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只鶴》讀后感(精選5篇)
《千只鶴》讀后感(精選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千只鶴》讀后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千只鶴》讀后感1
川端康成《千只鶴》,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之一。書的外殼是溫馨的肉粉色,正面寫著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川端康成極為欣賞纖細的美,喜愛用那種筆端常帶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語言,來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
從男主菊治去圓覺寺參加茶會開始,他的內心是猶豫的,因為不想見到那個“胸前有塊大黑痣的女人”——近子。近子曾經是菊治父親的情人,菊治在八九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去近子家偶然看到過她胸前的黑痣,一直深刻厭惡。
在茶會山菊治又見到了父親另一個情人太田夫人,太田夫人的丈夫去世以后,菊治的父親就拋棄了近子選擇了太田夫人。菊治父親和太田夫人的關系一直維系到菊治的父親去世。因為菊治長得酷似父親,太田夫人竟因為思念過度,而移情到菊治這里,菊治也沒有拒絕,兩個人在圓覺寺附近的旅館過了一夜。
太田夫人覺得自己行為罪孽深重,選擇了自殺。太田夫人死后,她的女兒文子也同樣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這是宿命。酷似母親的文子,讓菊治陷入了迷惑。
文子是太田夫人的獨生女兒,她為母親的行為感到羞恥,卻無可奈何的接受。母親去世后她雖然悲傷,但還是決定賣掉房子,獨自生活。
菊治在太田夫人去世后,卻在罪孽的陰影中感受到了太田夫人的美,并且把這種愛也移情到太田夫人的女兒文子身上,而文子卻因為不可抹殺的罪惡感,選擇了自殺。這也許就是一種宿命。
菊治和文子的交往一直遭到胸上有黑痣的女人——近子的百般阻撓,她也許是出于嫉妒。
近子給菊治介紹了背著千只鶴小包的,美麗純潔的姑娘雪子。菊治雖然也對雪子抱有好感,但因為討厭近子所以一直拒絕。書中寫道:如果不是栗本(近子)介紹的就好了,我覺得對稻村(雪子)小姐很過意不去。
菊治雖然厭惡近子,但似乎永遠逃脫不了近子的糾纏。從菊治父母去世后,近子隨時出入菊治家,甚至安排他的生活,菊治雖然內心討厭,但卻順從的接受。
菊治和雪子結婚后,近子又隨時出入他的新家,雖然明知菊治對她的厭惡。
婚后半年的一天,菊治拿出文子當初寫給她的信件,重讀一遍,和過去的畸戀做最后的道別,然后焚燒。書中寫道:只是對太田夫人和文子的回憶,像虛幻的蝴蝶似的,總也離不開菊治的腦海,也許這就使他變得無力。
不可逃脫的宿命,造成了這悲劇,文字卻極其優美。雖然涉及到不倫和畸戀,但也并不會對人物產生過多的厭惡感,同情和悲傷可能更甚一點。
《千只鶴》讀后感2
這本千只鶴被譽為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日本文學巔峰之作。它講述了兩代人不倫的戀愛。三谷菊治的父親生前有兩位情婦,一個是栗本近子,一個是太田夫人,菊治父親是一位茶道師傅,近子跟隨菊治父親學習茶道,一心愛慕菊治父親。但由于太田夫人的出現,菊治父親冷落了近子,以致近子對太田夫人始終懷恨在心,甚至還借著菊治夫人的名義屢次三番地前往太田夫人家警告,訓斥太田夫人及她的女兒。
小說從菊治父親辭世,菊治收到近子發來的請帖,猶豫著去不去茶會開始。本來之前他一次也沒有去過,可是這次發來的請帖上卻附加了一句:切盼蒞臨,見見我的一位女弟子。”這讓菊治為難,因為在自己很小的時候,父親曾攜菊治一起到近子家去過,當時近子不知菊治前來,正在毫無顧忌地用剪刀剪胸口上一顆黑痣上的毛,而這一幕被菊治撞到,成了他終生難忘的陰影。這顆丑陋的黑痣連同近子的人,都讓菊治感到厭惡。他甚至覺得這顆黑痣對他的命運造成了影響,哪怕近子在父親過世以后急切地想拉攏自己與菊治的關系,菊治也無動于衷,他甚至還在心里想:近子介紹的,會是個毫無瑕疵的玉肌潔膚的小姐嗎?
在去往茶會的路上,菊治見到了這位小姐,那位小姐手拿一個用粉紅色縐綢包袱皮包裹的小包,上面繪有潔白的千只鶴,美極了!每當菊治要陷入不倫之戀中,雪子小姐的高雅的身影就會浮現,讓他感覺身邊有千只鶴在飛舞。
這次茶會上,菊治偶然邂逅了風韻猶存的太田夫人與其女兒文子。太田夫人難以抑制對菊治父親的思念,遂移情于菊治,菊治與夫人在旅館度過了難忘的一夜,但事后兩人又都開始后悔,陷入了深深的罪孽感中。太田夫人難以擺脫這種罪孽感的折磨,選擇自盡來告別這個世界。菊治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這時,太田夫人的女兒文子走進了她的生活中。文子自幼喪父,母親與菊治父親相好,她最初反對,但女兒的天性似乎都要與母親相爭,她也漸漸地愛上了菊治父親,并且與母親一樣,在父親過世后將這種情愛轉移到了菊治身上。
千只鶴里的愛情是純潔的,就像太田夫人無論睡著還是醒著,想著的都是菊治父親,在菊治父親過世將這份愛轉移到菊治身上,太田夫人對于菊治的愛也是如此,深切的愛著,瘋狂地思念著,太田夫人明知菊治父親有家庭并有其他情人,明知與菊治的愛是不對的,不道德的。但當愛萌芽后,她任由愛自由生長,不顧道德的批判,不顧名譽的損毀,不顧女兒的情緒,她需要愛,太田先生的愛,菊治父親的愛,菊治的愛,愛是她的生活的意義。就像雪子小姐的千只鶴就宛如冬天的清泉,憂傷凄冷,而又純凈甘美。文子小姐的志野茶碗寧愿破碎也不愿別人去同它相比較,去詆毀它。
一如川端康成的文字優美,意境雅致。空靈虛無,卻充滿了詩意,仿佛有一種觀賞千只鶴在晨空或暮色之中飛舞的憧憬。
《千只鶴》讀后感3
看了《千只鶴》之后,感覺它好復雜,如果只是簡單的看情節,會覺得反感、厭惡。如果從深層次看,又很難讀的十分透。
在這篇小說中,川端刻畫了菊治,太田夫人,文子,近子和稻村小姐等幾個人物。太田夫人深深的愛著菊治已故的父親,與菊治一次偶然的見面卻不可抑制的將這種愛轉移到情人的兒子身上。這種背負著道德淪喪的愛是如此的不可抵擋,最后她只有用自殺的方法企圖來減輕自己的罪孽。文子是太田夫人的獨生女兒,背負著太田夫人不忠和倫喪的雙重不幸,太田夫人生前,她深深為自己母親的行為感到羞恥。但是卻無可奈何的接受。而在太田夫人死后她卻認為這種罪孽只是一種深深的悲傷。近子是菊治父親的茶道學生,也是菊治父親的情人之一,她出于太田夫人的嫉恨想撮合菊治與稻村小姐,讓菊治徹底擺脫那個充滿妖氣的女人。而菊治卻不可思議的拒絕了近子的安排,接受了溫柔的太田夫人,開始并沒有感到什么道德上的責備,后來卻在罪孽的陰影中感到了太田夫人不可思議的美。并且與太田夫人一樣,將對這種美的深切思念轉移到了溫柔堅韌的文子身上。
先說說爭議最大的太田夫人——有過三個男人的女人。她的愛那么的強烈,沖破道德枷鎖,和父子都有關系。菊治,不是分享了她的愛,而是傳承了愛,而這愛也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強烈,也越來越沉重。為菊父甘受不守貞潔的羞辱與指責,在一個封建社會,是何等的勇氣,為消除菊治的顧慮與稻村結婚而結束自己認為“罪孽深重”的人生,是何等的犧牲。一個有勇氣去愛,可以為愛犧牲自己的女人。她愛的偉大而真切,她深深的自責,她死了,留下了一段別人無法理解的愛情,她的遺像,是半低著頭的,是認真的,這就是作者為她寫的最后一筆悼念。
再說說近子,這個人物很畸形,她渴望愛,深愛過菊父,卻沒有得到過回報,她渴望享有愛,卻得不到,她恨。我想,在菊父死后,她也想讓菊治成為她的慰藉吧,可惜她沒有太田夫人恬靜與嬌柔的美,后來她介紹菊治和稻村,也沒成功,她真的恨了。我想,沒有人比她更有資格有恨了。最后,她放棄了一切,進而想要菊治家的古董茶具,也許,她的愛已經傷沒了,利欲熏了心,也許,她只想得到一個念想,寄托自己死去的愛情。
菊治與文子的愛,是在文母死后,文子搬家了,菊治驚了,近子說文子結婚了,菊治更驚了,他才知道,他和她是真的相愛了。這是一份怎樣成長的愛情啊?!不得不再次提到愛情傳承這種事,后來……文子摔破了名貴的茶碗,不知了去向……我想,文子這樣的好女孩,文靜而賢淑,無爭而不屈,嬌弱而淡定。如此懂事,考慮的事一定也很多。她深愛,而正是因為這愛,她無法面對菊治,這愛怎能沾上違背道德與倫理的的污點,她需要它是純潔的。也許,也正是因為這愛,她理解了自己的母親。
《千只鶴》讀后感4
《千只鶴》是我們班被“校信通”評為“書香班級”后發的500元圖書獎品中的一本。這本書共有9個故事。我特別喜歡看這本書。
我最喜歡看的是《紅蠟燭與美人魚》。它講的.是一個美人魚覺得人類的生活很美好,想讓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把它的孩子給了人類。后來一對賣蠟燭的老爺爺、老奶奶收養了小美人魚。小美人魚天天在蠟燭上畫畫,老爺爺、老奶奶的蠟燭很好賣。而且人們點上這樣的蠟燭之后還會得到平安。很多人都來賣他們的蠟燭。
一天,一個人要把小美人魚買去,老爺爺、老奶奶開始不同意。后來那個人來了好多次,還說美人魚是不祥之物。老爺爺、老奶奶想到可以得到很多錢,就答應把小美人魚賣了。小美人魚怎么求他們,他們都不愿意再留下小美人魚。等買小美人魚的人來帶小美人魚走的時候,她正在畫畫,她來不及給蠟燭涂色,就把蠟燭都涂成紅色的了。她還留下了二三根蠟燭。
一天晚上,一個女的來買老爺爺、老奶奶的蠟燭,她拿著紅蠟燭看了很長時間,付了錢就走了。老奶奶來到燈下看見了貝殼,不是錢,她知道自己被騙了。從那以后人們只要點上紅蠟燭就要有災難。老爺爺、老奶奶也說是神明在懲罰他們,關了蠟燭店。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善良,要多干好事兒,不做壞事兒。也不能只顧金錢,還要感恩。不能只聽別人的,自己也要有主見。
《千只鶴》讀后感5
川端康成的《千只鶴》讀完了,也是看不懂,于是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看看別人的讀后感是什么。原來很多人看不懂《雪國》、《古都》、《千只鶴》,讓我比較欣慰,哈哈。看得懂的人說,川端康成的文章體現了虛無,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作者認為生命的本質是虛無。小說中的每個人物做的那些事情都是在渴望著某種改變,但其實一切都是徒勞,結果都是虛無。
網評說:先前當菊治和太田夫人發生肉體關系的那一天黃昏,坐在回家的電車上,望著落日,菊治閉上眼睛,看到的卻是雪子包袱上的千只白鶴,在眼前的霞空里翩翩飛舞。這一段描述,將敗德罪孽的太田夫人與清純如白鶴般的雪子凸顯出來,形成鮮明的對比。綜觀之,《千只鶴》的主要人物,無論是菊治的父親、栗本千花子、太田夫人、太田文子或是菊治本身,皆于道德有虧,相較之下,唯有雪子純潔、美麗,無道德上的瑕疵,她所象征的正是另一種崇高的、無法企及的美感。此部小說之以《千只鶴》為名,或許透露著川端康成內心世界在道德上的某種向往與追求吧!
日本的小說描寫都比較細膩,也追求極致,細細碎碎的語言文字,瑣瑣碎碎的生活場景,都只隱隱的閃現人物的個性、人性。必須慢慢品味,才能察覺個二三四而已。暫且不看日本的小說了吧,真看不懂,看著還著急。
喜歡網評的這段話,摘抄下來:我在去年的冬季把《千只鶴》讀完。讀到最后,合上書看著窗外清冷的街道,想到故事的女主人公,悲傷感頓時涌出。沒有經歷過愛情的我卻深深融入了故事中,仿佛經歷了一段刻骨的感情。故事中明明兩個人近在咫尺,呼吸間就可以握住對方的手,可偏偏像是錯過了花期,無緣就是無緣,心痛都沒有力氣。可我偏偏就喜歡,閱讀時那種無力的感覺。悲劇故事就是這么讓人害怕而又著迷。作者川端康成對于日式風物與心理的刻畫細膩到極致,字里行間仿佛有潔白的千只鶴在晚霞中翩翩飛舞。
早上看到我周日種下了豌豆發芽了,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