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讀后感
國家地理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家地理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家地理讀后感篇1
當夕陽和晚風送走一日的喧囂,萬花筒般的世界暫時停止了旋轉,在忙碌中埋頭一整天的你,是否也曾隱約地感到,世界應該不只是身邊的世界?或許出于潛意識中對遠方世界的渴望,或許出于天性難泯的好奇,人類總喜歡踮起腳潦,去眺望地平線以外的地方。
喜馬拉雅之巔,圣潔的雪山女神遺世而獨立,接受著山下傳承萬代的虔誠子孫頂禮膜拜;地中海巖,圓月人帕特農神廟頂上升起,清冷的光輝海巖,圓月從帕特農神廟頂上升起,清冷的光輝灑遍人類搭建過永恒神話的圣土;生生不息的原始法則在這里以生命為鼓而搏動;加勒比海灘一,手烈日去擁抱天際,遠遠的陽光和微微的濤聲,忽然都近在咫尺……
世界無窮大,我們的想象力也沒有極限,不同的角度去看,陽光就有不同的顏色,不一樣的心靈去感悟,世界就有不一樣的聲音。然而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卻在于,它并不只是我們的想象,而是真實地存在著。即使有些近在咫尺,有些卻遙不可及。
正是這份真實,激發了平凡的人們對于遠方世界的篤定和渴望,也總揮不去一絲無能為力的悵然。基于同樣對于美好世界的渴望,基于久已萌發在心中的感懷,我們制作了這部《環球國家地理圖鑒》,以期描繪出一個廣大世界的精致縮影。生動質樸的行文,足跡踏遍七大洲每一個神奇的國度,時刻伴隨著彩色實景圖片,每一幅都是我們精心挑選的精美作品。地球之美,人類之美,自然之美,文明之美,等待我們去感悟。希望每一位捧起這本書的朋友,能藉此實現我們的初衷,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遠在天邊的真實與美麗,忽然間都觸手可及。
國家地理讀后感篇2
捧著一本美好的雜志也是饒有趣味的。
中國國家地理?正是那種文趣與理趣交織的雜志,讓人喜愛,也令人神往它上面所介紹的那些地方。
當我打開第608期的那本時,我的心神凝住而視野廣闊了──梯田。這個于城市很陌生的東西造就了無數的奇觀。
若從高山頂上俯視──黝黑、清晰的界限將粼粼水波劃分成一小條一小條疏密有度沒有令人感覺恪得難受的棱角,它們順著山體的勢態,溫柔地層層鋪漫著,就像海灘邊涌上來再退下的層層水浪一樣,只是它們將一種更為博大的美定格在“涌上”與“退下”間的一瞬──帶給世上的人來辛勤地耕作的機會。
仔細閱讀關于各種梯田的介紹文字才知道,它們的形成與等高線有著密切的聯系,與人類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的改造更是不可分割。人類為了農耕開墾梯田就要考慮實際地形、坡度,此外,還有土壤質地,雨量大小、水源狀況、距村莊的距離等等。雖說沒有具體的數據來體現科學的嚴謹性,但就從考慮的因素上看,既沒有破壞自然的和諧美,又促進了人類農業文明的發展,它是合理又科學的。
不同的梯田有不同的色彩仿佛是幅幅令人視覺鮮明的油彩畫。所看的梯田中,最令我吃驚的是云南東川紅土地。從圖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極富層次鮮紅炫目的色彩,這是為什么呢?追其根源是梯田的土壤中鐵離子在溫暖濕潤的氣候里被逐漸氧化為穩定的三氧化二鐵。在這樣令人神奇景象的背后竟還藏著一個有趣的化學問題,一句小小的解惑將我拉回現實──科學地解答還給了人們對自然界的本質的認識。
坐在小小的房間里,讀著這么一本“大”的書,我不禁失笑了,天然與人為的.完美融合,真不知世界還有多少像梯田一樣性質的奇觀呢?倘若我真走出這個城市去擁抱那片自然,我能走多久,又能走多遠?如何在生命中既能帶著藝術的眼光去欣賞,又能用科學的視角去解惑?我想,這永遠值得去追尋!
國家地理讀后感篇3
《美國國家地理》是一本把社會、探險、動物、文化、地理、環保、歷史、自然等知識用500多張照片來讓你學會豐富多彩的東西。里面還有一些些游戲,如填字,找不同等等。
在社會這個主題中,它描述了世界上首位非裔總統、大熊貓即將滅絕等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事情。這個主題讓我知道了一些世界上的大事小事,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又增加了許多。探險這個主題當然是關于一些人攀巖爬雪和尋寶的故事。看完這些故事后,我熱血沸騰。連我都想躍躍欲試。我感到,這本書讓我的腦海里充滿了許許多多的知識。動物讓我興奮得腦海中浮現出貓狗的影像;文化,讓我了解了各個國家的情況;地理,讓我了解了各大洲的名勝古跡;環保教我了怎樣拯救地球。歷史,讓我了解了美國和中國的以往時段。我把以前的事情到了解得一清二楚。
我的感覺即神奇,又快樂。花花草草的學問也是很豐富的。這本書的自然描述了什么植物會在什么地方出現。自然確實沒有我想的那么簡單。這本書在學習的同時,也會讓我開懷大笑。看完這本書,我的心中充滿了快樂,心情也放松的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