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讀后感
《82年生的金智英》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82年生的金智英》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起這本小說,自然而然會想到由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雖然票房很高,但也身陷輿論風暴,一大部分韓國男性抵制這部電影,向青瓦臺請愿禁止該片上映。理由五花八門:丑化男人形象,三觀不正……飾演金智英的演員,在SNS上推薦這部電影、小說的女藝人等都遭受了“網絡問候”,更有極端者燒毀、撕毀周邊、照片小卡等寄往經紀公司以示警告。究竟是怎樣一部電影,一本小說引起軒然大波?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女性人物激起了如此大的矛盾?雖然對于韓國男性為何反應如此激烈的問題最后還是無解,但不至于毫無收獲。
這本書的女性人物無一不遭受不公平對待,只因為她們是女人,他們口中沒用的女人。金智英的奶奶卑微到覺得不偷腥、不打妻子的男人就是好男人,金智英的媽媽的人生從來不屬于自己,青春讓給家里的兄長,往后的時光讓給丈夫,活著的從來不是她自己,那副軀體里面的靈魂已經麻木,她們所謂的樂意,其實是觀念下的馴服。于是她盡量給她的兩個女兒更多偏愛,讓她們追尋自己的夢想。金智英高中補課時,回家遭陌生男子尾隨,后經人幫助才逃過一劫,向父親訴說委屈,父親的回答則是:“下次衣著要得體,不要穿那么短的裙子了。”長大后在職場中的金智英也不易,被人貶低,升職難升。婚后回歸家庭做全職家庭主婦,被年輕上班族諷刺為“媽蟲”,還要處理婆媳關系。后來她生病了,時常用她母親等人的口吻說話,算是一種短暫解脫,借他人的語氣才能有勇氣說出一直不敢說的話。最后在醫生幫助下用寫作來治療疾病,延續她年輕時的作家夢想。但電影結局始終沒有說到解決女性偏見,逃避寫這個問題,也是無奈之舉。
其實整本小說不過是想讓男性更關注女性的心理,更重視女性的存在,更尊重女性,如果真的要丑化男性,那就會將書里所有男性描繪得十惡不赦。而與此相反,書中金智英的.丈夫是個挺體貼細心的人,回到家也會盡自己所能幫助妻子,第一時間發現妻子的異常,照顧妻子情緒。所以我一直覺得他們抵制的理由莫名其妙,說到底還是在逃避現實,固執己見。尤其是某些網民借機諷刺女權,不過是躲在鍵盤背后的懦夫罷了。
“家庭主婦有什么累的,飯是電飯煲煮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沒有體驗過金智英們的人生,沒有感受過她們每天經受的窒息感,請別高高在上,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愿未來的金智英們能不受非議,勇敢追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