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篇一
嘎羧是一位讓人敬仰的戰斗英雄。年輕的時候,作為一個象兵,嘎羧參加過許多場戰斗。 1943 年,日本鬼子通過緬甸,企圖進攻我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嘎羧等象兵們與鬼子在打洛江畔打了非常慘烈的一仗,這一仗,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嘎羧是唯一的死里逃生的幸存象兵。戰后,寨民們集中掩埋了戰死的大象,把嘎羧運回寨子,細心治好它的傷,并且在日后的幾十年里象對待功臣一樣尊敬和照顧它。
后來,嘎羧老了,生命到了盡頭。它翻出戰爭年代它作戰用的象鞍,讓人幫它披掛起來。它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向常年照顧它的寨民們依依惜別。它走到埋葬其他戰象的地方,自己挖了一個坑,躺了進去。至死,它也沒有忘記過去和它一起戰斗過的伙伴,在天堂里,它要和伙伴們在一起。
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我覺得嘎羧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英雄。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篇二
嘎羧要離開生活了二十六年的寨子,要離開和它一起度過二十六個春秋的人們。
它來到打洛江畔,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的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想起了在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仗時,它和同伴們是那樣威風,嚇得敵人落荒而逃。它們用長鼻劈敵,象蹄踩敵。鬼子們用槍對準大象們,發射了出去,它的同伴們一個個都倒下了。但在人們搬運尸體時,發現了自己,很好的為自己救助。
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因為這里是它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這里也是曾經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
許久,有昂起頭來,向著天邊的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嘎羧在呼喚戰友們的靈魂,告訴戰友們,自己也將要來陪伴他們了。
雖然這些事情已經過去了二十六年,可對嘎羧來說,這是難以忘懷的。
它在寨子里生活了二十六年,和人們也有了很深的感情。當它要走時,人們都來給它送行。
就這樣,嘎羧離開了。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篇三
我非常喜歡作家沈石溪寫的小說,最近又讀了他寫的《最后一頭戰象》一書,全書就像一塊磁石,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書中寫到了象、豬、熊的一些生活習性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故事,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我對自然界的動物有一次的深刻的了解。
讀完這本書后,我發現不僅我們人類會愛子心切,就連動物也不例外。比如《給大象拔刺》一文:小象的右前腿受了傷,公象和母象因為愛子心切,見到路上劫持了個人來替小象看病。因為小象傷的很重,在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疼痛,可公象和母象卻為此非常不滿意,嚴厲的懲罰了,救助小象的人。從這章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公象和母象對小象濃烈的父愛和母愛。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生活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濃濃的愛的包圍里。可是有時卻不知道珍惜,稍有不滿意便對家長發脾氣,想想真是慚愧。
從《象冢》這個故事里,我又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能力促進成功,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原來這樣的。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有立足之地。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頭戰象》一文,故事中,講述了在戰爭中現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量將至。
這本書的故事還有好多,給我的感觸和認識也是顱多的,相信你,讀了之后也會情不自禁的喜歡上那里面眾多的動物朋友們的。沒有讀過此書的朋友們,有時間也去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