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1
在央視四套華人世界的一個節目,看到了這樣一個節目,沙拉和她的孩子們。它講述了一個偉大有著猶太血統的媽媽教育孩子的經歷,沙拉寫了一本書叫《特別狠心特別愛》。
沙拉是一個同時有著猶太與中華民族血統的女人,她的父親是猶太人,在二戰中為了避難,從德國來到中國上海,在中國結婚生下沙拉。沙拉在中國上海經歷了失敗的三次婚姻,獨自一人帶著三個孩子在上海過著優裕的生活。慢慢地,她萌發了要帶三個孩子到以色列生活的想法。當時的以色列正值巴以沖突的劇烈階段,到處彌漫的是硝煙的戰火,和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的恐懼,作為一個母親,她為什么要在這時將孩子置身于危難中呢。她目光堅定的說:"戰爭讓人成熟,戰爭讓人成長。""經歷過這樣的考驗與洗禮,以后,還有什么生活的坎坷與艱難是他們不能面對的?"
于是,她開始了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在戰火中的艱難行走。她們沒有經濟來源,成天奔命于各個防空洞中,吃者垃圾筒里的面包,穿者垃圾筒里的衣服,她在這樣的生活壓力與恐懼里,堅持著將各種早教實施著,并絲毫沒有把自己承受的壓力傳遞到孩子們身上,在戰火中,孩子得到了媽媽無處不在的愛,無處不在的嚴格的教育。
沙拉借鑒了中國教育和猶太教育的理念與經驗的精華,自創"特別狠心特別愛"的教育方法,創造性地通過延遲滿足、家風育人等理念,讓原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兩個兒子不到三十歲就成為世界富豪。這是一部怎樣將子女培養成億萬富豪的教育手記。作者的有償教育機制不僅挖掘了孩子的造富潛質,造就了孩子善于編織人脈的本領,也培養了孩子心理調適與自我約束的良好素養。
我們先來看看以色列,以色列是個小國, 948年建國,從無名小國到經濟強國,現代化工業、農業、科學技術舉世矚目。其主要人種是猶太人,猶太民族是一個神秘的民族,智商非常高又重視知識,猶太人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對他們進行記憶訓練,在孩子剛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們讀《舊約》。在《圣經》上沾蜂蜜,讓孩子知道書本是甜的,這事也是猶太人干的。作者莎拉在如此大氛圍下,轉變思路,培養出了引以為榮的三個孩子,以色列人的育兒觀念應該學。
"有償生活機制"是猶太生存教育的一個精華,猶太家長拋棄了很多浮華的東西,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直搗教育的初衷——讓每個孩子長大后生活得更好,這應該是每位家長的心聲。我想讓孩子從記好賬開始,學著管理自己的賬戶,參與家庭理財,有重大支出時讓兒子來判斷是否必須,這樣兒子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無形中會提高其責任感。學校每年的貿易節辦得很好,向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平臺,高年級的孩子就會知道了商品流通才能賺差價,鍛煉了他們的成本管理能力。
在有償生活機制的運行下,其實還培養了每個孩子的溝通、交際能力,最終孩子們走向社會,需要的就是這些情商了。學習"適當不滿足和延遲滿足"教育,作者提出,該讓孩子學會忍耐,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為他一個人準備的,他所要的東西并不能唾手可得。當今大家生活好了,對于孩子大都超前滿足、過量滿足。家庭對孩子的要求基本滿足,看來要改,溺愛不是愛,要狠下心來愛,教育孩子有被拒絕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都有些浮躁,正好培養他對學習有耐心和至關重要的逆商。
所以,作為父母,要從小就重視教孩子金錢的概念,給孩子灌輸理財的知識,懂得如何控制欲望,節約支出;懂得如何通過自己的勞動和智慧賺錢致富。如果孩子沒有理財的概念,即使他將來有錢,也會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因此,現代社會,人們提出了情商、智商,還提出了財商的概念。學會生存、懂得理財,是家長必須給孩子上的重要的一堂課,也是孩子一生受益的課!
作者莎拉告訴我們,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財富、地位、時間、精力全部交給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見得終身幸福。你只有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謀生的人,教會孩子學會追求自己的目標,學會享受達到目標以后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你才會有從容的晚年,孩子也才會收獲成功的人生。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以獨立的人格面對世界。放手越早,孩子就會越早走上獨立之路。溺愛是害,狠心是愛,家長學會愛,孩子贏未來!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2
《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作者是沙拉,她是出生在中國上海的猶太人后裔,1992年,在上海結束了不愉快的婚姻,帶著三個孩子移民以色列。這位母親育有兩子一女,本書記錄了這位母親培養教育子女的手記,闡述了愛子秘籍,兩個國家不同的教育方式,探究什么是真愛,什么是能幫助孩子獲取人生長遠幸福的真經。讀了這本書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感悟別樣的跨國教育,走出教育的誤區,學會如何科學、理智、智慧,有質量的教育孩子。這本書太給力了,對于在如何科學的教育孩子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啟示。
現在已讀到有意識培養孩子的管理能力,給我感觸比較深的是猶太人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而非知識的灌輸。“他們的教育理念是培養一個和社會接軌的人才,而不是一個只會讀書的職業學生。職業學生很可怕,他們有著高學歷高期待。”讀到這不得不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學生生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研究生畢業,自己究竟收獲的是什么?欠缺的又是什么?深知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改變了教育策略。注重從小鍛煉孩子的各種能力,如動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孩子快五歲了,我從來都沒有想著讓她獲得多少科學知識。雖然周邊的孩子會認識很多的文字、數字,而我從來沒有因為這一方面而焦慮過。個人認為只要一個孩子智力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獲取科學知識和文化知識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對于一個孩子能力的培養,則是應該從娃娃抓起,過了發展的敏感期再開始培養,只會事倍功半。甚是習慣一旦養成,會伴隨終身。
3-6歲是孩子參與家務活動的敏感期,如果這一時期不讓孩子力所能及的參與家庭事物,孩子長大后便會好吃懶做,缺乏生活的興趣和熱情。所以很早我便有意識的讓閨女做一些事情,比如洗襪子,小內褲等這種小件的衣服,雖然剛開始她不知道如何使用肥皂,會把肥皂泡在水里面,盆里面的水也會濺一地,弄的亂七八糟,更別說可以洗干凈了。可我還是堅持培養她自己做這些事情。堅持一段時間下來,最近發現她已經會把衣服搓的很干凈,洗完之后可以把用完的盆放在架子上,然后利索的把地拖干凈。此時已不需要我再去幫忙,更不用偷偷的把她晾好的衣服拿回來再重新洗一遍。看到這一切,我甚是欣慰!這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孩子在生活中點點的變化和進步,讓我很欣慰。同時我會在她完成一件家務事情之后,酌情給她畫上幾顆小星星,如果表現的好,會比當時商量好的數目上多畫一兩個,非常肯定的告訴她這次表現的非常好。當然,閨女也會很開心,等攢到一定的星星之后,會根據她的要求買她喜歡的小零食或者小玩具。
對于閨女能力方面的培養,不僅體現在生活中,更多的還體現在她的幼兒園生活中。從最初幼兒園的選擇上,我就沒有考慮公立的幼兒園,因為我實在不忍心看閨女天天在幼兒園小手背背后的約束,我希望她可以在一定的約束下獲得更多的自由。考察了眾多幼兒園,最后給閨女選擇了一個蒙氏班。我心里很明白,雖說是提出蒙氏的理念,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會有很多局限性。但我想,總還是比傳統的幼兒園還是有些區別。果不其然,從一入園的自己簽到、換鞋、疊衣服、打飯等等,處處體現著鍛煉孩子自己動手的教育理念。孩子周一到周五的每天工作區域也不一樣,鍛煉的能力也不一樣。我最喜歡的是水區,閨女也最喜歡這個區域,問她為什么,她總說可以自己動手做很多好吃的。在家里,這么小的孩子我們是不容許她拿刀切菜的,總覺得不夠安全,怕發生不必要的傷害。可在閨女的幼兒園,經常可以看到孩子拿刀切菜的照片。孩子們在幼兒園使用的刀肯定是特殊材料制作的,使用起來也是很安全的。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得到這樣的生活體驗,對于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是一種鍛煉。孩子在幼兒園一天天的變化,我也是看在眼里。從最初的那個早晨入園都羞澀的低著頭不肯和老師們問好,到現在能夠大大方方的與老師問好,放學時開心的和老師們說再見。最近接她放學時,老師們還常常夸她現在可以爭著舉手去臺上表演節目呢。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點點滴滴的變化,心里總是有種說不出來的高興。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是漫長的,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蘊藏著每位媽媽的辛苦付出。我深知自己做的還很不夠,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自己還需要不斷的更新教育觀念以及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孩子的引領者,在必要時刻給予引導,而不是孩子的占有者和擁有者。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3
20xx年讀完的第一本書是出生在中國上海的猶太母親沙拉的教育子女手記《特別狠心特別愛》,沙拉運用猶太式教育培養了三個優秀的兒女,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
猶太民族是個神奇而滄桑的民族。二戰時期接近三分之二的猶太人慘遭納粹屠殺,戰后僅剩200萬的歐洲猶太人憑著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建立了遙遙領先的發達國家以色列。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更是憑著過人的生存智慧、韌性和毅力生生不息的扎根、生長、傳承,且在各個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并改變著世界。
為人父母,不需要持證上崗,然而他需要的技巧和藝術卻遠遠高于任何一項職業。沙拉,就是這樣一個成功母親的典范。她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首位,利用有償生活機制,"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法,以"家長退居二線"的放手慢養方式教育,"觀察,參謀,提醒——做軍事父母培養不平庸的孩子".
中國傳統式母愛的畫面是母親看著自己的孩子,眼睛如湛藍的夜空中閃爍著漫天繁星,靜謐恬靜,眼神里流淌出如涓涓細流般春水,溫柔綿長。而沙拉是用倔強的眼神告訴我們母愛如此堅定。
如此堅定的愛如何去愛?
愛孩子,首先要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反思自身,身為八零后的我,其實也是個超齡嬰兒。回顧個人成長史,雖然從小生長在農村,父母卻給予我遠遠超過他們能力范圍的愛,而我享之安然。當鄰居家同齡孩子燒火做飯,插秧除草的時候,我可以自由的以寫作業、看書為借口遠離一切家務,甚至包括個人生活自理事務。接著,身邊的同學們陸續小學、初中、高中畢業出去打工了,我如同"佼佼者"般上了大學。現在,我在城市里守著一份"旱澇保收"的工作,過著一房一車一孩的生活,生活能力平平,不善與人交際,成了名副其實的"嬌嬌者".而原來那些農村的同學們他們敢拼敢闖,肯干能干,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勇生二胎,且在工作上不嫌棄苦累,不挑揀肥瘦,有的在建筑工地上承攬工程,建起了林林大廈;有的在后廚食堂烹煎煮燉,錘煉成為制作各種美食的炊事能手;有的在工廠,是模具制作的技術精英;有的堅守農村,成為新一代雞鴨滿場、豬羊成群、農田大片,瓜角茄菜樣樣齊全的新型富足農場主。
兒子六歲了,我們試著讓他獨睡,可他依然拽著媽媽不肯放手。爸爸強行抱走他,他一邊掙扎,一邊喊:我要跟媽媽睡,我要跟媽媽睡,我沒長大,我只是個五六歲的小孩子。
這是我們嘗試訓練孩子獨立生存能力的一個開始。試著轉變觀念,讓孩子自己睡覺、吃飯,處理個人生活自理事務,逐步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這也是讀完沙拉手記后深切認同并著手實施的第一步:愛孩子,一定要學會放手。
第二,愛要講究原則。放手不等于放任,孩子年幼,還沒有孰是孰非的觀念。做父母的要學會引導孩子。21世紀,我們面臨更加激烈和不可預知的未來,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仍然是要不斷的學習。及時更新知識,才能為孩子把好關。初中學歷的沙拉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移民以色列生活,她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積極和猶太鄰居母親、老師、學校、教育局長溝通,積極有效地引導孩子按照正確的路標前行。
運用有償生活機制讓孩子們自我動手,自我體驗,自我思考,自我選擇,培養孩子們的勞動意識、責任意識,實際運行后沙拉發現,孩子們比想象的更能干,更有了時間意識,成本意識,自我管理意識,與人溝通合作意識。
"延遲滿足,適度不滿足"增強了孩子們被拒絕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逆商,還促使孩子們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了對家庭的責任感。
有償生活機制和延遲滿足是猶太母親智慧的結晶,也是對孩子愛的尺度把握。可以玩,但不可以玩過度。
第三,慢養,常懷慈母心。幼齡期的孩子愛玩,也有自己的節奏。摸石頭過河的年輕父母很容易走入要孩子事事順從,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怪圈。加上現今教育商業化和市場化,各種培訓班,各種早教、藝術中心,變相的給孩子增添各種壓力。小兒學琴,他的聰慧讓我們驚喜,可是孩子也有畏難情緒,他的耐力、自覺性也不是一日就能練就的,之前我總是以簡單粗暴地方式處理,導致孩子越來越難產生興趣。壞情緒就像鏈條反應一樣,孩子越來越沒興趣,我也越來越直接暴躁。我覺得應該要向沙拉一樣堅持學習思考,慢養教育,嚴格不專制,不盲目感情用事,身體力行為孩子放好樣子,做成熟理性睿智媽媽。
一味奉獻犧牲,沒有功勞只有苦勞的愛是迷茫的;簡單粗暴,完全以父母意愿規劃孩子的愛是危險的,讀后感《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哪一種愛的方式更合適?我從沙拉的眼神和字里行間讀到了一個成功母親的執著堅定。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4
我自以為是地培養女兒16年,還自我標榜是一位懂教育的好媽媽,十幾年來從未質疑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方式方法。還好,我是一個善于學習、懂得借鑒的媽媽,我能夠認清:任何一位父母都需要與孩子一同成長!所以,我主動嘗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
幾年前,我有幸聽到博瑞智教育機構張飛亮老師的一節親子教育課。這節課是令我思想開竅的一節課,使我對以往在培養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從此一改缺乏耐性又強硬、簡單、粗暴的長輩習性。我流著眼淚拿起電話向曾經被我施以暴虐態度的小侄女道歉,為我從前對孩子的高壓態度和行為深深懺悔。從那以后,我試著與孩子們平等溝通,學會蹲下身來,跟孩子們做朋友。
但實話實說,我作為母親、長輩,在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上所能施展的方法還是太簡單、太匱乏了,終究不能擺脫骨子里固有的包辦式教養,總是不由自主地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主動權,不知不覺地也淪為溺愛孩子大軍中的一員,而自己卻全然不知。反映在現實生活中的結果就是,女兒十六歲了,很少自己洗內衣,房間也很少自己主動打掃,書桌一直是雜亂無章的,床上的被子大多由父母整理;吃飯問題也很少自己決定,洗碗只是偶爾主動承擔一次;理財方面從無計劃,更不記賬;自我節制方面也不盡人意,平板電腦、手機拿起來就不愿放下,不能有效管理時間……諸多問題反復強調不見起色,令我苦惱。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問題所在,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原來這一切都是我們家長一手造成的,是我們不懂得孩子成長法則而給予孩子"超前滿足"、"超量滿足"、"即時滿足"的結果。而令我頓悟的是猶太母親沙拉所著的一本書——《特別狠心特別愛》。
《特別狠心特別愛》全書272頁25萬字,我用了半個月時間讀完。我邊讀邊劃邊想,對照自己培育孩子的體驗,查找我與沙拉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共同之處與不同所在,越讀越發現自己的不足,越讀越佩服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智慧,越讀越覺得眼前豁然開朗,越讀越感到我和女兒很幸運,因為在她還沒有完全長大,在她還處于成長過程中接受生存能力訓練的寶貴時期里,我們找到了一套可以參考學習且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沙拉結合自身作為母親的成長、轉變經歷,向所有的中國媽媽發出了勸告:不要做孩子的"電飯煲"、"洗衣機"、"清障機",不能做"孩奴"、"直升機父母",不能對孩子施以"未富先嬌、未貴先奢"的教育理念,切忌對孩子"即時滿足"、"超量滿足"、"超前滿足",以防把孩子培養成"草莓族"(外表光鮮,經不得擠壓)、"啃老族".她用大量的例證分析闡釋愛孩子的四大誤區,即: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習慣性滿足各種要求,知愛而不知教,過度撫養(關懷強迫、過度熱心)。而這四大誤區在中國,我們這些父母是條條中招,這是不爭的事實。
沙拉一再強調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生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養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她告誡我們只憑父母對孩子的滿腔熱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掌握科學的理念,掌握愛孩子的藝術與學問,進而向我們推介猶太人的愛子秘籍:特別狠心特別愛!
沙拉用中國的一句老話"富不過三代"和以色列的很多家族財富世代相傳做比較,找出財富得以傳承的根本原因是,猶太人更注重傳承的是生存的技能和素質,是一種對自我人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而要做好這樣的一種傳承,沙拉通過在以色列改造自己的三個孩子的經驗、努力和思考,為我們提出了"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三大內涵和對應技巧,一是在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二是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三是撤退一步,學會放手。書中對這三大內涵、三大對應技巧進行了詳細介紹,具有很強的可學可比性,操作性、指導性也都很強。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就產生迫不及待進行實施的想法,也想將這些理念及做法推薦給家人、親人。最先想到的是一定要讓愛人和女兒也抓緊來讀一讀這本書;隨后是與環哲書店聯系預定了五本,準備送給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幫助他們盡快優化培養孩子的方式方法;再有,就是趕緊寫下這篇讀書心得,推介給身邊的朋友們,讓更多的人及時發現這本書,以免使更多的父母在培養孩子方面不再迷茫困惑,少走彎路,少留或不留遺憾。
能讀到這本書,是我和女兒的幸運!這要感謝我的蟲友——套格斯妹妹,是她的力薦與贈閱,使我對女兒的培育、對為人父母的感悟再一次豁然開朗,對生命的體驗再一次得以成長和升華!
感恩生活,讓我與你們相遇,遇到一位好友,遇到一本好書,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