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讀后感
《大江大河》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江大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到作品的目錄時,內心是歡喜的。從簡單的數字目錄1978開始,注定這又是一部因高考改變人生的故事為起點。
果不其然,宋運輝、宋運萍姐弟因為身份問題分數雖高卻無法同時上大學。
果不其然,姐姐在中國的現實和書里,又是一如既往地擔任犧牲者的角色,姐姐放棄了爭取上學的權利,弟弟成了挑起全家希望的那一個。
果不其然,大部分從這個年代起始書寫的作品,寫法是以樸實為基、豐富的故事為脈絡,讓我們與書中的人物們共成長。
書里以年份為目錄,一年一年記錄著那個時代的印記。主人公們也頗有代表性。
宋運輝,一個靠知識改變命運的山里小子,從金州的一名技術骨干,到東海的負責人,從人狠話不多的技術大牛到八面玲瓏、工于心計的國企一把手,也許是年少時因為成分問題憋著的那股氣,讓他將“忍”和“耐”發揮至極致。多么希望通過讀書,可以讓家人說話可以抬頭挺胸。多么希望自己可以羽翼豐滿,可以當姐姐的保護傘。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快點長大,大到可以扛起整個家。雖然和他隔了整整一代,但他的那種渴望,像極了村里許多全憑一口氣,就著咸菜最后飛出山窩窩的叔叔伯伯們。
雷東寶,一個全靠一股熱血帶著小雷村從出了名的光棍村到當地脫貧致富的模范村。一個帶著村民們起高樓、建大廠的弄潮支書到眼見錢沒了、廠關了、進了監的時代后進生。他身上的那股熱氣和勇往直前贏得了宋運萍的愛情,宋運輝幾十年的照顧。也恰恰是因為全憑拳頭和熱血,讓他越來越跟不上技術和知識為王的時代,他不甘心卻也真真切切被時代淘汰了。
楊巡,一個當年只想讓弟弟妹妹吃飽飯的“饅頭哥”,卻因為頭腦靈活、能吃苦,在各種政策和既定規則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終于成了在滾滾紅塵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個體戶代表。他曾經樸實的愿望高于期望地實現了,弟弟留了洋,妹妹進了名校。當然,他也承包了人們對個體戶們的印象:哪里有商機,哪里就有“楊巡”們。不要問我情懷和理想,投入和產出才是我關注的。
所以,這時候,知識商人柳鈞出現了,留洋歸來、尊重知識、注重科研。既能審時度勢卻也不失原則和理想。能做得了復雜的算術枯燥的實驗,也能彈得了鋼琴打得了籃球,對工作投入對朋友真誠,滿足了我們對有德有才有情的實干企業家的想象。他的篇幅不長,但看的時候,確是心情最平靜的。縱使知道他會遇到資金鏈緊張、會遇到所謂規則、會遇到阻礙堅持理想的“楊巡”們,可你知道,作者最終會讓他守得云開見月明,因為,他的身上,背負著我們讀者和作者共同的想象。他是我們對企業家和創業者的“最美期望”。
這四個不同年代的主人公,串起了這個時代的滾滾洪流,你跟著他們一起經歷了改革開放、股市沉浮、金融危機、房市海海,他們在這個時代并不出奇,卻又特別,我們在他們身上感受著時代的無情和人的溫情。
他們一路向前,看似為了一口飯、一口氣、一個情懷,可是,在那個年代,不管是飯還是氣,在我眼里,卻都可以概括成兩個字“理想”。為之奮斗且努力的,并不需遮遮掩掩。
雖然常聽人說,理想矯情又沒用。卻也是這幫人,一邊聽著《老男孩》一邊讓眼淚從雙手的夾縫中滴滴答答落地。也常聽人說,那個年代,最不缺的就是吃苦,吃苦有什么可炫耀的。卻也是這群人,在燈紅酒綠,在滿桌魚肉,在故鄉之外,懷念著年少時每到飯點,在下坡的菜地里,隨手拔一把青菜兩根蔥,柴火鍋里一炒上桌后,一家人有說有笑地對著一盆冒著熱氣青菜大快朵頤的簡單時光。
宋運輝、雷東寶、楊巡、柳鈞身上寫著命運,更寫著“不服”,所以翻盤也罷、撲街也罷,他們身上為之奉獻出的那些青春和歲月,完全值得我們看著、想著、學習著。這些品質,如此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