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柳先生傳》讀后感400字 五柳先生傳啟示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五柳先生傳》讀后感400字 五柳先生傳啟示篇一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今讀斯文,好生感慨?!拔辶壬弊痔栐从谡呂蹇昧鴺洌怀鎏卣鳛殚e靜少言、不慕榮利;三大志趣為讀書、嗜酒、著文章;生活境況為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讓人刮目相看。
此文以安貧樂道為主旨,以“不”統領全文:不知何許人也,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家貧不能常得,不蔽風日,曾不吝情去留。此文寓意盡在九“不”中,其“恬淡自足、胸襟開闊、開朗樂觀、意存高遠、耿直率真”之性情躍然紙上。
掩卷沉思,此“五柳先生”也謂陶淵明人生寫照:“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蕭統《〈陶淵明集〉序》)。
持此心態者,非獨陶淵明也。魏晉時期,高壓政策及門閥制度,與讀書人自由個性矛盾尖銳,正直之士深受壓迫,且無力反抗,往往借酒澆愁,于醉鄉獲閑靜。實則讀書人之無奈選擇。
五柳先生借酒澆愁,雖潔身自好、不入世俗、安于閑靜,但其消極避世心態應為當今社會所摒棄,理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傳》讀后感400字 五柳先生傳啟示篇二
前幾天,聽了我校趙老師的《五柳先生傳》一文,收獲很多。
本文是文言文,老師特別注重課堂上讓學生多讀,個人讀、齊讀等形式多樣。另外,在每次朗讀之前,都有要求。如第一遍,讀準字音,聲音響亮。第二遍,在參照有關注釋和有關資料,理解課文基礎上,要求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第三遍,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礎上,男生女生有感情的朗讀比賽。在這節語文課堂上,都將閱讀貫穿始終。在本節課結束時,引導學生根據板書,試著齊背課文,效果特別好。
趙老師在讓學生自主翻譯課文時,課件上給學生出示“學習方法”小提示:怎樣翻譯課文?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地名、人名、等,可照錄不翻譯。刪:刪去不需要翻譯的詞。補:翻譯時應補出省略的成分。換:翻譯時應把古詞換成現代詞。調: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整。讓學生收獲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趙老師執教的課比較樸實,不花哨,評課時大家都說是一節扎扎實實的課。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課件很精簡,精簡的幻燈片代替了華麗惹眼的圖片,言簡意賅的問題、扎實的讀書練習,真正還原了課堂本色。
課堂及時評價,對學生進行適時鼓勵和評價。并且在課堂上,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言、手勢、眼神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特別是一直微笑,很親切。讓學生很放松。有一名學生朗讀的非常好,趙老師及時鼓勵,給學生莫大的支持。
趙老師的教學基本功比較的深厚,她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蘊,課堂上講授五柳先生,先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然后分析三大志趣,什么樣的人?接著合作探究,為什么“好讀書不求甚解”?鞏固練習,最后,拓展你喜歡陶淵明嗎?環節清晰,基本功扎實。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對此我也仔細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基本功還應需加強,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方法應須改進,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五柳先生傳》讀后感400字 五柳先生傳啟示篇三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第一句就有出其不意之感:寫傳為何不說姓名,甚至作傳者連自己的住所也不知道?
他什么文不名?通讀全文,理解文意之后大有感慨。五柳先生不慕榮利,隱居山間,著文章示己志,以自娛,從不隨意為他人俯首相屈。這一篇《五柳先生傳》,作者故意隱去了姓字和住地,既往不提,只因宅邊的五柳樹,隨性自號“五柳先生”,這一點讓我頗為嘆服。
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這樣淡泊隨性,更何況是有風骨的文人!他的號寫出了他對自然的向往,對隱居的向往。他認為退隱于山野,干自己所喜愛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名號無足輕重。后來他實現了自己的愿望,“種豆南山下”、過上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這一選擇不經意竟名垂千古了。
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元老。正是因為嫻靜少言而向往山居的性格,這讓他得以通過文字抒發自己由衷的情感,留下優美的詩篇。從先始的“自娛”,變成了經典的千古傳頌,不知這樣是否有悖他的初衷?然人已千古,卻再也問不到了。但我認為自己的感受與人分享,以至于影響他人是快樂的,你也能將自己的快樂帶給他人,先生應該是愿意的吧。
“簞瓢屢空”、“環堵蕭然”的環境也讓我吃驚。讀到此,一度想象四面土墻立在那里,邊角茍連著,頭頂上的樹冠便是屋頂的畫面?;蛟S田園隱居的生活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所謂“清高自閑”,那其中的艱苦環境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在那個時代,陶淵明因不想入仕而隱居,不論條件多么不好,他卻仍然自娛自樂,他是真正的自適在這山林里?;蛟S這也沒什么好強調的,在他的心里,早就有充足的精神食糧和抵御困境的勇氣。他性格隨性豪爽,“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做法雖是得罪了不少官人,但我確信他因此卻擁有不少知交好友,他們之間定不吝嗇,或置酒而招之,心情定是舒暢罷。在這樣的生活中,或許他才是最幸福的。
“安能摧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歸去也!脫離了樊籠的陶公,得返自然,好一個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傳》讀后感400字 五柳先生傳啟示篇四
最近幾天看了幾節文言文的講課視頻,就以《五柳先生傳》為例,談一談我的感受吧。
文言文是初一正式接觸的一種體裁,不同于小學語文,文言文本身就比較晦澀難懂,當然初一的文言文是較為簡單的。
作為初二語文的《五柳先生傳》是寫人的,標題就點明了課文的中心人物——五柳先生。文言文的講授一般都是從字詞入手,逐步深入體味文中的思想感情。講五柳先生時,也是先解決疑難字詞,再梳理文章大意,最后深入到五柳先生個人的高潔品質。基本步驟大致都是如此。但其中的細節很難把握,比如如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與文中人物感同身受,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學生很難掌握,也是老師的教學難點。也是我一直很難攻克的問題。
視頻中講文言文的深層意蘊和思想感情時,一般有重復朗讀或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感知文中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的效果課上不明顯,需要布置一些課后作業進行檢驗。比如將課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或情節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編成話劇,讓學生進行表演,加深理解。
而對初一的學生來說,重點是文言字詞句式的積累,其他方面以認識為主。
以上是我對講授文言文的一些想法,希望對即將到來的頂崗實習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