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的感悟1000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的感悟1000字篇一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4月15日是第6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各地采取多種形式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努力提升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
安全是國家生存之本。7年前,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國家安全上升到“頭等大事”的戰略高度。自此,總體國家安全觀應運而生,成為新形勢下維護和塑造中國特色大國安全的“行動指南”,這不僅標志著我們黨對國家安全基本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更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把握安全形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國家安全作為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擺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而黨的十九大更是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越是接近奮斗目標,我們面臨的外部阻力和壓力就越大,各種矛盾、風險、挑戰也就越多。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歸根到底就是為了更好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要正確把握當前國家安全形勢,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努力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使國家安全體系更加健全,國家安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為堅實的安全保障。
居安而不忘危,共同構筑維護國家安全鋼鐵長城。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國家安全工作歸根到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新的國家安全法把每年的4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就是旨在強化公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責任,使其成為國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和長久之計。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增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日益廣泛,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直面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不僅有效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安全的新期待,更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唯有國家安全才有人民的安全感,國家穩定才是百姓最“穩”的幸福。相信只要每一個人都安而不忘危,人人有可為,繃緊“國家安全”這根弦,擰緊頭腦中的“安全閥”,就一定能共同構筑起維護國家安全的鋼鐵長城,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
構建安全共同體,為全球安全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形勢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時,明確強調要“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并在一系列多邊場合闡述中國的安全觀、全球治理觀等思想理念。雖然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種風險挑戰層出不窮,復雜和不確定成為國際安全新現實,但和平與發展應仍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勢不可擋,全球相互依存關系日益加深。可以說,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展目標邁進。中國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摒棄了零和思維、冷戰思維,樹立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無疑為實現世界的持久穩定和永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新時代,我們要樹立合作共贏的安全理念,堅持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如此才能實現共享正義尊嚴、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實現人民安居樂業、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必須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更加自覺和深入地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破浪前行的中國巨輪構筑更為堅固的安全屏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的感悟1000字篇二
觀看2024年千萬師生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之后,我了解到許多國家安全的知識。
2024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我們即將迎來第6個國家安全日。“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會議上強調安全的重要性。
不少人聽到“國家安全”這四個字第一反應聯想到的都是戰爭,認為中國正處于和平年代,什么戰爭間諜、特務,都是離我們生活很遙遠的事,或者只存在于小說、影視劇之中。但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安全”早就不僅限于此,它包含了社會、經濟、文化、網絡信息等方方面面。那么,作為一個普通公民,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們與國家安全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呢?
這個距離也許只是“一個舌尖”的距離。“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食品安全不僅關乎著千家萬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還關系到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是人民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從大頭娃娃問題奶粉,到假葡萄酒,再到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等,可以說是“品種齊全,花樣繁多”。吃是人的第一需求,人們都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跟食品有著直接的關系。要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首先就是要保障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我們黨員干部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積極參與、主動擔當。人民群眾也要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做到主動拒絕假冒偽劣產品和“三無”產品,而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食品安全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障,這不僅僅是黨和國家的責任,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這個距離也許只是“一根安全帶”的距離。在安全生產領域,有一條著名的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這啟示我們提升安全意識的重要性,任何一絲僥幸都是對安全的消解,都是在給風險下墜增加一個加速度。天津港“8·12”火災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和失蹤,經濟損失將近70個億;深圳“12·20”滑坡事故造成77人死亡和失蹤,經濟損失8億多元。國家發生的每一起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傷亡人數的背后都是無數家庭的無限悲傷。安全生產最重要的還是防患于未然,要在生產過程中“系好安全帶”,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切實堵塞安全漏洞,嚴防安全事故的發生。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就是最重要的民生,也是國家安全的宗旨,這不僅需要人民群眾在生產活動過程中給自己思想“系好安全帶”提升安全意識,更需要我們黨員干部堅守安全生產紅線,堅持黨政同責,狠抓責任落實,保障人民安全。
這個距離也許只是“一條網線”的距離。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了繼陸、海、空、天四個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網絡安全工作取得長足發展,但仍然存在對網絡安全的認識不深、整體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比如有人隨意在別人發來的“求助”網頁鏈接上登記自己的賬號密碼等信息,一個疏忽可能就泄露了自己的隱私信息;有人私自在軍事基地拍照并曬在朋友圈,一張照片很有可能就泄露了國家軍事機密;有的黨員干部在平常工作中缺乏保密意識,內外網混用,一個不良的工作習慣就有可能造成涉密信息泄露。而這些松懈或僥幸,很可能讓國家巨大的投入、辛勤的汗水都付諸東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這不僅需要人民群眾樹牢網絡安全意識,也需要我們廣大黨員干部成為網絡安全的守護者,壓實網絡監管責任。
我們與國家安全的距離有多遠?國家安全就在你我身邊!國家安全教育日雖然每年只有一天,樹立國家安全意識卻是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做到的事。在國家安全方面,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這不僅關乎國家的興亡,還關乎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的感悟1000字篇三
我看了2024年千萬師生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有很深的體會和感悟。
2024年4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即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今年4月15日是第六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同時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重要思想七周年,國家安全事關人們安居樂業,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是國家發展的堅強保障,但維護國家安全不僅僅是國家的事,也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團結一致維護國家安全,共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面對國家安全這個問題,可能有人會說:“國家安全跟我沒什么關系,我一個人也做不了什么”“國家安全是國家的事,跟自己沒什么關系”,大家卻殊不知國家安全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國家安全,解讀國家安全。
什么是國家安全。一直以來,面對國家安全,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更多的是“國際”與“國內”這兩個國家安全概念,而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上習近平主席就給大家明確提出了這11種國家安全,即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并提出國家安全觀,構建11種安全為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后來,習近平總書記用71字這樣總結“總體國家安全觀”:“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正所謂聚沙成塔,其實國家安全就是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小事匯集出的國家安全這個大事,我們要重新認識國家安全,為國家安全教育的推廣開好局。
為什么維護國家安全。回顧近代百年歷史,多少次因為戰火的荼毒,中華民族累積了數百年的文明成果毀于一旦。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被譽為“中國之凡爾賽宮”的圓明園遭遇浩劫,園內無數寶物被搶走、美輪美奐的園林建筑葬身火海。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大地上戰火接連不斷,一次次戰敗妥協,一次次簽訂不平等條約,一次次割讓土地,國家衰敗、民不聊生,國家又何談發展,人民又豈能幸福。因此,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如今,中國正不斷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面對國內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我們黨鞏固執政地位,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所以黨與人民要團結一心,共同搭建起國家安全的堅實堡壘。
怎樣去維護國家安全。為維護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將4月15日設立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目的就是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為黨政機關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忠誠于黨,忠誠為黨,忠誠于民,忠誠為民,并嚴守紀律,遵守規章制度,牢固樹立國家安全觀,涉及國家政務工作機密的干部要明確國家安全紅線,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涉及國家尖端科技領域的科學工作者要嚴守國家技術專利,維護科技和信息安全,中國軍人要增強本領、掌握軍事技術,維護國家軍事安全……人民群眾作為國家發展的推動者與建設者,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動員身邊的力量,喚醒培育國民國家安全意識,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為國家安全厚植土壤,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今天的中國已進入闊步向前的新時代,但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認識和有力應對一些重大風險挑戰。面向未來,面對挑戰,我們黨與人民要凝心聚力、團結一致、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維護國家安全,提高國家安全能力,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