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美好的讀后感(精選5篇)
生活是美好的讀后感(精選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活是美好的讀后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是美好的讀后感1
這世上并不存在絕對的痛苦或幸福,但卻有樂觀和悲觀之分。
最近在看韓寒的雜文集,每看完一篇都要感慨一次,世界那么危險,而我還好好的活著,這真是一件好事。
傻是幸福的,如果一個人把事情看的太清楚明白,可能淚點笑點都提高了,一個人若是稀里糊涂的反而更快樂。但,誰又能左右。于是越來越多的人痛苦掙扎,越來越多的人沉溺荒唐。
感恩可能并不像說起來那么輕松,因為生活太過艱難。所以樂觀者想要一直樂觀著并不容易,但老是悲觀著可能也不太容易活下去。所以,大概白巖松才會說他是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如果你不夠傻,那就要足夠聰明。
需要聰明到什么程度才好呢?我認為就聰明到可以讓自己裝傻,或者說好聽點,可以讓自己從這悲劇世界里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就可以了。
這就像契訶夫的《生活是美好的》里面說的那樣了,當我遭遇到大雨的時候就該慶幸沒遇上海嘯,當我斷了一條腿的時候該慶幸自己還能站起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在你總會遇見不同程度、不同種類的不公平的國家里,大概我們也只能這樣想了。
其實也并沒有說的那樣苦澀,因為大多數人并不會想那么多,大家都在兢兢業業的活著,遇到不好的事情也大多會往好的方向想,這大概就是讓性格里的條件反射機制在發揮作用,以至于我們自覺不自覺的會這樣想。
不管怎么說,這篇文章都是讓人愉悅的。
因為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我還活著,這是多么值得慶祝的事情。
生活是美好的讀后感2
契訶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寫過:要是你的手指頭扎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應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依此類推,朋友,照我的勸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會歡樂無窮了。
讀過這篇文章,讓我得到了啟示:快樂和幸福不是由你的地位,你的財富所決定的,而是由你的心境,你的感受所創造的。這讓我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整天愁眉苦臉,憂心忡忡,就像有一個故事講的一位老婆婆,下雨天擔心大女兒的太陽鏡賣不出而憂愁,大晴天又擔心小女兒的雨傘賣不出而哭泣,成天有無盡的煩惱。如果她能像契訶夫說的那樣做,換一個角度去看,下雨天為小女兒開心,大晴天為大女兒開心,那就總有過不完的開心日子了。正如平常,有些同學為了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而苦惱一樣,其實如果能從父母的角度,換位思考,多些理解和溝通,生活總是美好的!
我想,每個人都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就看你懂不懂得擁有明亮的胸懷和心境了!
生活是美好的讀后感3
生活、到底是什么?而大家的生活觀念又是咋樣的呢?第一種朋友,有可能認為生活是美好的,所以,用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生活;第二種朋友有可能會對生活不滿,開始抱怨生活,在用消極情緒看待生活。
所以,想知道著名作家契科夫的生活觀念嗎?那你不妨去讀讀他的短文《生活是美好的》。
在本文的開頭,作者就直接提出了自己的一種生活態度,然后作者又運用了許多假設可能發生事件,來充分的展示這種生活觀念的可行性和益處,最后總結全文。
想知道文章中作者的生活觀念是什么嗎?那就是:把自己遇到的倒霉的、不快樂的事,都用慶幸、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把生活看得美好些、把不順心的事物看開些、對他人要有一顆包容之心。
作者為了讓讀者們更透明的、更直觀的理解到他的寫作目的,他便選擇了簡單幽默,而又經常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者我們周圍的一些假設,來詮釋生活的美好,也讓讀者們對生活有了另一種了解與看法。
與此同時,本文更是體現了作者的那顆善良、平常、包容他人過失、友善的心。從而更加的引發了讀者們的聯系: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微笑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擁有契科夫那樣的心態?
至于每個人對生活的觀念、態度,都是取決于個人的。但是,請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生活是美好的讀后感4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性中最光輝、最善良的.一面。在我們的一生中,需要感恩的東西很多,在讀了《生活是美好的的》這篇文章后,我對感恩生活有了新的認識:
以前,我總認為生活不公平,給予我的總是遠遠少于我失去的,但這篇文章告訴我,其實,生活給予了我很多很多:生命、思想、健全的身體……這些都是無價之寶,可我卻一直沒有體會到他們帶給我的快樂,因為我的欲望過高,現有的財富無法給我帶來快樂與幸福,在文章中,作者針對這種現象提出了兩個方法:(一)善于滿足現狀;(二)很高興地感到:“事情原來可能更糟呢?!边@便是獲得快樂與幸福的最佳方法,多多感激生活所給予自己的,這樣就會使自己永遠樂觀,這便踏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那么,感恩生活是不是只用感謝呢?作者沒有明說,但如果讀者好好思考,就會明白,感恩生活,除了感謝生活之外,還需要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行動。
文中講了些例子,比如“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來了,那你應當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在這個例子中,乍一看,似乎作者只在感謝生活,可是如果略加思考,就會想到:經歷過為這件事后,誰還會馬馬虎虎地放火柴?
很少有人這樣做,他們在感謝生活的同時又會小心翼翼地看管火柴,防止災難再次發生,因為他們有過這種教訓,所以他們比他人更懂得保管火柴的方式和重要性,那么他們再次遭遇這類情況的可能性就會比別人低許多。這件事誰都會做,可卻只有少數人知道他們其實已經完成了感恩生活的另一部分:行動。因此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一定會獲得成功。
這并不是聳人聽聞,只需算一個簡單的數學題目大家就會知道:每個人都知道一個真理“樂觀+行動=成功”,而又有“樂觀+行動=感恩生活”。那么,我們不就得到了一個等式“感恩生活=成功”了嗎?“感恩生活”這便是成功的秘決,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們雖然經歷不同,但他們身上都有一種可貴的品質:以感恩的心態面對生活,樂觀地接受各種苦難,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最后重新崛起!
生活中可能會有不公平,但如果你用感恩的心態去體會,就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美好!
生活是美好的讀后感5
正在讀《郭小峰探案集》的作者范青另外一部作品《生活是美好的》,已經讀了其中的三篇,每一則讀罷都掩卷唏噓一番,遂想寫下一點什么,權做讀后感吧。
之前也提過范青筆下的郭小峰,一直很喜歡這個人物,他的閱歷和成熟讓人印象深刻,佩服不已。有時候自己不知不覺的就變成了作者筆下另一個人物———郭小峰的女兒郭愛梅,靜靜的聽著這個老男人講述的關于殺戮和人性的故事,然后靜靜的開始思索。那些在平時或許從長輩口中也時不時聽見的老生常談在這樣的筆觸之下,并不顯得瑣碎和令人煩悶,而總會讓人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生活是美好的》可以看做獨立于郭小峰探案集的故事,也可以被看做是故事的延續,因為除了第一個故事《藍蕙心的選擇》之外,我現在看完的另外兩則都是由郭小峰探長與女兒的對話引出和延伸的。作者自己說,這是一種嘗試,將情感和探案結合在一起的新的嘗試,但在我看來,原本的故事其實也是將情感和案情結合的產物,除卻展開故事的方式不同,其本質并不算大的突破。但在我看來這并沒有什么不好,因為那個可愛的有情有義的狡猾卻又不失仁慈的老男人的故事一直都是吸引我閱讀的動力。情感探案故事,這個說法讓我想到了此中的另外一個好手———馬雨默(鬼馬星),她的簡東平系列和莫蘭系列至今在我心里面都是屬于里程碑一般的作品,倘若說馬雨默的作品令人看著會流淚的話,那么范青的系列作品,則會讓人忍不住唏噓,然后深思。這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卻又殊途同歸的將情感和探案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一個人的文字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價值觀和性格特質,馬雨默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女性對于情感的柔軟感悟,而范青則讓感受到了一個女性對于人生的另外不同的睿智的體悟。兩者的作品風格雖然并不相同,但故事本身卻都令人愛不釋手。
《生活是美好的——藍蕙心的選擇》,這是這個系列故事的第一個。與其說是探案故事,更多應該歸類于情感故事,或者至少算是懸疑故事吧。
故事本身其實并不復雜,自小就被姑媽收養的藍蕙心一直是一個平凡但又讓人省心的女孩子。她并不怎么出色,但也不會怎么讓人擔心,無論是外表還是做派或者學習和工作,都算作是順達的。但在藍蕙心心里面卻有兩個疙瘩:一個是自己的母親,她的父親因車禍去世之后,她的母親生下了弟弟藍圖。從小,藍蕙心從家人和其他的途徑就得知自己的母親和父親的感情并不是很好,所以父親去世之后,姑媽也不再和這個弟媳來往。她從小就被姑媽作為兄弟的血脈收養,而生母則帶著弟弟獨自生活。藍蕙心在弟弟和她在同一所學校讀書以后,藍蕙心曾經想要嘗試著去接近自己的母親,但她卻那么冷漠,形同路人。自此藍蕙心便明白,母親對于自己是毫無感情可言的了。原本這也是相安無事的事情,但自從弟弟想要出國留學,打算托付藍蕙心照顧母親之后,矛盾就開始浮出了水面。不久之后,藍蕙心更加得知,生母可能罹患了絕癥。
讓藍蕙心更加糟心的事情還有一件,那就是關于她男友阿劉的。阿劉是一個異常優秀的青年,心地善良,外表英俊,家底雄厚,家庭和睦,學業優秀,事業有成。原本這一切好的令藍蕙心都覺得有點不像話。但自從作為醫生的阿劉遇見一個特折騰的女病人江姚之后,這一切就開始漸漸脫離了原本的軌道。江珧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但她作風大膽,舉止輕佻,言語也犀利異常,自從在醫院得到阿劉的悉心照顧之后,就開始發誓非要得到阿劉不可。她并不顧及藍蕙心作為正牌女友的身份,總是極盡全力的創造一切可以和阿劉親近的機會,甚至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多次自殺。阿劉每一次都很耐心的救助和照顧,盡管他始終強調這一切出于醫者父母心,但江珧的做法就算是阿劉的母親和同事都有點看不過眼了。最初藍蕙心尚且可以隱忍,保持自己應有的風度和體諒,但隨著江珧的變本加厲,和藍蕙心自己家里面的一些問題的暴露,她也終于達到了爆發的極限。只是她的爆發并沒有換回男友的心,反而將這段感情越推越遠。
最后,藍蕙心不得不在親情以及愛情這些事情上面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