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二》讀后感
《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二》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二》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二》讀后感1
中國的孩子、青少年、甚至是成人,似乎永遠逃不過父母的禁錮,二者之間,只要存在,就永遠沒有平等對話的機會。
父母總是想方設法的讓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既定路線行駛,即使有時候,他們的想法已經脫離了社會,脫離了時代,如有反駁,必是不孝。
從你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待人接物,但凡種種,無不摻雜著他們的想法,更確切的說,是作為一個母親的想法。小時候,你該上什么樣的學校,該交什么樣的朋友;長大后,從你該上什么樣的專業,該找什么樣的女朋友;結婚后,從你該要幾個孩子,孩子應該如何教育,陷入了無窮無盡的惡性循環,恐怖的是,這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主流觀點。
可孩子從出生伊始,就注定要與父母斷舍離,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自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可父母總要橫加干涉,還覺得這樣理所應當。
龍先生的人生三部曲,雖然書中有些內容我并不茍同,但至少能給我們提供教育孩子,或是和父母相處的新思路。
有孩子前,學著體諒父母;有孩子后,學著和孩子相處
《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二》讀后感2
在圖書館兜了兩年,每次瑟瑟去檢索學校網站檢索,永遠都是“已借出”狀態,沒想到最后是微信讀書讓我圓夢了,感恩~
安德烈,習慣了德國自由的`生活,真切體會了liberal,很欣賞他,完全獨立的思想,還有自己的喜好,聽歌消遣。而MM則是從歷史從現實中走出來的時代智慧女性。很喜歡龍應臺的文筆,每個對生活小細節的刻畫都讓人能真切體會到彼時彼景。
看完這本書,我最想說的反倒不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交流,我慶幸我有一對善解人意的父母,而站在父母的角度想,可能我是一個可以讓人放心的孩子。有時候也覺得放蕩不羈也要有度吧,畢竟人生活在這世上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indivisual,而是別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或深刻或淺痕,都存在過。
看過1988的人可能會比較能理解做父母的不容易吧,德善排行老二,她不喜歡吃黑豆,她也想吃雞蛋,但是每次都那么剛好只有兩個煎蛋,她沒有跟姐姐弟弟搶,因為她知道爸媽難做,但是有一天她還是忍不住了,總是被忽視肯定不好受,她爸爸過后跟她說 “對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有了你們也是第一次經歷,所以希望你能包容”。
鼓起勇氣,好好生活吧。你若不負生活,生活便溫柔待你。
《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二》讀后感3
讀完此書,陷入了深刻的沉思。這大概是一個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最珍貴的記憶。信里她完全扮演了雙重身份,不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說教,而是用充滿愛的言辭和孩子握手言和。她并沒有過多的苛責他的孩子帶給她的陌生感和距離感,而是即可用了一種成熟而有遠見的方式和孩子洽談,她得到了孩子肯定的應答,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好的開始。
她試著站在一個成年孩子的角度去思索和考量,即使是一個不可跨越的鴻溝她也要企圖一試。因為她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以另一種方式讓他的孩子去接納她。
文化的差距,環境的影響,包括人被培養出來的習性,不得不說你若沒有且生經歷,你可能參悟不到他思想上的高度,行為上的寬度。更何況是兩個年代人,思想意識的局限性,安德烈和母親都打破了規則,不想被文化、傳統任何本質性的東西所影響 ,也在他們的交談中看到了他們對一個新時代的一切,所產生的獨特的見解和差異。我為此為之動容,這是在深遠意義上的為此打開心扉,知道了你在想什么,才不會錯過你成長的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和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