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張小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小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連日來,舟曲縣扶貧辦原副主任張小娟同志的先進事跡在我省廣大干部職工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張小娟同志是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廣大黨員干部的優秀代表,一定要以她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以赴干好本職工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作出應有貢獻。
“她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更是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戰士,是我們所有扶貧干部的驕傲!”得知張小娟犧牲的消息后,東鄉縣趙家鄉墻頭村強頭山社包社干部劉小威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說,張小娟同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終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舍小家顧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值得每一名扶貧干部學習。
平涼市委政研室下派鄉鎮掛職的扶貧干部吳波樺說,張小娟同志是扶貧路上的“最美之花”,她將短暫的生命奉獻給偉大的事業,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作為一名在脫貧一線工作的“85后”干部,面對繁重而艱巨的工作,要摒棄急躁態度,主動沉下心、撲下身,以實際行動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
會寧縣侯川鎮扶貧工作站副站長李偉說,張小娟同志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扶貧干部應該堅守的初心,她雖不能再同我們一起吶喊、一起沖鋒,但她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留在消除貧困的戰場上。今年,是會寧縣脫貧的決勝之年,我們要在張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勵下,向貧困發起最后的總攻,奮勇向前、攻堅拔寨,一舉摘掉貧困帽子。
“當聽到張小娟同志的事跡后,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在進村入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張小娟同志是為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最近,我終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踐行新時代基層扶貧干部應有的擔當和使命。”
麥積區元龍鎮黨委專職副書記王軍鋒表示,今后,要以張小娟同志為榜樣,銘記自己的初心,把責任扛在肩上,讓每位貧困戶穩定脫貧,努力做一名新時代基層滿意的扶貧干部。
作為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孫澤濤深切地體會到扶貧干部的艱辛和身負責任之大、任務之重。他說:“學習了張小娟同志的事跡后,既為她失去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又被她的精神所深深打動。作為同齡人,我要學習她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守初心,勇挑重擔,多為群眾辦實事、謀幸福,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點燃貧困群眾致富的希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張小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全縣扶貧干部在遇到政策疑問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打電話向張小娟咨詢,正因如此,張小娟總有接不完的電話。家人給她打十次電話,基本有七次都顯示“正在通話中”。即便是晚上回到家,張小娟也是手機不離手,往往在做飯時還要接著電話,以至于一頓飯要等很久。
在舟曲縣民政局工作的弟弟張建平,見到二姐張小娟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家里,而是在縣上脫貧攻堅的會議上。由于工作繁忙,周末時,張小娟也經常帶著年幼的女兒來辦公室,自己加班,孩子就在一旁寫作業。而翻開她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與脫貧攻堅有關的內容,或者是政策解讀,或者在加班,或者是去哪個鄉、哪個村。
如今,走進舟曲縣的村村鎮鎮,家家戶戶門口墻壁上,都張貼著一張漫畫圖——舟曲“精準扶貧政策圖解”。近幾年,貧困人口到戶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但不少農戶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貧困戶由于文化程度低,對于自己享受的政策并不清楚,遇到生病就醫、娃娃上學的事就會一籌莫展,也不知道有政策扶助。
為此,縣里將各項到戶到人惠民政策進行精簡整理,梳理出48條,配以形象的漫畫圖片制成政策圖解,發放到農戶家中。這樣,享受了哪些政策、哪些政策還達不到享受條件、將來還能享受哪些政策,都能按戶情實際看得一清二白。一張圖文并茂的掛圖,就讓所有農戶深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關懷,大大提高了扶貧政策的知曉度和滿意度。
張小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觀看完張小娟先進事跡讓我深受震憾,她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她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她在艱苦崗位上甘于奉獻、履職盡忠、報效國家的優秀品格,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向她學習,向她看齊。
新時代強烈呼喚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時代變換,價值多元、文化多元,部分黨員存在方向迷失,追名逐利、現實浮躁、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甘于奉獻這樣一種精神在今天尤為寶貴,更值得被推崇,為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道路上,我們要大力提倡甘于奉獻的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甘于奉獻是共產黨人必備的精神品質,也是我們在黨旗下許下的莊嚴誓言。入黨誓詞中要求廣大黨員要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黨章中明確規定,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由此可見,黨的偉大事業需要廣大共產黨員甘于奉獻、敢于奉獻、樂于奉獻。
建黨以來,我黨涌現了無數無私奉獻的英雄楷模,才造就今天中華民族的騰飛崛起。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黃大年、黃旭華等榜樣的身上,無一不體現了無私的奉獻精神。為人民服務,不斷奉獻的崇高定義,就是不斷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作為一名合格黨員,基本要求就是要講奉獻。講奉獻就應該不計個人得失,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以“老黃牛”精神擔當盡責,苦干實干;就應樹立舍小家顧大家保國家的家國情懷,為祖國建設貢獻畢生力量;不斷弘揚共產黨人忠于黨、忠于人民、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在我們統計戰線,也有無數的統計工作者默默奉獻,為統計事業做著貢獻。我們要積極張小娟的事跡,在平凡的崗位上,只要有追夢的激情和理想,勇于奮斗和奉獻,就會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我們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更需要大力弘揚奉獻精神。對先進事跡、先進榜樣要及時進行宣傳學習和總結,要不斷挖掘我們身邊黨員的先進事跡,營造激情干事、敬業奉獻、正氣充盈、昂揚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
張小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張小娟同志20__年6月主動放棄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貧困地區的家鄉工作,歷任駐村干部、副鄉長、鄉紀委書記、縣扶貧辦副主任,在舟曲泥石流搶險救災現場火線入黨。她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遍訪全縣208個村,遍訪87個貧困村所有貧困戶,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困難,干部群眾稱她為“藏鄉好女兒”“群眾知心人”。她熟練掌握扶貧政策,被干部群眾稱為扶貧“移動數據庫”和“活字典”。她采用漫畫、微信語音播報等多種形式宣傳扶貧政策,不斷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
張小娟教會了我什么是初心。談到初心,剛開始我的認知更多的停留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標語上,并沒有那么深刻的體會到當代共產黨員的初心。身處政治安定,經濟相對優渥的環境中,不知道還有許許多多的群眾生活在貧困中,可能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基層干部為讓這些貧困人口走出貧困,每天走家入戶,掌握貧困數據,對每一戶的情況悉數記在心間,讓扶貧政策,惠民政策真正落實,不是在扶貧,就是在扶貧的路上。張小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初心是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張小娟教會了我怎么去踐行初心。初心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更應落實到實踐中。對工作盡職盡責,對落實常抓不懈,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的廣闊胸襟。和家人見面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工作場合,打電話說的最多的是幫扶,對工作的熱情和新鮮感一直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張小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從小到大,我去哪兒都喜歡帶著妹妹,但今天,我只帶來了她的名字。”講臺上,張小慧忍不住拭去淚水,話語停頓了下來。此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是安慰,是鼓勵,更是敬佩。這是12月12日下午,甘南州舉辦的“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發生的動人一幕。
一個人,感動一座城。當天下午的甘南州大劇院內座無虛席,6位報告團成員滿含深情地講述了張小娟生前一個個感人的事跡。
作為姐姐,張小慧心中的妹妹是倔強堅強的向日葵,在日日夜夜不知疲憊中追尋心中的太陽。“我們這個時代的理想就是小娟心中的理想,她是帶著最深沉最質樸的愛去融入、去奉獻的,她的青春是無悔的青春。”張小慧動情地說。
舟曲縣扶貧辦干部趙冬梅是報告團的一員,她以《你的足跡,我們的夢想》為題,講述了張小娟扎根于基層、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的事跡。“多少天來,她微笑的臉龐、忙碌的身影,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好像那個有理想、有夢想、有激情、有擔當的小娟從不曾遠去,仿佛我一回頭,就會聽到她對我說‘冬梅,準備好了嗎,咱們下鄉去……’”講到這時,臺上的趙冬梅哽咽了,“親愛的戰友,我們會接過您肩頭的責任與擔當,完成您牽掛的事業,我們的脫貧攻堅事業也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有形的價值觀。舟曲縣委書記石華雄、舟曲縣博峪鎮臥歐諾村黨支部書記薛代花、舟曲縣自然資源局干部毛文娟和舟曲縣坪定鎮人大主席李紅燕也分別作了報告。在他們的報告中,張小娟胸懷大愛、忘我奉獻的感人足跡清晰而完整起來。這種奉獻精神,就是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她把生命獻給了最熱愛的事業,她所做的一切,對我們來說,值得好好地思考。”甘南州婦幼保健院檢驗科主任劉芳感慨地說,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該像張小娟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張小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10月9日中午,紅星新聞從舟曲縣委宣傳部獲悉,同行的4名記者為3男1女,平均年齡約28歲。在8日晚8時30分被打撈上來的人員中,除張小娟外,另有1男1女兩名記者。
“打撈上來的3人均已死亡,其他2人還在救援中,但難度較大。”舟曲縣應急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由于張小娟等人墜入的白龍江水流急、水深,搜救難度較大,“武都區公安、消防等力量正在全力搜救另2名失聯的記者。”
“十年扶貧十年奉獻。我的姐姐張小娟,幾乎將所有的愛與心血都傾注在扶貧事業上了。10月7日,她永遠地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張小娟的親人在得知噩耗時,通過微博連發多條博文悼念張小娟。張小娟弟弟告訴紅星新聞,他的姐姐是舟曲有名的扶貧人,一直在一線,“一年中,她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奔赴在各個貧困村,大部分周末也用于加班。”
此外,一名正在舟曲縣某鄉工作的鄉鎮干部也告訴紅星新聞,她曾在工作中接觸過張小娟,“業務能力很強,很優秀的一名同事。”她說,張小娟一直都是他們鄉鎮干部的榜樣,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張小娟就經常奔走在各個山區,“據我所知,這次返程她是搭記者們的便車,絕不是網友臆測的帶著4個記者下鄉作秀的人,這對她來說是誹謗,也不公平。”
據舟曲縣人民政府官網以及微信公眾號“青春舟曲”發布的《盛開在扶貧一線的格桑花——張小娟》資料顯示,1985年出生的張小娟任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參加工作,先后在立節鎮、縣政府辦、曲瓦鄉任職,相繼獲得“舟曲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舟曲縣三八紅旗手”、“舟曲縣優秀黨務工作者”、“第十六屆中國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藝術節暨第二屆藏鄉江南舟曲民俗風情楹聯文化藝術節先進個人”等多個榮譽稱號。,張小娟被選拔納入甘肅省優秀八零后年輕干部后備庫;20,張小娟當選為政協舟曲縣第十五屆政協委員(常委);,張小娟獲評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張小娟獲評甘南青年五四獎章。
張小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青春不語,蒼天含淚。時間見證了我們因為一位青年扶貧干部離去的哀傷。
10月7日晚,國慶假期即將結束。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張小娟結束了脫貧成果驗收工作,坐上回縣里的車,打算加班寫驗收報告。不料途經隴南武都區兩水鎮時,車輛墜河,張小娟不幸遇難,年僅34歲。
張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曲瓦鄉城馬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攻讀歷史學和旅游管理雙學位專業,畢業。,成為舟曲縣立節鎮的一名駐村干部。,被選拔納入甘肅省優秀80后年輕干部后備庫。,被評為舟曲縣“最美扶貧人”、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今年5月,舟曲縣成立了脫貧攻堅“三大行動”辦公室,張小娟被抽調過去擔任副主任。誰也沒想到,這朵生長在甘南扶貧一線的格桑花,剛剛盛開,就凋零了。
“她笑起來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10月7日晚,下鄉扶貧的甘肅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張小娟與該縣融媒體中心的4名記者一同乘車返回縣城途中,車輛經隴南市武都區兩水鎮兩水橋時,翻入白龍江。目前,同車司機已脫險,張小娟與其中2名記者被打撈上岸,已確認遇難,另有2名記者失聯。
10月9日中午,紅星新聞從舟曲縣委宣傳部獲悉,同行的4名記者為3男1女,平均年齡約28歲。在8日晚8時30分被打撈上來的人員中,除張小娟外,另有1男1女兩名記者。
“打撈上來的3人均已死亡,其他2人還在救援中,但難度較大。”舟曲縣應急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由于張小娟等人墜入的白龍江水流急、水深,搜救難度較大,“武都區公安、消防等力量正在全力搜救另2名失聯的記者。”
“十年扶貧十年奉獻。我的姐姐張小娟,幾乎將所有的愛與心血都傾注在扶貧事業上了。10月7日,她永遠地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張小娟的親人在得知噩耗時,通過微博連發多條博文悼念張小娟。張小娟弟弟告訴紅星新聞,他的姐姐是舟曲有名的扶貧人,一直在一線,“一年中,她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奔赴在各個貧困村,大部分周末也用于加班。”
此外,一名正在舟曲縣某鄉工作的鄉鎮干部也告訴紅星新聞,她曾在工作中接觸過張小娟,“業務能力很強,很優秀的一名同事。”她說,張小娟一直都是他們鄉鎮干部的榜樣,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張小娟就經常奔走在各個山區,“據我所知,這次返程她是搭記者們的便車,絕不是網友臆測的帶著4個記者下鄉作秀的人,這對她來說是誹謗,也不公平。”
據舟曲縣人民政府官網以及微信公眾號“青春舟曲”發布的《盛開在扶貧一線的格桑花——張小娟》資料顯示,1985年出生的張小娟任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20參加工作,先后在立節鎮、縣政府辦、曲瓦鄉任職,相繼獲得“舟曲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舟曲縣三八紅旗手”、“舟曲縣優秀黨務工作者”、“第十六屆中國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藝術節暨第二屆藏鄉江南舟曲民俗風情楹聯文化藝術節先進個人”等多個榮譽稱號。20,張小娟被選拔納入甘肅省優秀八零后年輕干部后備庫;,張小娟當選為政協舟曲縣第十五屆政協委員(常委);20,張小娟獲評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張小娟獲評甘南青年五四獎章。
張小娟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八
觀看完張小娟先進事跡讓我深受震憾,她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她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她在艱苦崗位上甘于奉獻、履職盡忠、報效國家的優秀品格,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向她學習,向她看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張小娟先進事跡
心得體會
,希望能幫到大家!小麥膚色、眼睛雪亮、笑容爽朗……看完張小娟的事跡,我眼前浮現出的是這樣一個熱愛工作、熱心生活的年輕女孩模樣。從事工作十年以來,心系家鄉,扎根基層,兢兢業業,不辭辛苦,她是高原最堅韌盛放的花朵。如今花朵凋謝,遺憾之余,也要將以張小娟為代表的基層干部精神發揚光大 ,讓格桑花永葆芬芳。
學習榜樣精神,傳承楷模力量。以張小娟為代表的年輕鄉村干部是基層建設中的有生力量,他們有干勁、有拼勁、有想法、肯吃苦,對于廣大年輕干部干事有著很好的帶動作用。各級機關要善于挖掘典型人物,采取多種方式對扎根基層和奮斗著的基層干部們進行多角度深度宣傳。如下鄉調研、邀請典型人物座談、榜樣紀錄片等,通過親身接觸、感受榜樣工作環境、群眾評價和干事熱情,營造“學、趕、超”的積極工作氛圍,讓榜樣無私奉獻、愛崗敬業、艱苦樸素的精氣神得以傳承發揚,讓高原格桑花的芬芳浸潤每一方土地。
做好基層保障,激發工作熱情。同張小娟一樣扎根基層的干部不在少數,工作環境的艱苦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但也在一定程度制約了年輕人干事創新的可能性,難以“甩開膀子,邁開步子”開拓基層工作新天地。為基層打牢基礎保障,完善資金保障、基礎設施,同城市信息互聯互通,為城鄉密切交流提供更多機會和平臺,讓基層在了解最新政策的基礎上密切結合鄉村實際,為基層脫貧致富加速助跑。同時,逐步形成人才流動機制,激勵廣大干部下基層鍛煉,形成靈活、流動、多元的基層人才體系,讓基層工作不斷推陳出新。
張小娟用她三十年的生命書寫了一個不為名利,敬業工作的基層干部短暫的一生。 “寧可壯烈的閃爍,不要平淡的沉默”,這是對張小娟生命的最好闡釋,也是對以她為代表的基層干部最樸素的寫照。在艱苦高寒的高原之上,一株株格桑花鋪就的錦繡,繪就成了高原最動人的風景。芬芳路上,趕路人仍在埋頭向前。
觀看完張小娟先進事跡讓我深受震憾,她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她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她在艱苦崗位上甘于奉獻、履職盡忠、報效國家的優秀品格,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向她學習,向她看齊。
新時代強烈呼喚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時代變換,價值多元、文化多元,部分黨員存在方向迷失,追名逐利、現實浮躁、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甘于奉獻這樣一種精神在今天尤為寶貴,更值得被推崇,為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道路上,我們要大力提倡甘于奉獻的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甘于奉獻是共產黨人必備的精神品質,也是我們在黨旗下許下的莊嚴誓言。
入黨誓詞
中要求廣大黨員要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黨章中明確規定,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由此可見,黨的偉大事業需要廣大共產黨員甘于奉獻、敢于奉獻、樂于奉獻。建黨以來,我黨涌現了無數無私奉獻的英雄楷模,才造就今天中華民族的騰飛崛起。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黃大年、黃旭華等榜樣的身上,無一不體現了無私的奉獻精神。為人民服務,不斷奉獻的崇高定義,就是不斷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作為一名合格黨員,基本要求就是要講奉獻。講奉獻就應該不計個人得失,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以“老黃牛”精神擔當盡責,苦干實干;就應樹立舍小家顧大家保國家的家國情懷,為祖國建設貢獻畢生力量;不斷弘揚共產黨人忠于黨、忠于人民、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在我們統計戰線,也有無數的統計工作者默默奉獻,為統計事業做著貢獻。我們要積極張小娟的事跡,在平凡的崗位上,只要有追夢的激情和理想,勇于奮斗和奉獻,就會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我們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更需要大力弘揚奉獻精神。對先進事跡、先進榜樣要及時進行宣傳學習和總結,要不斷挖掘我們身邊黨員的先進事跡,營造激情干事、敬業奉獻、正氣充盈、昂揚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當地干部表示,守初心、擔使命,要向張小娟等人學習,做“胸中有大愛、心中有信念、業務有專長、肩上有擔當”的新時代藏區干部。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干部職工張小娟、陳文燕、王彥輝、閔江為在扶貧下鄉返程途中,因車輛墜入白龍江不幸遇難。他們的事跡廣為流傳:他們常年以戰士的姿態,沖鋒在脫貧攻堅和搶險救災第一線;他們爬雪山、鉆山溝,把黨的溫暖送進各族群眾的心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現在還有那么多貧困人口愁吃、愁穿,基本的教育權利、基本的醫療、可靠安全的住房得不到保障。這不符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讓貧困群眾更多更充分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都能豐衣足食,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與全國人民一道奔小康,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主題教育中,作為基層黨員,要把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作為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具體行動,作為檢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試金石,以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一心為民的赤子情懷、攻堅拔寨的拼搏精神,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彰顯基層共產黨人對初心的堅守、對使命的擔當。
脫貧攻堅一線是主題教育的陣地和課堂。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真摯的家國情懷和為民情懷,以抓鐵有痕、水滴石穿的韌勁和決心,擼起袖子加油干,帶領全體貧困群眾早日走出困境,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20xx年10月7日,國慶假期即將結束。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張小娟結束了脫貧成果驗收工作,坐上回縣里的車,打算加班寫驗收報告,不料途經隴南武都區兩水鎮時,車輛墜河,張小娟不幸遇難,年僅34歲,這朵生長在甘南扶貧一線的格桑花,剛剛盛開,就凋零了。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遇難在扶貧戰場,將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茂美芳華戛然而止之后,又聽到這樣的噩耗,讓人感到格外揪心,不禁潸然淚下。
無論是張小娟,還是黃文秀,她們都扎根脫貧攻堅一線,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扶貧事業,用生命之光照亮了扶貧道路,留下她們那最美的身影。。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在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我們更要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砥礪前行,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以人民為本來做事,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做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初心使命,要本色不變、初心不改。
尋找“初心”,奏響“大愛之音”。從“時代楷模”黃文秀,到“扶貧一線干部”龍俊,再到“85后女干部”張小娟。他們將一腔熱血傾注在扶貧事業上,一人一人地幫,一戶一戶地扶,一件事一件事地辦,將“大愛”傾注在人民心中深處。作為基層干部,應不斷尋找“初心”,要找準自身優勢特長,明方向、找定位,全身心投入黨的事業,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用好“大愛”,用豐富的知識、專業的技能,為人民群眾解決難題。
堅持“初心”,奏響“夢想之音”。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青蒿素發明者”屠呦呦,再到“為祖國加油”的“新鐵人”王啟民。他們不忘“初心”,用一生的時間堅持夢想,為人民謀福利,為祖國奉獻,讓“夢想”在祖國大地上“開花結果”。作為基層干部,雖然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沒有相關的科學技能,但是也應懷揣“夢想”,夢想可大可小,身為黨和人民之間的傳播者,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做一名讓百姓稱贊的干部,堅持“初心”,始終和人民在一起,懷揣“夢想”,共同走向蓬勃發展、幸福美好的未來。
追逐“初心”,奏響“中國之音”。10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短短8分鐘,卻點燃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內心,如今繁榮昌盛的中國,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的奮斗,是他們不斷追逐“初心”,才成就了盛世。現今,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延伸至鄉鎮、村。作為基層干部,要以自身初心筑牢使命,愛一行、干一行,為“中國最強音”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作出決定,追授張小娟“全國脫貧攻堅模范”稱號。
張小娟,女,藏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85年出生在甘肅省舟曲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生前為甘肅省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20xx年10月7日晚,她在下鄉扶貧工作結束返回縣城途中,因車禍不幸殉職,年僅34歲。
張小娟同志20xx年6月主動放棄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貧困地區的家鄉工作,歷任駐村干部、副鄉長、鄉紀委書記、縣扶貧辦副主任,在舟曲泥石流搶險救災現場火線入黨。她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遍訪全縣208個村,遍訪87個貧困村所有貧困戶,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困難,干部群眾稱她為“藏鄉好女兒”“群眾知心人”。她熟練掌握扶貧政策,被干部群眾稱為扶貧“移動數據庫”和“活
字典
”。她采用漫畫、微信語音播報等多種形式宣傳扶貧政策,不斷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張小娟教會了我什么是初心。談到初心,剛開始我的認知更多的停留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標語上,并沒有那么深刻的體會到當代共產黨員的初心。身處政治安定,經濟相對優渥的環境中,不知道還有許許多多的群眾生活在貧困中,可能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基層干部為讓這些貧困人口走出貧困,每天走家入戶,掌握貧困數據,對每一戶的情況悉數記在心間,讓扶貧政策,惠民政策真正落實,不是在扶貧,就是在扶貧的路上。張小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初心是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張小娟教會了我怎么去踐行初心。初心不能停留在
口號
上,更應落實到實踐中。對工作盡職盡責 ,對落實常抓不懈,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的廣闊胸襟。和家人見面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工作場合,打電話說的最多的是幫扶,對工作的熱情和新鮮感一直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安排工作從不推脫,不打折扣,一定完成,工作上從不打折。面對問題不逃避,遇到困難不退縮。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覺,又要有會干事、干成事的本領。既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兩撥千斤、借力發力、借勢謀勢的軟辦法,始終堅持敢于擔當和善于擔當的有機統一。 踐行初心就要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以真心換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