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級教學反思語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教學反思語文篇一
《看浪花》一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語言清新、活潑,瑯瑯上口,配圖色彩明麗,內容上充分體現了人文性,讓學生關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增進了學生與自然的親和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說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好文章。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以理解詩歌內涵、欣賞美畫意境為載體,領悟語文教學特點的精髓。
在教學前,我設計了三大版塊:
通過播放錄音,聆聽海浪的聲音,感受海的美麗壯觀,激發學生對大海的向往,對浪花的喜愛,自然就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首先通過揭示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讀:自由讀、評讀、指名讀、齊讀等,并且每一步讀的訓練都要明確目的,如:“詩歌這么動聽,想不想讀讀呢?讓我們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順,你能做到嗎?”,通過獨立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理解“三個孩子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樣子?小朋友看到浪花想到了什么?”;接下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文中小朋友想到的你理解嗎?”,這樣可以讓學生把文中感悟到的內化成學生需要的,進而積累成自身的語文素養,發展語言能力;最后我設計了“你看到浪花又會想到什么?”,這一實踐活動的方式我沒有固定,采取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動筆畫一畫,仿照詩歌的形式寫段小詩,或是其他,目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全面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這個版塊主要是采用配樂讀文的方式,讓學生置身于大海的環境中,感受浪花的可愛,主題再次深化。
語文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因此,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活動領域,引導和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開放學生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中提升語文素養。
二年級教學反思語文篇二
對于世界的了解,同學們往往是從社會的知名人物或知名事件開始,本課從澳網冠軍李娜圖片引入比較與兩位黑人、白人網球運動員進行比較,找出三大人種的外形區別。因為世界冠軍,有很多都是黑人和白人,因此這樣非常直觀,也很吸引孩子的興趣。
在教學設計之初,充分了開發了品德教學資源,以使品德課堂更加豐滿,更加有效,比如使用視頻《三大人種》使學生直觀地了解了不同人種的成因。利用地圖,客觀地了解三大人種的分布區域。利用統計圖比較三大人種的人口比例。猜一猜的游戲讓大家自然地意識到不同人種都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人種無優劣。
最后利用圖片展示各國文化,讓學生感受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有不同人種的杰出人物做出巨大的貢獻,不同膚色的人共同創造了燦爛多樣的世界文化,為我們打開了世界之窗,也會下節課世界文化起了一個鋪墊。
新課標要求在新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以自主學習為途徑,以合作學習、學生為主體探究、討論為形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策略,促進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世界地理,對于小學生來說陌生遙遠,本課我將課程知識與社會生活相鏈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探究,并結合必要的資料搜集與分析,幫助他們主動建構知識,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課前,我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搜集關于世界優秀人才的資料,培養了學生搜集、分析資料的能力;課堂上,讓學生利用教材圖片,在空白地圖上涂出三大人種分布的區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不同的涂色,引導學生討論自己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課后,要求學生搜集世界各國的文化遺產,以了解各人種的文化。
因為沒有進行試教,在教學內容上的估計略有不足,學生的配合度比較高,所以課堂時間有結余,卻沒有更多的教學內容補充,對品德課堂來說,課外知識的深入有助于學生對課題的深入探究,因此可以加入人種歧視,各人種由于地理位置、歷史等原因造成的不平衡,從而更能感受尊重各人種,人種是平等的。在教學環節上,每個環節放的時間不足,過得稍稍快了些,比如同學們自己畫圖后,可以安排四人小組自己先說一說,再集體展示,猜測面貌不同的原因時和視頻出示后,也可以把總結的話交給學生先說完再由老師簡單總結。
二年級教學反思語文篇三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
1、演示課件:演示課件或出示相關內容的風光圖片:看圖說說這是什么季節?你看到了什么?教師板書:秋天的圖畫。
2、啟發談話。秋姑娘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你們找到她了嗎?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讓我們在這迷人的景象中走進《秋天的圖畫》吧!(板書課題)
自讀
1、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共有幾句話?
2、指名分句朗讀,讀后評議。
3、小組合作讀,要求讀正確。
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認讀。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讀。
3、小老師領讀。愿意當教師的同學到前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同學認讀。
4、交流識字經驗。把自己好的識字記字方法講給同學聽。
5、 多方式檢查讀。
朗讀
1、小組內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2、尋找自己喜歡的學習小伙伴,讀喜歡的句子。
3、比賽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麗、燈、波、浪。學生認讀。
2、觀察生字特點,交流寫時注意的地方。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同桌互相評價。
第二課時
復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選擇喜歡的生字組詞并造句。
精讀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教師在朗讀中表達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
2、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
3、小組內選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4、挑戰讀,向你認為讀得好的同學挑戰,看看誰讀得更好。誦讀
5、課件出示秋天的畫面,啟發學生談感受。
6、師引讀課文:(隨即指導朗讀)
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野??梨樹??蘋果??稻海??高粱??誰使秋天這樣美麗??
3、同桌互相提示背誦。
4、背誦展示。比一比誰背得有感情。
練習
1、 出示課后“我會讀”,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練習讀。
2、說說句子描寫的畫面。
拓展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我們也搞一個“頌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學習伙伴那樣畫秋天,用落葉做書簽,還可以寫句子、兒歌、小詩贊美秋天,等等。在班會上我們上臺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作、字、勞、蘋。學生認讀。
2、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3、學生練習,同桌評價。
板書設計: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
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
1秋天的圖畫 勤勞的人們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舉起燃燒的火把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著力突出了以下三個要點:
1.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上課伊始,通過帖畫的出示,引出給畫面配音朗讀的任務,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積極性。
2.強化語文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由讀、想像讀、評價讀、加動作讀、齊讀、為畫面配音等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在讀中學會讀,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3.積極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注意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形成的設計。另外,在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讀文想像的方法指導。
4、通過讓學生想象的說、練,讓學生學會語言、運用語言。
二年級教學反思語文篇四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文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表現秋天豐收的美好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
本課要認識8個字,會寫8個生字,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分析字形,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形聲字,順口溜這些方式識記,這些方法趣味性強,調動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領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后閉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
但是,在朗讀感悟過程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我讓學生喜歡哪句讀哪句,并想想為什么喜歡。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至于為什么喜歡,孩子們卻說不出來,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接下來就要靠教師的引導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寫顏色的詞語,讓學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沒能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
那么在我這節課當中,就可以這樣設計: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后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恰當的時候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通過梨與燈籠,蘋果與臉頰,稻子與大海,高粱與火把的對比感受秋天的美麗,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接下來再讓孩子們讀,孩子們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了。
當孩子們理解了這美麗的豐收的熱鬧情景時,以“誰使秋天這樣美麗?”將豐收的景象轉到豐收的原因,這樣孩子們對勤勞的人們的贊美之情也會油然而生了,還可以讓學生說說你想對這些勤勞的人們的話,由此加深了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之情。這樣學生自然就能讀出對勞動人們的贊美之情了。
二年級教學反思語文篇五
復習舊知,為新知識做鋪墊,然后設計了認識除法的教學活動,組織“分一 分,寫一 寫、讀一讀”的學習活動,以及讓學生反復動手操作,多次經歷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 過程,從而領悟除法的 意義,大部份學生已經能很好的掌握內容。但是還是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板書書寫要加強,設計上應把讀作、含義板書上,除號用紅筆標注下,這樣能更醒目些。
2、情境導入時我的語言沒有跟上課件的節拍,而且關鍵的分12個竹筍這個前提是后強調的,這樣做致使學生思維沒有很快的.反應過來,處于混沌狀態,沒清楚把多少個竹子平均分,導致理解困難,列式費勁。最終說含義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在導入的時候找一名同學上前面演示效果會好很多。
3、講授新課時學生動手操作的還是少,不夠充分,小組合作的時間應延長,時間倉促,流于形式,分、寫、讀在組內沒有完成,匯報時應以組為單位,會省時,高效。
4、整堂課習題和小結的時間沒有控制好,習題的講解太過單一,不夠多樣化,沒有梯度,沒給學生看圖觀察和讀題的時間和空間。引導的話語還是過于多,怕學生不會,擔心學生說錯,著急給予提示,沒有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年級教學反思語文篇六
本學期我擔任小學二年級及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本學期已經過去一半了,我深深地感受到教授小孩子英語的不容易,對小學英語教學一直在探索學習之中,也遵循新學道的英語教學模式:盲聽,跟讀,朗讀,背誦。
聽說照做,一路下來對自己的英語教學效果并不滿意。最近一直在深思,什么是真正的課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想法的,而感覺我上課的過程似乎是把孩子當成了機器:盲聽,跟讀模仿,朗讀,背誦。
一遍又一遍的音頻播放,而不是把他們當作有生命的人來看,感覺孩子就如同鸚鵡學舌,有時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讀什么,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我深感沒有領會新學道英語學習的精髓而是只留于了形式。
在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后,重在對問題的解決。盲聽,跟讀,朗讀,背誦是學英語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必須的,但不是學語言的全部,要按照孩子發展的心智模式來進行,這期間的孩子模仿是他們的天賦,這一點是孩子們學習英語的最大優勢。這一點,新學道的英語教學模式抓住了關鍵的這一點:模仿背誦。這也是為什么新學道的孩子語音語調聽起來純正的原因。當孩子們對英語的語音流很熟悉的時候,這對于他以后英語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語言的輸入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輸入,而不是盲目的輸入,在輸入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我們要有目的的輸出交流,不然學語言的目的何在呢?一直認為,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學習,記憶得更為牢固一些,當然我們的盲聽,跟讀,朗讀,復述,背誦的環節是不能少的。這個環節只是學習英語其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學習英語的唯一環節。而我卻把盲聽,跟讀,朗讀,復述,背誦當成了學英語的唯一環節,放棄了自己以前的英語教學經驗。
在接下來的英語教學,我將積極探索小學英語快樂課堂,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搞好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
二年級教學反思語文篇七
語文教學是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的心靈享受。本節課的設計我力求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整節課我從交流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對話環境。首先我創設了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以介紹兩位新朋友為切入點,打破常規寫課題,激發學生讀文的探究欲望。識字中通過開展帶讀、當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另外我們都知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該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朗讀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引導他們在讀、說、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用原生態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讀文,來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著名。
詞匯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只有理解了文章的詞語,才能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每一篇課文都會出現一些自己沒有學到的詞語。而低年級又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起始階段,所以抓好詞匯教學尤為重要。而動手劃劃圈圈寫寫,不失為一種記住好詞,理解好詞,運用好詞的有效方法。所為不動筆墨,不讀書。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引起重視。在朗讀感悟課文,品味語言時,我請小朋友認認真真地來讀讀課文,課文的哪些語句寫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請你畫出來。孩子們準確地找到了好幾句。而在品位第二句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一致認為沒有不爭用得特別好,我馬上請小朋友用筆劃出來,重點體會一下。除此以外,我還讓小朋友劃出了好詞 濃墨涂抹、輕筆細描、神筆等等,我相信長此以往,小朋友良好的閱讀習慣會慢慢形成。
想象和幻想是低年級學生的主要心理特點,讓學生說想法,展開想象補充情節,可以放飛他們的想象,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在引導學生看圖時,我引導學生主動展開合理的想象,還有什么人在夸贊大畫家的畫?充分體驗畫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師生在交流時,孩子們紛紛發言,有孩子說:那個財主會這樣夸 ,不錯!不錯!這一幅圖多少錢?有孩子說:太美了,太美了,只有神仙才畫的出來呀!有孩子說:太好了,太好了,我要拜你為你,跟你學畫畫。有孩子說:太棒了,太棒了,讓我看到了兩只牛在斗。由此,讓學生領會到紛紛夸贊的意思。
在課文結束的時候,我問學生:你想對戴嵩說什么?孩子們紛紛舉手說:我想對戴嵩說,你以后畫畫要去觀察一下再畫,不要再畫錯了。我想對戴嵩說,你能承認自己的錯誤,真了不起。我想對戴嵩說,你不愧是個大畫家,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我想對戴嵩說,你畫的畫真好。這樣學生對戴嵩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既鞏固了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積累,能運用這些詞語和句子說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促進了語言的運用,有效地促進新的語言材料的內化,還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語言、思維的發展。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的語言還豐富了課文內容,同時有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精神。
二年級教學反思語文篇八
我監考一年級,這里的孩子看到我們沒有一絲緊張勁兒,還是熙熙攘攘的說著,通過大體的觀察我發現,這群孩子肯定夠調皮的。正式開考鈴聲之后,發試卷,孩子們就開始考試了。
其實經過了最近的一段時間的復習,我個人感覺我們班的孩子整體是非常棒的,當然我的要求也不是那種非常嚴格的,主要考慮讓孩子們形成自覺的學習習慣和積極良好的學習興趣,單單從這兩點上來說,還是很成功的。但是由于不是非常嚴厲,因此孩子們在學習尤其是習題考試的過程中,就會偶爾出現一些不認真、浮躁的小毛病,畢竟孩子年齡小,我覺得這也不可避免。另外我覺得就是孩子們的識字量還是比較樂觀的,鄉鎮不比市區,家長們對于孩子的閱讀要求不嚴或者可以說甚至無要求,因此我們通過平常對于孩子們借知識的積累和閱讀課的形式盡量去接觸更多的字。所以總的來講,孩子們和我一樣,對期末考試信心滿滿,壓力不大,比較樂觀。
但是,當我和另外幾名一年級老師看到試卷的時候,心里一緊,這張試卷對于識字量的要求比我的“不嚴格”高出許多,語文上有不少要求會寫的字課本上是沒有的,就連一些題目的題干甚至都有生僻字,數學還稍好一些,但也有個別題目孩子們讀題會有些困難。經過簡單的分析,大家一致認為,題目難也無所謂,畢竟要不好做都不好做,不會僅僅對我們的孩子有影響的,我們心里也就放寬了心。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來看看人家學校的孩子們有什么反應吧?
我開始在教室里巡視,觀察被監考的孩子的做題情況,看著看著,心里越來越無法淡定,這群孩子里面,那么多都是神童嗎?我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寫的字,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寫的出來,而且寫得非常準確,就連之后一場的數學也是如此,這些孩子的讀題速度也嚇了我一跳,雖然我班的孩子的讀題也很順,可是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啊。孩子們大部分幾乎在短短的十多分鐘的時間里就做完了,而且準確率非常高,我們的孩子,你們怎么樣?至此,我實在是沒什么好說的,心里有點不甘,有點悔恨,有點歉疚。
不甘這里的孩子為什么會認識、會寫那么多字,悔恨沒能對自己的孩子去讀更多的書、識更多的字,歉疚孩子們可能因為這一次考試內心受到打擊。我深深的知道有興趣、快樂的學習是我對孩子們最根本的承諾,但這承諾卻沒能在這正確的方式下找到最好的方法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當然,我也明白,對于孩子們學習知識并不在于在一次考試中力壓別人,不要給自己和孩子們過多壓力,但是這次的監考經歷定會成為一次鞭笞,我心里有了下一步的計劃,但是還沒有細致條理的捋順,總之要進步、要發展,就要跟孩子們一起無論如何。千方百計的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