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1篇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1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
又是一年開學季。到了晚八點,打開電視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看完后,我對擔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這次疫情中,疫情能被有效的控制是因為每個人擔負起了自己的責任。
“不是逆行,而是沖鋒。”毛青醫生如是說。像古代神話那樣天降洪水,所有人都拼命奔跑,而他們,愿意做那個逆著人群而上,第一個被洪水淹沒的人。
鐘南山院士已經80多歲,但仍在收到消息的時候立馬動身前往武漢,凌晨才到就專注于治療各種病人。“把病人都轉到我們這里來!”鐘南山院士說。他們日以繼夜的工作,也讓來到他們那里的病人有了96%的存活率!
金銀潭醫院的院長,雖然身患不死疾病漸凍癥,但他也仍然堅持救治病人。當他們收到多份外賣時,也紅了眼眶,讓他們感受到了所有人都在他們身后,他們需要他!都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無數的人沖鋒陷陣換來的罷了。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們也擔任起了自己的職責。
在援鄂時,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們爭先報名。最小的才只有23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他們寫給習近平總書記的匯報信也很快地得到了回信。他們,就將是下一個時代的脊梁!是中華少年的模樣!
人民們也擔起了職責。
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給各個醫院送外賣,用自己的車幫忙運物質。觀看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現場。前線的醫護人員感到對他們的支持與感謝,與我們的團結!只要團結,就能水滴石穿,金石可鏤!
在次期間,北斗三號也成功地飛向了太空。北斗系列凝結著北斗人的心血,耗盡六年,取得了成功!
“敢為天地拭鋒芒,披荊斬棘誰能當。世人笑我我自強,不負少年。”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以夢為馬,能為祖國奉獻出屬于自己的力量。
十年后的舞臺,是我們的!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
今天,我觀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在這四節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課——孝。
首先,這節課的老師先讓同學們看了一段視頻,視頻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人,他的爸爸已經七十五歲了。這位老人很喜歡音樂,但是與他相伴的朋友大多都去世了。有一天,老人的孫女問老人:“你去過哪兒啊?”“哪兒也沒有去過!”“那等我長大以后就帶你去啊!”老人連連說好。他聽見了,想:自己應該趁老人腿腳還利索,多帶他去看一些風景。于是,他就改裝了一下舊摩托車,帶父親去看全國的風景。在外出的六年里,他們一共走了十幾萬公里,去了安徽、河南、山西、陜西等十幾個省份大大小小的景點。他們越騎越遠,最后竟然騎到了北京!他們家里的一面墻上,貼了整整一墻的父子倆在全國各地游玩時留下的合影照片!
這是什么?這就是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刮著;當子女想要去贍養自己的父母時,父母已經等不及離我們而去了。——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
這時,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候,我有一點點不高興的就沖爸爸媽媽發脾氣,可是爸爸媽媽仍舊為我做好我暫時干不了的事,可是我卻不領情……看了這個后,我真的覺得自己做錯了:我應該自愿幫爸爸媽媽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氣的時候努力克制住自己不生氣,爭取做爸爸媽媽眼里的好孩子。我還要為以前的事情向爸爸媽媽道歉;在長大以后,我還要每天去陪爸爸媽媽,讓他們不孤單。正像這堂課告訴我們的那樣:“孝,樂其心,不違其志。”
這一節課,讓我明白: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美德,是我們最不應該忘記的文明傳承!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我們在班上收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關于幸福。
這次《開學第一課》,播放了許多努力創造幸福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關于一個名叫孟佩杰的女孩的故事:孟佩杰在生下來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她的媽媽在臨終前將她托付給同村的另一對夫婦,而過了幾年,養父也去世了,只剩下她和養母了,孟佩杰到六歲的時候養母的下半身癱瘓了,生活讓她這么的不幸,她卻沒有放棄,邊照顧養母邊努力讀書,最終靠自己的力量考上了大學。她雖然遇到了種種不幸,但是她克服了困難,創造了幸福,并獲得了發自內心的快樂。
我們現在有爸爸媽媽給我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天熱的時候可以吹空調,口渴的時候可以喝瓶飲料,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幸福的,而孟佩杰為了減少家庭開支,每天不管好壞都買最便宜的菜,比起她我們已經很幸福了,但是這些幸福都是爸爸媽媽給予我們的,并不是自己創造的,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創造出幸福。
不管是郎朗的四手聯彈,還是楊利偉實現了中國幾千年的飛天之夢,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創造出幸福的人沒有一個是一帆風順的,都是歷經艱辛才獲得幸福的。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然后排除萬難,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等達到目標時你就會感到幸福。
彈鋼琴的時候,因為曲子越來越難我也有過放棄的念頭,經常抱著消極的態度去彈,所以進步很慢,這次看了《開學第一課》,以后,我就知道了如果因為很難達到而抱著放棄的念頭去做一件事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須去不斷地克服困難才能成功。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4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用心觀察,你會發現美就在你身邊。我們要善于發現美,創造美,從而擁有一個美麗的人生。
今天,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美就在你身邊”。講了探索美、創造美、傳遞美、和諧美。
第一個上場的就是我們的航天員劉洋老師,她對太空也曾有著無數遐想,但當她來到了蒼茫的宇宙時,被在太空的.地球深深地震撼了,那是多么的瑰麗,多么的耀眼,那種美是無法想象的。她說,太空獨特的環境對人的身里和心理,都是一種嚴酷的考驗。也許當我們真正遠離了地球,才能體會到地球的美麗和珍貴,我們是多么需要這顆星球。她愛這里明媚的陽光,愛這里清新的空氣,愛這里純凈的水,愛這里的江河湖海,愛這里的高山平原,愛這里生存著的多樣化的物種,愛這里生活著的人類。
接著就是姚明的視屏,他來到了非洲大草原,他發現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因為有了形態各異的它們,才有了美好的大自然。是它們才使我們的大自然生機勃勃。但不幸的是因為一些人為的破壞造成了許多動物瀕臨滅絕,要真正來到大自然中去親近它們,看到它們的美麗,才能知道保護它們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人正在保護著這顆美麗的星球,當然是清潔工叔叔阿姨們了,他們的工作十分辛苦,又臟又累,整天和垃圾打交道,這是一項很多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在大家還在甜甜的睡夢中時,他們已經起床了,拿著掃把打掃地面。當我們出門上學時,他們已經把路面打掃得一干二凈。是他們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美麗!
通過這《開學第一課》讓我了解了大自然的美麗。美可以使一座山,可以是一片海,可以是一縷花香,可以是一汪清泉,可以是一個勞動者的背影,可以是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只要你處處留意,美就在你身邊。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5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又與我們見面了,本期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概述了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那些閃耀的明星:漢字,武術、圍棋、詩詞、絲綢之路等閃亮登場,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漢字。
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王寧教授自己喜歡漢字,研究漢字從未停歇,她特別希望我們國人能為漢字感到驕傲和自豪。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本次節目中還請來了被稱為“漢字叔叔”的美國人理查德.西爾斯,他雖是一個外國人,被漢字的魅力所吸引,他初到中國時,為了學好漢字,就親手制作了許多漢字小卡片,正面寫上漢字和拼音,背面寫上英語,借此來學習漢字。在他四十歲時,突患重病,差點死掉,這更激發了他對漢字的研究,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漢字,他傾其所有,建了一個漢字網站,將漢字的熱愛發揮到極致。一個外國人都能如此熱愛中國的漢字,更何況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呢。
中華漢字又是一種外國文字無法比擬的文字,中華漢字的對聯,詩歌,都是漢字獨創。漢字左右工整,既能簡寫,也能寫詳。中華漢字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飛翔與馳騁。
漢字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我們的心里擁有至高無尚的地位,它讓我們人與人之間有了感情的交融,心靈的溝通,使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五彩斑斕,我們不能將它遺忘,要在我們手里發揚光大。
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6
這一次,學校組織同學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的開學第一課共有四個小節,分別是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所有的小節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八年抗戰中英雄的故事”面對侵略者中國人寧死不屈的決心,面對侵略者一個英雄的民族從內心發出的怒吼!
第一小節:愛國。戰爭年代里,愛國就是為祖國和同胞奉獻自己的一切,今天,把祖國當做自己的家一樣去愛護它,建設它,就是愛國。在這一小節中,93歲高齡的秦怡奶奶給我們講述了國歌的故事,其實《義勇軍進行曲》中的每一句話都不是編出來的,而是親身經歷過的,所以,這首國歌對每一個人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小節:勇敢。在戰火中,勇敢就是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今天,不怕困難,勇于擔當,就可以做一個勇敢的人,大家都聽說過放牛郎王二小的故事,故事中僅僅十三歲的王二小,就用于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相親和部隊的生命,這是多么勇敢無畏,在當今這個社會中,這樣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第三小節:團結。在戰場上面對敵人的時候,只有同心協力,并肩作戰的團隊才能克敵制勝,今天,團結表現在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彼此信任,互相幫助,合作共贏。在抗戰時期,團結就是力量,就是勝利,這是千百年來不變的道理,在今天,團結更是一種精神,更是一大美德,需要所有人去學習去執行。
第四小節:自強。今天,我們將是未來的主人,只有自信、自立、自強才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自強是一種精神,是一個人活出尊嚴,活出人生價值的必備品質,是一個人健康成長、努力學習、成就事業的強大動力。自強是在自愛、自信的基礎上充分認識自己的有利因素,積極進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樹立自強的目標有助于克服意志消沉、性格軟弱,從而振奮精神,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只要同學們做到愛國、勇敢、團結、自強,祖國的明天就會更美好,祖國的未來就會更輝煌!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7
《開學第一課》給予我的感動像一縷溫和的陽光照進我的心扉,使我的內心變得溫暖明亮;像一絲熏人欲醉的海風吹進我的心田,使我的內心變得純凈寬廣;又像大海撞擊海石的洶涌震撼我的心靈,使我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強。
-----題記
星期五的下午,我們全校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課的主題叫放飛夢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廖智老師的故事。她的夢想是要當一名舞蹈老師,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奪走了她的女兒和她靈活的雙腿,當她裝上假肢行走時,她忍著痛苦去練習舞蹈。她沒有被命運擊垮,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終于,她成功了!
看到這兒,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經歷。我小時候最愛的樂器就是古箏,因此,我的夢想是要考上古箏十級。所以練古箏是我課余時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八月,太陽火辣辣的,我即將迎來古箏十級的考級,所以我每天都會呆在房間里,對著音符家族們發呆,我很厭倦練古箏的時間,越來越對古箏不感興趣。每天,優美的音樂總是斷斷續續的從我的房間里傳出。但是,我并不快樂,在我看來古箏帶給我的不是一種樂趣,而是一種折磨。即使我手上長出了水泡,也得繼續練習。記得那天,我手上的水泡痛得非常厲害,我本想放棄這個夢想,這時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走過來對我說:海杰,夢想的成功來源于堅持,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有時,就是差那一點點。這句話如一股巨大的力量注入我的身體,讓我充滿了動力。從此,我主動去練古箏,累了坐一會兒,困了躺一會兒,手痛了,用冷水冰一會兒。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在考級中,我意外地拿到了一等獎!
是的,有夢想就要堅持,在夢想中奮斗,當夢想成真時,你再回顧過去,其實那也是一段痛苦的甜蜜!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8
2023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9月1日晚上8點,我和爸爸媽媽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節目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圍繞“長征精神”,為我們講述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 節目分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四節課,節目主持人撒貝寧、董卿、何炅將帶領同學們一起聆聽長征故事,學習長征精神,在展現長征精神的同時尋找長征與當下的結合點,給青少年以價值觀的啟迪和引導。
在第一個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貝寧以《三棵柳樹》的感人故事作為開場白,也為整節課的“致敬長征”主題定下基調。
第二個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則邀請“獨臂將軍”賀炳炎之子,講述這位傳奇英雄的故事。
董卿接棒第三個篇章《百折不撓》,對話將軍的后人們,講述了許多紅軍百折不撓的故事。
第四篇章《堅持不懈》,撒貝寧將提出“新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傳承長征精神”的思考。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邀請了多位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他們平均年齡都超過百歲。在革命歲月,是他們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了長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譜寫了長征精神。 每一位講述故事的老紅軍,步履蹣跚、在親屬攙扶下上臺給童鞋們講述長征旅途中的那些偉大事跡,和那些包裹在蒼老背影里百折不撓的強大信念節目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全場人員起立一同唱響國歌,注目五星紅旗徐徐上升至頂端,開啟長征精神的傳承儀式 看完節目后,我打心眼里敬佩那些紅軍爺爺:我們走了半個小時就叫苦不迭,他們走了八年也沒有一個人喊累;我們穿著防曬衣喝著冰水,他們穿著磨破的軍裝嚼著草根。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報效祖國!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9
9月1日,開學的日子,因為特殊原因而延遲了開學時間的我們,既開心,又激動,延長了我們歡樂的時間,而北京,上海,天津……那些美麗的大都市,跟我們差不多大的同學們,都已經迎著朝陽,踏著充滿快樂節奏的腳步,迎來了嶄新的一天,有的真正努力去寫完作業的同學,心情是多么輕松。而除此以外的同學們,心里簡直就有一頭慌張逃命的獵豹,連那僅存的微笑都難以保持。我們在家里看電視:CCTV1頻道,在九點整,《開學第一課》便伴隨著歌聲,舞蹈,進入眼簾。
這一課,講述了樂觀自信的鋼琴盲童劉浩、重慶一所山村小學生跳邁克爾·杰克遜舞步的師生們、帶著養母上學的山西“最美女孩”孟佩杰等一個個溫馨感人的故事,句句屬實。
這就是他們的幸福,一個盲童彈著優美的鋼琴曲,直直的深入了人們的心,看不到黑白琴鍵,為何要看到放棄,他不放棄,邊談邊為我們用無聲的語言講著:“我很幸福,真的很幸福。”
一個班級,一個憑第一影響就讓人感到與眾不同的班主任。教會了即將在小鄉村的小學畢業的同學們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分享,幸福是相處,幸福也是令人留戀的“神奇”舞步。幸福讓人歡笑,發自內心,令人純潔,感人肺腑。“MichaelJackson music!”令人熟悉的音樂又在鋪滿雨水的的操場上回蕩。
還有很多很多,很長很長的故事……
幸福的時候歡笑吧,我們將陪著你,一起感受那所謂的幸福。幸福是什么,我想已經不需要知道了吧,幸福點點滴滴、碎碎零零、自自然然、真真切切,如夢如幻。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0
張定宇:“一定要為我們的國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他雖然身患漸凍癥,但是他的背挺的筆直,挺起了萬家燈火的希望!”課代表陳琪方在節目中這樣介紹他。他叫張定宇,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也是一個漸凍癥患者。從武漢疫情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張定宇就拖著蹣跚的腳步,日夜奮戰在一線。也正因如此,他被人們稱為“鐵人院長”。他的妻子同為醫務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那時正在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張定宇回憶起除夕之夜,當他準備跟妻子視頻時,突然收到了緊急通知:“解放軍3支醫療隊,陸海空450人組成的醫療隊已經集結完畢,將搭乘軍用飛機,3小時后抵達武漢!”那一刻,張定宇用四個字形容自己的心情:“神兵天降!”他在心中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在《開學第一課》上,張定宇還分享了很多發生在疫情期間的動人故事,充分展現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團結力量。當談到生命的意義時,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以一種堅強樂觀、不屈不撓的態度說:“生命就是我們要珍惜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他的“一堂課”讓同是武漢人的撒貝寧哽咽,并與他緊緊相擁。
武漢課堂的所在地曾經是武昌方艙醫院,曾經是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高三學生付巧治療新冠肺炎的病房,同時也是她備戰高考的教室。疫情期間,全國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堅守在家學習,展現了良好精神風貌。付巧作為他們當中的一個代表,讓人們看到了當代青少年學生積極樂觀、追求上進的昂揚姿態。在這間“夢開始的教室”里,付巧度過了難忘的十四個日夜,接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和幫助,也遇到了許多特別的老師,深深體味到了全國人民互幫互助的溫暖與感動。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1
2023年9月2號晚上,我和媽媽一起收看《開學第一課》,今年這個節目的主題是“美就在身邊”,令我最感動的是一位最美老師張莉。
5月8日晚,在黑龍江佳木斯市第四中學門前,正當一群學生準備過馬路時,一輛客車卻突然失控沖了過來,與前方停在路邊的另一輛客車追尾相撞,被撞客車沖向正要過馬路的佳木斯十九中學女教師張麗莉和學生們。危急瞬間,本可以躲開逃生的張麗莉,奮不顧身去救學生,自己卻被卷入車輪下。
最美老師她有著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她有著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崇高職業精神。
“最美教師”的義舉正是對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崇高品質和心系學生、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的最好詮釋,在她身上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社會各行各業樹立了榜樣。
看完《開學第一課》,聆聽完最美教師的故事,我心里也想衷心的對每一位老師說一聲:“老師,您們辛苦了,祝你們每天笑口常開。”
身邊美好的事處處存在,只是我們缺乏對美的認識和理解。
生活中的美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體會,就會發現,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美來源于生活,善于發現生活的美,善于從生活中得到啟示。你會感到生活中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邊,你會覺得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
就我們而言吧,考試及格了,成績提高了,作文進步了,這就是成功,應該感到高興,也應該把它歸于美。
只要你擁有善于發現的雙眼,生活就會給你答案。去讀它吧,用心的去讀吧,你會發現,“美”就在你的身邊!“美”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