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中尉的女人》觀后感范文
《法國中尉的女人》觀后感范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法國中尉的女人》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國中尉的女人》觀后感范文1
76年唐山大地震,人們在地震面前顯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無助。丈夫用生命換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發現自己的龍鳳胎孩子還活著,被一塊石板壓住了兩頭。此時救援人員發現石頭無法抬起,兩個只能救一個,母親堅定說:“兩個都得救!”可救援人員沒有辦法,最后母親只能心痛的說:“救弟弟!”姐姐聽著了,絕望了,這三個字深深的印在腦海里了!
弟弟救活了,一只胳膊沒了!
本以為必死的姐姐卻奇跡般的活了,她的心有的只是對母親的恨。她沒有找母親和弟弟,而是被當做孤兒被一對解放軍夫婦給收養。長大的她一向沒有回過唐山,知道08年汶川大地震,學醫的她跑到前線進行救援,被一個母親的行為感動了,最后明白了媽媽當時情緒,慢慢放下了對親人的恨,覺得弟弟能活著,真好!
受到良心譴責的母親,她沒有搬家,一向守在唐山過著清貧的生活,說是等著丈夫和女兒的魂回來。她沒有再嫁,一輩子就嫁給這個用生命呵護她的男生。姐姐回來了,看到母親為自己準備了“西紅柿”,這是地震前母親許諾給孩子的。上學的書本,母親也是買兩套。母親給孩子跪下了說對不起,漸漸姐姐明白了母親,明白了母親的愛。母親,我親愛母親,對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法國中尉的女人》觀后感范文2
首先我想談的是音樂,因為影片開頭那段中提琴曲,將我的注意力一下子緊緊拽住,讓我感到震撼。 在觀看的過程中,發現電影里的音樂很美,好幾處的提琴曲都很動人,與景色,與人物,與人物出現的場所,與人物表達的情緒都很吻合。整部電影主要是弦樂在營造氣氛:如中提琴用渾厚,低沉的音色,用來把畫面烘托得近似蒼涼,悲愴,獨自佇立在燈塔旁眺望海洋的莎娜正遭受狂風暴雨,海浪滔天襲擊的場景。如小提琴緊湊跳動的節奏,表現人物內心活動,宣泄男女角色情緒對我的強烈的感受。
再談女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的表演吧,我真切的感受到她的表演功力了。在莎娜約大衛到副崖告訴他是怎么認識法國中尉的那場戲,從敘述最初認識維恩斯,莎娜展現的甜蜜幸福;講到維恩斯要求親吻她的手,莎娜浮現的羞澀。梅麗爾。斯特里普將少女的矜持、膽怯演繹的那么準確到位,打動人心,讓觀眾產生要愛上她的沖動。她在這部電影中演得極其細膩自如,許多細微的動作簡直就是不經意、下意識,但品位極高。我這樣說,是蘊涵著對一種美的'提醒,人們幾乎看習慣了好來塢那種性感挑逗的美,而對內斂的收攝的幾乎扭身而去的氣質總顯得隔膜。這種人在生活中常常是這樣的,你從她的身邊走過,已經過去了,但你忽然覺得有什么東西留下來而是你還弄不明白的那種吸引。它可能是一種無緣,甚至完全不是你的對象化,但它卻是提升著你的記憶,使你不會輕易地丟失它而毫無顧及地投入的享樂。當然,我這樣說,并不完全是梅麗爾。斯特里普本身的擁有,還可能是她演的角色,但更主要的是她能成為這樣的觸媒和激發者、引領者,你能從她身上衍生出這種美的意象。
最后影片給我留下的疑問: 莎娜不管什么天氣都獨自的去海邊,佇立眺望,形成一道風景;莎娜情愿進入對待仆人像奴隸一樣的古怪夫人家去作侍女,也不離開本鎮,造成是被法國中尉拋棄的女人的假像?!?為什么要造成自己是有罪的外在名聲,讓人們都認為她是不好的,是為了懲罰自己愛上的只不過是個逢場作戲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