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永恒》讀后感
《教育與永恒》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與永恒》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從我手拿教鞭那日起,我就深知一名教師肩上擔負的責任。正如李正濤教授在這本《教育與永恒》中所說的那樣,學校是人類的學習中心和教育中心,學校是終身教育的中轉(zhuǎn)站和加油站,它是師生共生共長的生命場和家園,而學校中的教育主要通過課堂、班級和學校文化活動來完成,這也是學校教育的三駕馬車。我們教師在這三駕馬車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著不懈的努力(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不斷地汲取教育理念、不斷地讀懂各異的學生個體),在每日的備課工作中我們可能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學生,但我們在學情的分析中會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合理的預設(shè),并根據(jù)學生后續(xù)知識學習上的可持續(xù)性我們會找尋他們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起到融會貫通之用。
任何事物都有善惡、美丑的兩面性,我們需要揚長避短,在教育生活中多給孩子美好的教育,感受教育之美,同時也需要給教師美好教育、美好教師的機會,這樣才能使美好的教育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并積極創(chuàng)新。現(xiàn)如今的教育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純文字的教育力量逐漸衰弱,還需要影像來拯救。正如書中所說一部好的影片是一個具有內(nèi)生力的教育噴泉,前段時間校長在青聯(lián)社推薦的幾部極具教育意義的`影片(如《一生只為一事來》、《音樂之聲》、《放牛班的春天》等等)就是如此,它能直接觸及我們的情感,深入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在觀看中領(lǐng)悟教育的真理。
當前教育中有各種減負的呼聲和喧嘩,但是這樣的減負好似跟我們的一線教師無關(guān),很多教師被各種無關(guān)教育本身的一些瑣碎事務(wù)所牽絆,導致老師無法真正靜下心來做真正的教育,如果我們能把花在這些形式上的心思或者精力真正用在我們的教育中,教育才能如李政濤教授所說迎來新的希望,甚至新生。
在教育中我還需要不斷修煉自我,不斷提升自我,不斷自我審視,為使教育中的學生能夠在學校教育中得到?jīng)]好的教育而不斷改變、不斷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