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讀后感4篇
《我是貓》讀后感4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是貓》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是貓》讀后感1
一只沒有名字的貓,被一個長著“怪異的臉”的學生從稻草堆一把甩進了竹林里。偷偷潛入一戶人家,因寒冷和饑餓與女仆展開了激烈的斗爭,被主人留下。
這只沒有名字的貓,能說會道,見到人類對貓族的所作所為,它敢說:“人類就是世界上最冷酷的生物?!彼靶ψ约耗菓械靡闹魅丝嗌硰?,那是一個中學英語教師,整天坐在書房里發表些無聊的言論或和一些同樣無聊的人在一塊兒聊天,每天都有新的想法,結果什么也弄不好。卻總擺出一副假道學假正經的姿態,以掩飾其精神世界的空虛。明明有胃病,卻在日記中攻擊消食片,使貓發出感慨:“沒有什么比人類更難理解的東西了?!迸c苦沙彌在一塊兒的人,不求升官發財,自命清高,對周圍人和事都抱有強烈的不滿。他們既憤世嫉俗,又玩世不恭,縱論古今,賣弄知識,大發牢騷。貓發現了他們的弱點:他們只是崇尚空談,實際上什么也做不了,有時候甚至受人玩弄,成了可悲人物。貓,不受一切社會風俗和禮法制度的約束,對一切人及社會現象冷嘲熱諷,恣意評論。
貓評論的是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生活,諷刺了那些自命清高的知識分子,剖析了他們空虛的靈魂,針對明治社會的黑暗和罪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和批判。其實何止是日本社會,平常的日子里亦如是。生活中不乏那空虛寂寞無聊的靈魂,那整日滿腹牢騷的閑人,那隨性淺薄的人,也存在著一些卑躬屈膝、唯利是圖、窮兇極惡的嘴臉。做什么事都只有三分鐘熱度,今天干這個,明天干那個,后天又干別的,到頭來什么事都做不好。情緒多變,完全猜不透,表里不一,心中明明很憤怒,臉上卻還是帶著笑容,遇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還要掛一副虛偽的陪笑。明明自身患有疾病都是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所導致的,卻硬要歸咎于他人。總是將自己標榜得高人一等,總覺得自己優于他人,自找麻煩。明明自己犯了事兒,到了追究責任的時候,卻死活不承認自己的罪行,好面子,以臉紅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大尷尬。為了打發時間,和人家一起瞎扯,要不就睡他個天昏地暗,實則虛度年華。對事物的評價就像瞳孔一般,根據時間和場合的變化而變化,好惡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也會有翻天覆地的不同。
課堂上,這樣窮極無聊的人也是有的。在課上與路過的飛蛾作斗爭;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交朋友;把直尺變成彈弓……等到成績揭曉,歸罪于命運的不公,天資的愚鈍。唉!曾經的我亦是如此,在書店,挑三揀四,好不容易選定,看了幾頁,又開始尋覓下一本。結果,耗了太多時光,并沒有真正地看完一本書。這只沒有名字的貓所想,令我對自己感到悲哀。一只貓尚能感受到人的弱點,人焉能不如一只貓?我不應愧對光陰,重拾光陰,尚能補救。
這只沒有名字的貓,自進入苦沙彌家中,就由一個貓族慢慢變成了一個適應于人類社會種種的貓,它熟悉人類的生活,敢居高臨下地去看待人類,便是這只貓的天才之處,也是無與倫比之處。
《我是貓》讀后感2
《我是貓》讀后感
暑假, 終于把很早之前買的《我是貓》給看完了,之所以會買《我是貓》這本書,還是因為我喜歡貓。
《我是貓》是夏目漱石早期的代表作。既可以說是抒情的寫生文,也可以說是結構松散的小說。
本文的主人公是貓。是以貓的視角來看人類世界的。剛生出來的時候因為長得太丑,被人唾棄,撿得一命,后被被人稱為“苦沙彌”的初級英文老師收養,自此開始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某日因為好奇,落入了酒缸中,被淹死了。
《我是貓》中的這只貓,雖然還沒有名字,平時也沒少受主人家女仆的氣,卻能夠在人貓兩個世界中來去自如。而主人和他的一幫朋友梅亭、水島寒月等的對話則盡收耳中。而其中,又屬梅亭最能折騰人。苦沙彌老是被他折騰得夠嗆。例如他剛出場時,帶著一副金邊眼鏡,認認真真地要苦沙彌畫畫他自稱是位美學家。苦沙彌對畫畫可是個外行,正要向梅亭討教,梅亭便一本正經的說:“是啊,不可能一開始就畫得好嘛......從前意大利畫家安德里亞曾說過:余作畫者,莫過于描繪大自然。天有星辰,地有露華;飛者為禽......怎么樣?假如你也想畫出像樣的畫來,畫點寫生畫如何?”
于是,苦沙彌作恍然大悟狀,對安德里亞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事實上,安德里亞壓根就沒說出這話,是他的朋友瞎編的。
苦沙彌和他的朋友就這樣,在小貓的眼中如此不堪,實在是可笑。相比于這只無名的小貓,它的主人真該感到汗顏。相比于許多人,這貓很富于哲理,善于詞辯。對人類的弱點有精細的研究,就連抨擊社會,也很有見地。它說:“說不定整個社會便是瘋人的群體。瘋人們聚在一起,互相殘殺,互相爭吵,互相叫罵,互相角逐?!?.....并由此最終得出了“被幽禁在瘋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钡慕Y論。雖然有些滑稽,但卻也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風氣。
在《我是貓》中,苦沙彌和他的朋友應該屬于窮酸潦倒的知識分子之列。正如本文譯者所說,“他們面對新的思潮,既順應,有嘲笑;既貶斥,又無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好靠插科打諢、玩世不恭來消磨難捱時光。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又時刻遭受命運與時代的捉弄與嘲笑?!薄段沂秦垺分凶髡咚鑼懙木跋?,應該是當時人們精神世界空虛的真實寫照,這也無怪一只小貓會將人類世界看得不過而而了。
總而言之,這只無名小貓雖然神通廣大,卻又時而自作聰明,雖然看多了人類世界,卻又因為一時好奇,最終還了性命。也許正是因為好奇,才使得它對人有了這么多的了解,也就有了這本《我是貓》。
看完《我是貓》,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一只貓,有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會讓我們發現更多新的,美好的東西。
《我是貓》讀后感3
不知過了多久沒有認真去看一本書了,可無論怎樣,有一本書給我心靈再次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就這樣我沉浸在這本書里虛構的世間,論世間愁為何物——讀《我是貓》有感。
主人公是一只貓,用貓的眼睛看世界,貓公富有哲理,精于辭辯,對人類的弱點諷喻的十分透骨貓公博學多識,通曉天地古今,他引證或褒貶了荷馬,畢達哥拉斯,笛卡爾,克萊爾,尼采,貝多芬,巴爾扎克,莎士比亞,孔子,老子,陶淵明,宋玉,韓愈,以及《詩經》,《論語》,《淮南子》,《左傳》,《史記》等等數不清的中外名人名言。他還有點自由平等觀念。貓公針乏時弊,道出一串串永遠耐人尋味的警言警句,比如:“官吏本是人民的公仆,代理人,為了辦事方便,人民才給了他們一定的權力;但是,他們卻搖身一變,認為那權力是自身固有二不容人民置喙?!必埞€敢于蔑視權貴,鼓勵創新。他描畫烏鴉在東鄉元師的銅像上便溺,把伊藤博文的照片的照片倒貼在墻上。他說:“不從胯下倒看莎士比亞,文學就會滅……“
貓公喜怒笑罵,皆成文章,悲痛幻化的笑聲,鼓勵創新。
貓公如此神通廣大,才高識卓,又公共敏銳,當然是神貓,奇貓,圣貓了。依他的`眼睛看世界,悲痛華為笑聲,怎能不尖酸刻薄!當然,他同時是只俗貓,蠢貓;他自作聰明,假冒圣賢君子,誤了不少事,吃了不少苦頭,甚至不知道水桶會淹死貓,最終丟了性命。
在語言上,《貓》的格調既不全像《旅宿》那么豪放空靈,也不盡是《明暗》那么簡練厚重,更于《心》和《從此以后》那么柔潤細膩,在這里,剛柔兼用,雅俗并舉,變化多端,聲色俱艷,讀后感《論世間愁為何物——讀《我是貓》有感》。而且將江戶文學的幽默與風趣,漢學的典實與鏗鏘,西方文學的酣暢與機智融為一體,以至在語言的海洋中任情游弋,出神入化。筆墨忽而精神雋永,針針見血,富于哲理;忽而九曲十回,浩浩長波,長于思辨??傊偃缫砸活w藝術的心靈去觸摸或感受他的作品,自然體會到語言的色彩,聲韻,甚至字字都是個生命體。在所描述的精神世界里。一方面描述大和民族在明治時期時,資本主義思潮興起,人們學習西方,尋找個性,呼喚自由,自我意識和市場觀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東方固有的價值觀,文化觀和風尚習俗包容陳腐與優異,在抗議中沉默,在沉默中掙扎…。
一群窮酸聊到的知識分子面臨新思潮,既照應,又嘲笑;既貶斥,又無奈?;袒萄刹恢耄豢坎蹇拼蛘?,玩世不恭來消磨難挨的時光。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時刻遭受命運與時代的捉弄和嘲笑。
心靈的世界里正大雪紛飛,那雪那么魁梧,憨厚,卻又沉甸甸,醉醺醺的;但愿這些披盔帶甲的天兵天將,能將貓公所詛咒的人間不平統統打殺。讓我們一起乘上瑞雪的方舟,遨游一個心中的夢幻清純世界,何其快哉。
那么讓貓愁貓怨見鬼去吧!
《我是貓》讀后感4
人們在研究《我是貓》這部作品時,往往把目光聚焦于“人”的身上;我認為,作品中貓的群體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研究對象。
首先,是提供視角的“咱家”這只“名字嘛,現在還沒有”的貓。有時候,由于作者太專注于寫客觀的實體和事件,“咱家”就太全能而脫離了旁觀者和敘述著的身份,被作者賦予了太多貓以外的身份。所以,我也把它當作作者所要表現的一個群體成員之一。這只貓精通古今中外的文史哲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看透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組織,會充當密探(“潛入”金田家)、衛兵(與烏鴉的“戰斗”)等等?!霸奂摇笨梢员戎魅烁逍训每赐该酝θ说膽蚺?、也可以看清楚某些人的做作和虛偽、觀察到了細微的動作流露出來的人的心態、也曾經以高超的語言技巧“恭維”車夫家的大黑……
其實,大家都可以猜測到“咱家”是作者的代言人,是作者給了這只貓這么多才藝和能力的。但是“咱家”又不屑于抓老鼠,真的要抓老鼠時候也是丑態百出;貓還是貪吃,在與“年糕”妖怪搏斗的過程中盡顯貓的可愛之態;貓喜歡的對象肯定也不是人,而是姐——一個幫自己主人吹噓的母貓?!霸奂摇笨幢M人世間的丑態而自鳴得意。但最后,作者由于客觀原因把神通廣大、才高識卓、養尊處優的“咱家”淹死在水缸里而匆匆結了尾。本來這樣的死亡很突然,但貓卻發出了“咱家死了,死了就太平了,非死是得不到太平的”的聲音,然后“南無阿彌陀佛!”來“謝天謝地”,這不由讓人有點震驚,無憂無愁的貓都這么熱切地回應死亡,那么,這些還在世間茍活的人又該為自己設計什么樣的結局呢?作者生平的參禪活動也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在“咱家”到達苦沙彌主人的家之后,非常尊敬斜對過的住在軍人家的“白貓大嫂”。此后,這只貓沒有再出現在作品之中?!霸奂摇痹谡B載的小說中很少提到自己尊敬的對象,而在開頭就提出了一只值得它尊敬的白母貓。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尊敬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敬。以貓公的性格來看,也不存在阿諛白貓的動機。
其實,如果牽強地從作者生平來看的話,作者幾乎從小就缺失父母親的愛;那么,一只因為四個貓崽被學生丟到池塘而感嘆的母貓應該不會是作者贊揚的對象,至少不是從親子的層面上而受到贊揚的。再看它的理由是這只白貓發表了對人類的看法——“再有沒有比人類更通情達理的了”,而且它還“句句在理”地要跟人類為了貓家族的愛子之心而戰斗。這么普通的感慨就能讓“咱家”尊敬,看來這只貓實在是太自負了;它覺得一只白貓能說出關于人類的簡單評論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當然,作者沒有輕視異性的意思,只是有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在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