,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她將苦難當作一種歡樂,在苦難面前從不低頭,破繭而出,遨游在廣闊無垠的藍天中。
安妮日記讀后感4
由于種族的歧視,安妮他們的逃亡生活并不好過:明天都吃爛了,變質了的食物;沒有什么合身的衣服;不能在屋內遠動;不能看見陽光與光明;不能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學習;不能發出響聲……在這些惡劣的居住環境下,他們還要時刻擔心會來小偷;因為害怕被人發現而整天提心吊膽的;被突如其來的子彈和大炮嚇到;有心事無人訴說,只能在被窩中偷偷抹眼淚……
在如此艱苦的生活下,安妮還是十分樂觀,懷揣著希望:她相信英國很快就會打敗德國;她相信這種日子很快就要到頭了;她相信她一定可以熬到重見光明的那一天……
安妮日記讀后感5
當我們面對學習的時候,總是皺著眉頭嫌上學苦,作業多,壓力大,而安妮呢,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她仍能一邊自學,一邊保住自己的性命,還生活得那么快樂!她的內心,可能比我們還要愉悅,因為她有一種信念,一種樂觀的信念。
而我們只要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哪怕只是摔了一跤,就已經在等著大人來安慰了,根本不會去獨立完成一件事情。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愛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看的。”我們擁有許多愛,長輩對我們的愛,老師對我們的愛,同學朋友之間互相的愛等等等等,我們卻不曾發現這些愛。
安妮日記讀后感6
這本日記本伴隨了安妮兩年,記錄了他們躲藏時生活的點點滴滴。雖然這其中也包含了安妮對這種生活的不滿和抱怨,以及對屋外戰爭的厭惡與無奈,而安妮仍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對這些災難一笑而過。
安妮與我們同齡,可她卻擁有驚人的樂觀,她遭受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我們,不知比安妮要幸福多少,卻不懂得珍惜,總是埋怨生活中的不順心,不如意。而安妮卻還擁有笑容……
安妮日記讀后感7
由于種族的歧視,安妮他們的逃亡生活并不好過:明天都吃爛了,變質了的食物;沒有什么合身的衣服;不能在屋內遠動;不能看見陽光與光明;不能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學習;不能發出響聲。在這些惡劣的居住環境下,他們還要時刻擔心會來小偷;因為害怕被人發現而整天提心吊膽的;被突如其來的子彈和大炮嚇到;有心事無人訴說,只能在被窩中偷偷抹眼淚。
在如此艱苦的生活下,安妮還是十分樂觀,懷揣著希望:她相信英國很快就會打敗德國;她相信這種日子很快就要到頭了;她相信她一定可以熬到重見光明的那一天。
安妮日記讀后感8
安妮短暫的一生,從那天下著淅瀝瀝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門,走向那個讓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開始了,但同時也注定了她命運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但是她留給我們的作品卻讓我們深刻的記住了,這是個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輕生命,卻正如她日記里寫的那樣“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記錄了仿佛發生在一個美麗天使身上的故事。記住了一個天使一樣的少女,踏著凡間的塵埃,撫摸著戰爭的傷口,在痛苦和絕望的世界里種下星星點點的種子,漫浸希望的火種,灌注勃發的力量,儲蓄著對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設想,對于未來世界的無限展望和期許。靜靜地躺在那本泛黃的日記里,淌在后人對于這段歲月無盡的沉思里。
讀完了全本書,我有很多的感嘆,為這個美麗感性的女孩。同時也深深觸動了內心的和平,珍視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記讀后感9
看完了《安妮日記》,我的眼淚不禁流了下來。我們現在是多么幸福:因為沒有戰爭,所以可以吃到可口的飯菜,呼吸新鮮的空氣,可以出去旅游,而安妮一家……
安妮因為是猶太人,所以遭到希特勒的追殺,只好躲進一間又黑又小的地下室。早上8:30到晚上9:30不能說話,不能走路,不能弄出任何聲音還有光。你們想想看那是怎么一種情形呀!而且每天只能吃爛土豆,爛豆子,喝雨水,想到其它的地方去,簡直是天方夜潭。安妮他們一家只要一在外面出現,就必定會被抓走。雖然他們隱藏得隱蔽,但是事實是殘酷的,他們還是被老鷹似的納粹分子抓走了。從此安妮的年齡定格在去集中營的那一天。當英軍解放了那個集中營時,只有安妮的父親堅強地活了下來,連同這本日記也帶了出來。當安妮的父親把這本日記向英軍讀完后,所有人都泣不成聲。
讀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為什么安妮一家不能出來?還要遭到希特勒的追殺?難到就因為他們是猶太人?
安妮日記讀后感10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德國安妮。費蘭克寫的。這本書寫的是安妮因戰爭被迫離開了原來的學校,到猶太學校讀書,但戰爭越來越緊迫,同時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不斷加劇。安妮一家人和一位醫生還有凡。達恩一家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從1942年7月躲藏之日開始,八個人在密室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禁止上廁所,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才能獲得食品、生活用品以及外界的信息,在漫長的25個月里,安妮只能用日記來記錄下這段時間的生活。
我覺得在安妮的思想中一定藏著許多奇怪的想法,我認為安妮對戰爭的恐懼以及對生活的煩惱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安妮渴望用年輕的激情擁抱世界,但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這告誡我們要遠離戰爭的迫害,需要和平發展,這樣才不會流離失所,才會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