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機教子”的啟示讀后感
“斷機教子”的啟示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斷機教子”的啟示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斷機教子”,講的是孟母鼓勵孟子讀書不要半途而廢的故事。
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時也逃課出去玩。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里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嘶”地一聲,一下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割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跪在地上請教母親。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割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后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圣人的教誨,最終成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被后人尊稱為“亞圣”。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不能半途而廢;父母教育孩子采用適當的方式,言傳身教,則會事半功倍。
孟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因為它來自孩子的日常生活,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易于引起孩子的共鳴。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環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并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這對于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展影響極大,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看來,一個人是否成功,先天的天賦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取決于后天的努力。只要經過后天的苦心教育,是可以成功的;而這種后天的努力,關鍵在父母的培養和教育,父母的正確指引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做父母的要把自己所具有的或者學到的好的經驗和知識,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以正面的.、積極地影響。父母的言行就是一面鏡子,要能反射出愛的能量、教育的智慧。盲目的呵斥、無限制的寵愛以及偏激的嚴厲并不可取。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呵護和引導,作為“亞圣”的孟子幼時尚且逃學,我等凡夫俗子更不消說了。當你的孩子淘氣貪玩時,我們是否應該把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先放到一邊,適當改變一下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呢?當你的孩子厭學逃學時,你是呵斥體罰,或是喋喋不休地給孩子講空洞的大道理,還是像孟母那樣循循善誘,運用生動的事例去啟發他們從無心向學轉化為勤奮好學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時間過去了兩千多年,孟母“斷機教子”的故事仍讓我們為之動容。孟母不愧是啟蒙和立身教育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