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篇一
童話對于一個7歲的孩子的意義,就好像天空之于鳥兒,那是他們的思緒得以恣意游走的溫柔鄉,是他們可以天馬行空盡情幻想自己是超人模樣的自由之地,當然,也是生命得以存在最初的意義。
如果有一個人,
她永遠接受你的一切想法并欣賞和認同它們,你沒法不愛她。
如果有一個人,
她永遠都是你最堅強的后盾,總在你需要的時候就挺身而出,你沒法不愛她。
如果有一個人,
她為了趕走你的噩夢而筑造一個童話王國給你,你沒法不愛她。
對于從小沒有接觸過外婆的我充滿期待和幻想,看了《外婆的道歉信》內心滿滿的羨慕。
巴克曼筆下的外婆是個古怪且與眾不同的人,
向警察丟糞球,躲在雪里嚇唬人,翻墻帶孫女去動物園,令人刺激的又很尷尬。
外婆有句話告訴愛莎:“最優秀的人總是與眾不同---看看超級英雄。所有不同意的人都需要去檢查一下腦袋有沒有毛病”。愛莎很喜歡這樣的外婆,因為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外婆都在她這邊,無條件的支持和愛她。
愛莎是一個7歲的女孩卻有著老城的思想,在校與同學不和,老是被人欺負,打架,校長叫家長。外婆是她唯一能訴說心事的朋友,也是唯一敢對校長發飆的外婆。
外婆在患癌癥后交給愛莎9封道歉信,讓她幫忙轉交給那幾位被惡搞的鄰居,為了完成外婆的心愿,愛莎硬著頭皮送信的過程了解了外婆年輕時是一名外科醫生,這些鄰居都接受過外婆的幫助。
外婆說:生命真正的陷阱在于幾乎沒有人是徹頭徹尾的混蛋,也幾乎沒有人從未做過混蛋事。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需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大笑,要做夢,要與眾不同,人生就是一場冒險。
當愛莎把信都送完,她才發現世界原來跟她理解的不一樣。
以前愛莎在外婆編織的夢里,夢里有騎士和無數的探險,
然而現實卻是人們那么冷漠,生活那么無聊。以前愛莎覺得“此刻”的生活不重要。
現在愛莎明白了,要努力的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這是一個教人成長的故事,每一個在蛻變的過程中都要體會的歷程。走出陰霾,走向陽光。
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篇二
“每個七歲小孩都應該有一位超級英雄。”
在一張展開的世界地圖上,有著六個國家:密阿瑪斯、密普洛瑞斯、密瑞瓦斯、密奧達卡斯、密莫瓦斯、密巴塔洛斯。還有一座神奇的城堡,用著城堡里面住著一位不太正常的愛莎和一位過于活潑的外婆,還有其他不同風格的家人和鄰居。可是有一天,愛莎唯一的擁護者外婆被留在了密阿瑪斯,而愛莎卻回來了城堡。
外婆給愛莎在城堡里留了許多寶藏讓愛莎去尋找。
城堡里的每一個人都有著愛莎不知道過去,你不知道為什么一個黑紗女人為什么整天喝酒然后不讓人洗澡,你也不知道為什么布里特-瑪麗會在時間的沖刷下變成一個喋喋不休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可是外婆不能同愛莎一起去探索解開這些故事,而是讓愛莎開始自己獨自冒險。在過程里面愛莎收獲了很多朋友:狼人、嗚嘶、阿爾法,他們在外婆的叮囑下保護著這個七歲女孩的探險歷程。
外婆每一封道歉信就是一個過去的故事,外婆的道歉的內容其實更是每個人內心不敢面對的歷史。我們作為被時間留下來的人,還是要好好生活,好好大笑,好好做夢。
慶幸的是,愛莎最后保護住了城堡,讓城堡里的每一個人都走出了自己的世界,大家成為了更好的朋友。外婆讓愛莎學會了勇敢,學會了堅強,更學會了怎么去愛身邊的人。
開頭閱讀的時候我其實看不懂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意義,后面每一環得扣著一環,讓你止不住地想要繼續看下去,這個作者是我今年特別喜歡的作者,看過他的另一本《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我覺得這個作者應該是個心思細膩的作者,人生于世,長于世,就是要經歷種種后,還是要勇敢地擁抱生活,擁抱自己。
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篇三
有一段時間沒買新的書,大概一兩個月,內心無聊的小火苗時有生出,但其實不太確定最近想要看什么書,于是在豆瓣讀書的推薦名目里選了幾本,對于拿書消磨時光這件事情,除了睡覺前,其他時段已經做的不太那么心安理得,尤其最近,了解到的一些職位信息,國外某些工作簽證的發放,都會在羅列的那些些條款后面默默的加上一條,35周歲以下,距離那個限制條件也只不過差了5年而已,嗯,的確是一個特別刺激神經的信息,自己在不在乎年齡是一回事兒,但滿不滿足既定規則的條件將會是另外一回事兒,即使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但在把自己陷入某種境地之前,it seems need to do something-最近對專業技能跟綜合心理素質的提升頗感興趣,雖然最終這兩本溫情的書還是被買了回來,且看的津津有味。
《外婆的道歉信》和《清單人生》是同一個作者,瑞典人,國外作家的名字通常比較長,基本不怎么記得,但看到同類型的作品時,會記起曾經讀過的書,比如看完這兩本會不停的想起一個挪威哲學老師寫的兩本書《蘇菲的世界》跟《橙色女孩》,某個芬蘭人寫的《失物之書》。
北歐,是童話世界。
是安徒生筆下小美人魚的丹麥、北海小英雄的發源地挪威、圣誕老公公的故鄉芬蘭、擁有200多座火山的冰島、也是諾貝爾的出生地瑞典。
北歐,是模范世界。
芬蘭是全球經濟競爭力冠軍常客,丹麥屬于最佳商業投資環境,挪威與冰島奪下最幸福國家冠軍,瑞典有最適合人居的城市。
網絡上這樣描述那些作者們生活的地方-北歐,不得不說福利體系的完善使得北歐的作家們寫作風格具有溫和哲人的特質,盡管文字里關于冬天的寒冷關于大雪的痕跡關于天氣的糟糕也時有出現,但恰當的細膩溫情跟真誠的同情像冬雪過后灑在臉上初春的暖陽,讓你感恩存在,也在不知不覺中思考了你跟你周圍的人及事物的種種關系。
《外婆的道歉信》最打動我的其實是看到中途,一個正方形的信封突然掉落出來,封面寫“toelsa”,里面那封簡單的手寫體信,來自那個被elsa稱為外婆又在她的年紀顯得過分活潑的人,她為她得癌癥死了向7歲的elsa道歉。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完美,即使成為了某個人的英雄,既有高貴的一面,也有羞于展示給別人的不堪,尤其很多出乎意料的結果到來,反正,我挺喜歡那個不怎么守世界規矩的外婆,她的故事看起來她有一個既強悍又精彩的人生,她跟自己的女兒-elsa的媽媽關系不好,盡管她曾經在戰地在海嘯里拯救別人的生命,她在elsa出生后,選擇留在家,再也沒有離開,成為一個老成的小朋友elsa唯一的朋友。
《人生清單》里人物的主角是《外婆的道歉信》里那個管東管西的煩人精,這本書里剖析了她的人生,也走出了她積滿灰塵的婚姻,甚至末尾孩子們送給她的汽油足夠開到她一直想象的巴黎去。這本書里關于球迷的描述讓我無端覺得足球這種跟我八竿子打不著的運動特別有趣。
到了一定的年齡,人生的所有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曾期待現在的自己應當更厲害,會多一種語言,會繼續并擅長網球,會有不錯的寫作輸出,會繪插畫,會去過更多的地方,會更勇敢,有很多的事情,若當時怎么怎么樣,就好了.......畢竟,布里特-瑪麗擁有足以開到巴黎的汽油的時候已經63歲,而一切,現在開始還都不晚。
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篇四
用了兩個晚上的`睡前時間和今天的晨起時光,讀完了瑞典作家巴克曼的《外婆的道歉信》。
信中的內容不多言了,喜歡的人自然會一點點讀下去,不喜歡的人看了之后會覺得不過如此。每個人的閱讀喜好不一樣,也不需要強求。于我而言,覺得這本書還不錯,至少可以引發人的思考。
書中反復論證了難道我們一定要成為一個合群的小孩子嗎?是不是我們可以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其實,小孩子們的世界天真而又殘忍,合群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可是,對于自己的內心而言,又是最大的舍棄,因為,連自己都否定了自己,會讓自己質疑存在的意義。之前寫從教感言時,我回顧了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最終確定的主題是“做自己”,我很慶幸對書籍的摯愛讓我有著豐富的閱讀量,從書中見識到了人生百態,并且保留了不斷反思的好習慣,于是,我清晰地認識到從內心接納自己,并且也在不斷的努力下有了做自己的可能性,并最終成長為今天并不會讓自己很失望的樣子。可是,有很多的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迷失自己吧?如果真的感到迷茫,我建議,這本書值得一讀。
第二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如何在父母都各自重組家庭后找到自己的定位。這一點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都很難,應該說是問題家庭造成了孩子成長中的種種問題,書中的愛莎雖然才不到八歲,可是,她會漠視那個“受所有人喜歡”的繼父,原因是她怕一旦她真的把繼父當作父親,等媽媽和繼父有了屬于他們的孩子后,繼父會不再愛她,與其到時候再承受那份痛苦,不如不要開始好好相處;她想和爸爸去共度愉快的周末,又怕自己在爸爸的新家庭里格格不入,于是,一次次地放棄了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口;媽媽懷孕了,她一次次地敵視這個孩子,覺得這個孩子如果出生她連媽媽都會失去,于是一次次和媽媽沖突……好在她有一個視她為最愛的外婆,活著的時候全心全意地疼愛她,為她打造了想象中的無限大陸,在因癌癥去世后也通過讓她一點點找線索,給鄰居們送信來了解身邊的人,最終,她走出自己的不安,成為一個快樂的孩子。可是,還有那么多孩子沒有走出內心深處的被拋棄感,他們的傷口只是表面愈合了,其實會在很多的時候仍然隱隱作痛,而這份疼痛,很有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最后形成種種不同的偏執的性格。也許一本書改變不了什么,但覺得還是值得一讀,學著如何同自己和解。
每個孩子都曾經是好孩子,他們的未來都曾經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可是,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把自己內心中的天使弄丟了,于是,變成了連自己都無法接納的樣子,而珍貴的人生也似乎變成了可以同樣輕易舍棄的東西。可是,事情不是這樣的!生命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對于我們來說有且僅有一次,雖然有著種種苦惱、磨難,可是,也正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璀璨。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回自己的天使,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接納可能會遇到的不美好,珍藏偶爾相逢的小確幸,把日子過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畢竟人生只有一次,不要辜負!
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篇五
這個酷熱的暑假里,我讀了一本讓人想哭又想笑的書,但其實我們經常是一邊哭一邊笑。
在《外婆的道歉信》中,愛莎是全文的主角,她是一個即將八歲的女孩。愛莎有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智慧,對于所有的事情都十分好奇,似乎有著“十萬個為什么”等著你去回答。而且她十分有意思,喜歡和外婆做些媽媽明令禁止的事情,如和外婆一起看電影,一起玩游戲吃肉桂卷,有時還會一起打電腦游戲。她還有一個獨特的愛好——喜歡上維基百科,這對于同齡人來說是一定不被允許的,所以這個獨特的她只有一個朋友——她的外婆,但是她并不孤單。
每個七歲的小孩都應該有一位超級英雄,外婆經常這么說。我想外婆就是愛莎的超級英雄吧。外婆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她喜歡向鄰居的衣服上射擊彩蛋,用石頭在墻上亂寫,因為她說這樣事情不容易忘記,她還把糞泥球扔到警察衣服上……但是就是這個看似十分討厭的外婆,卻對自己的外孫女十分疼愛,無論什么時候,就算是犯錯,都站在愛莎這邊維護著她的一切。而且外婆從小就和愛莎講故事,講述著“不眠大陸”的一切,特別是“密阿瑪斯”王國,每天晚上都帶她進入“不眠大陸”,守護者她們的王國。直到有一天,外婆永遠地留在了“密阿瑪斯”。外婆交給愛莎一個任務,讓她去給得罪過的九個鄰居送道歉信。慢慢的愛莎知道了外婆的過去,開啟了一段對外婆由恨轉化為愛的旅程。
在愛莎的生命中,外婆就像她的超級英雄,處處維護著她,但超級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而我們在生活中,也一直有個超級英雄呵護著我們——我們的父母。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便成了他們的唯一,他們陪伴著我們直到長大。當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們想到的一定是自己的父母,他們就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依靠。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它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非常富有哲理。愛莎她慢慢的從外婆的童話中走到了現實,真正的了解到了自己的外婆,知道了原來這些鄰居曾和外婆有著一段非常好的回憶,那些童話都是來源于生活中。讓愛莎對這個超級英雄不再是恨,而是更多的愛和原諒。
在文章的結尾,愛莎收到了外婆的道歉信,此時愛莎即將八歲了,她原諒了自己身邊的鄰居,于是便可以擺脫超級英雄的保護,自由長大,最終她成為了“生病男孩”的超級英雄,保護著他,因為每個七歲的小孩都應該有一位超級英雄。
讓我們每個人都珍惜好我們的超級英雄,慢慢擺脫他們的保護,去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因為人生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篇六
這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的一本故事書,講述了一個關乎愛、原諒和守護非常溫暖的親情故事。
外婆年輕時是一名外科醫生,喜歡在世界有戰爭或海嘯的地方救死扶傷。
她是很多人心中的超級英雄。
但外婆卻不是個很好的媽媽,外婆在女兒烏爾莉卡的成長中幾乎是缺位的。
所以后來外婆和媽媽在一起時總是吵架。
當小愛莎出生后,外婆決定全心全意地照顧愛莎。
外婆給她講浪漫的童話故事。小愛莎聽得如癡如醉。
超級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因癌癥去世,留給愛莎一項艱巨的任務——將外婆的道歉信送給鄰居們。收信人包括一只愛吃糖果的大狗,一個總是不停洗手的怪物,一個管東管西的煩人精。
這次送信之旅也讓愛莎再次認識了外婆。她學會了理解與體諒身邊的人。
外婆死后給鄰居的道歉信中,前面都是些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最后為一件真的給對方帶來了許多煩惱與困擾的事情鄭重道歉。
對于我來說,覺得要向別人道歉的事情太多了。
曾看到一個摯友在朋友圈給自己的父母、戀人、好朋友挨個道歉,但最后給自己道歉,抱歉自己過去20年老是跟自己過不去,以后每天對自己好一點兒。我有種相似的感覺。
所以小說的最后愛莎在經歷了失去和一系列尋找后學會和自己和解、原諒了外婆。
我非常開心愛莎的改變。生活不易,懂得與自己和解。
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篇七
這是一個關于愛、原諒和守護的故事。工作半年多,除了專業書和兩本東野圭吾的推理以外,再沒留心別的類型的書籍。而借由這個征文活動,我有幸讀了這樣一本天馬行空的“道歉信”,也希望借此機會推薦給大家,讓這個活潑過頭的外婆帶著我們重新愛上生活。
“外婆說,要大笑、要做夢、要與眾不同。人生是一場偉大的冒險。”說實話,書封面上寫的這種雞湯我早已經喝夠。什么叫與眾不同?何時又應該巧妙的求同存異?橫沖直撞到這個年齡也會有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可是書中七歲的愛莎的轉變或許在無聲的說著:“嗨,別想太多,真的做自己就好了。”以前的我敏感至極,特別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所以每每為了合群犧牲自己的喜好。可是往往事與愿違,畢竟滿足所有人的要求總歸不太現實,甚至漫不經心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我都會開始揣測會不會惹人討厭了,這種模式無限往復著。那種沒有原則的生活真的累極了,雖說沒有到像書里愛莎需要和欺軟怕硬的同學進行打斗的地步,但總歸不自在。而從一個敏感性格走出來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它并不是打一架或者找老師學習學習就能解決的事情。當書的最開始,愛莎為了避開和看不慣她的壞學生的沖突而奮力規劃路線逃跑時,我仿佛看到了小心翼翼討好甚至逃避的自己;而書的最后,愛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交到了好友,我仿佛看到了真正卸下在意別人評價的擔子、不再過度敏感的自己。這種暗線的共鳴很難得,拋開外婆和樓里各家各戶等主要人物的矛盾沖突等種種,只僅僅一個愛莎、一個轉變,就足以吸引我。
書中的外婆是一個“非主流”類型的長輩。在醫院抽煙、往警察身上扔糞球、赤身裸體拿著彩彈槍射擊傳教人,就僅僅幾句話,一個過度“活潑”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而外婆精心設計的童話故事、她年輕時的真實身份、與各房客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都在等待著讀者在字里行間中抽絲剝繭。我無須在這里歌頌這本書的寓意多么深刻、人物性格多么鮮活、邏輯設計多么精巧迷人,因為它在我看來并沒有多么高深,通讀一遍下來就是典型譯制片的風格,但是字里行間的那種幻想與真實的結合是無論如何也模仿不出來的。
我的隔代長輩中,四位已經有三位在同一年去世。那年于我來說是黑色的,不斷往返于家和學校,也是成年的我最開始面對至親逝去的一年。去世的長輩中,我和爺爺的感情應該是更深一些的。爺爺是典型的中國大家長做派,和書中這個非主流外婆大相徑庭。但是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的想起他。
重男輕女這個詞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并不陌生,因為我們的隔代長輩中有這種愚昧特征的不在少數,我也讀過很多女孩子因為爺爺奶奶的重男輕女而變得自卑封閉無法扭轉性格的故事。可是對于我來說,我的性別帶給我的卻是得到無限溺愛和保護。自我記事起,爺爺便教我認字學書法,每每和別人炫耀起自家孫女兒都是不吝夸獎,非要和別的老頭家的孫子爭個口頭上的高低;家中哥哥很多,爺爺卻總把老家帶回來的大蝦仁兒偷偷留給我,防著其他淘氣孫子偷吃;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給小孩買的鞭炮不過一小盒摔炮和大蝴蝶,爺爺卻拿大紙殼箱子,裝的滿滿登登的捧回來,里面各式各樣的小禮花鞭炮讓我自己玩個夠;年初一爺爺都要擺一個獨桌吃一個特殊餡兒的餃子,滿滿的大家長作風,而打小不愛吃餃子餡的我嘗過一口爺爺的餃子以后,年初一就變成了我們爺孫一桌,別人一桌;下象棋假裝和我斗智斗勇卻還是偷偷讓我只為和我多玩幾把省的我沉不住氣又跑開;長大后不和爺爺好好說話只顧著看電視,爺爺也不過嗔罵一句就由著我玩;奶奶做了好吃的爺爺就騎車一個小時給我們家送來笑瞇瞇的看著我吃;再后來的復讀,爺爺雖然失望雖然勸我改變心意,卻也由著我自己的想法。再后來的突然生病。再后來的迅速衰老。再后來的再也不能相見。曾經那么驕傲那么陽光那么健康的一個老頭,卻突然病倒,他心里一定很難過。無法感同身受的我其實一直在自責,每每想到爺爺,心情到最后總是憋悶,總覺得在爺爺最后的時間里,我沒有盡到一個孫女應盡的責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真的很殘忍。后來的喪禮,在爺爺被推走火化的時候,我真的努力想再看一眼他,可是也只能被家人攙起來,因為我已經哭到不能站起。那一天聽到了太多節哀別哭,可是眼窩那么淺,又如何盛得下熱淚呢?自那天以后,我認得清分離、舍得、不在乎,而教我念我愛我的爺爺卻再也不見。
其實我有一絲羨慕這本書中外婆的這種童話式的去世,因為她弱化了這種生離死別,讓愛莎用送道歉信的方式繼續感受著愛、原諒和守護。這種戲劇性其實并不適用于現實吧,但或許它的意義在于努力的用書的方式表達出“親人的離開并不是真正的離開”。
其實我自己也沒有想過這樣一本書能讓我表達出這么多的情緒,因為第一遍讀下來我也無非就為了弄清各個故事串成的主線到底是什么。書其實還留了一個懸念,就是最后一封外婆給愛莎的信。“讀完本書前請勿打開”,這個小小的噱頭也是一個亮點,而書讀到最后,那封信已經不再重要,畢竟道歉兩個字一定不會是中心主旨,而愛才是。
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篇八
今天小龍想安利一本書——《外婆的道歉信》。這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的一本故事書,講述了一個關乎愛、原諒和守護非常溫暖的親情故事。讀了這本書,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
外婆年輕時是一名外科醫生,喜歡在世界有戰爭或海嘯的地方救死扶傷。她是很多人心中的超級英雄。但外婆卻不是個很好的媽媽,外婆在女兒烏爾莉卡的成長中幾乎是缺位的。所以后來外婆和媽媽在一起時總是吵架。
這次送信之旅也讓愛莎再次認識了外婆。她學會了理解與體諒身邊的人。外婆死后給鄰居的道歉信中,前面都是些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最后為一件真的給對方帶來了許多煩惱與困擾的事情鄭重道歉。
對于我來說,覺得要向別人道歉的事情太多了。曾看到一個摯友在朋友圈給自己的父母、戀人、好朋友挨個道歉,但最后給自己道歉,抱歉自己過去20年老是跟自己過不去,以后每天對自己好一點兒。我有種相似的感覺。
所以小說的最后愛莎在經歷了失去和一系列尋找后學會和自己和解、原諒了外婆。我非常開心愛莎的改變。生活不易,懂得與自己和解。
外婆的道歉信讀后感篇九
每個孩子的生命最初,都需要一個超級英雄。
這里所說的超級英雄,并非故事和電影中那些在人前威風凌凌、有著這樣或那樣過去的人們。他們距離一般的孩子太過遙遠,遠到孩子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或在忙著拯救全世界而顧不上單一的孩子,或在見縫插針地談戀愛,無法及時趕到孩子身邊。
這里所說的超級英雄,是每個孩子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可以是親人、鄰居、朋友,以及可能成為朋友的陌生人。
愛莎很幸運,她的超級英雄是自己的外婆。哪怕某種程度上她不是那么合格的母親,卻是不折不扣的好外婆。
睡不著覺的晚上,外婆會帶她躺在神奇的大衣柜中,帶她去不眠大陸。那里有說不完的故事和各種生靈,在那里,女孩可以做騎士——誰說騎士都是給男孩做的?滾邊兒去!
被同學欺負了,校長只會嘰嘰歪歪地說愛莎必須“融入集體”,外婆很不給面子地爆發了,直接抄家伙往校長的臉上砸,電腦代替校長成為了犧牲品。
公寓里藏著一只巨大的“怪獸”,鄰居們說那是“野狗”;外婆則說,那是“我們的朋友”。
屬于孩子個人的超級英雄比大屏幕上的超級英雄更好,因為她隨時都在,無論發生什么,都做好了為了自己守護的孩子與全世界拼命。
然而,和熒幕上的超級英雄最不一樣的一點是,現實中的英雄會老去、有朝一日終將離開自己守護的孩子。愛莎以為外婆是永恒的——畢竟直到住院,外婆都是那么的不安分,大吃肉桂卷、和外孫女下棋、深夜帶孩子翻過墻進動物園。然而,外婆走了,留下愛莎面對來自外人的惡意。
接下去怎么辦?先完成外婆留下的使命吧。
于是,神奇的故事繼續展開。不眠大陸并沒有因為外婆的離去而崩塌,隨著愛莎的冒險,她竟發現,那片神奇的大陸的成員,全部活生生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不眠大陸并非在睡不著的夜晚才能前去,它無處不在。
既然大陸是真實的、其中的一個個主人公也是真實的,那么愛莎也能更加勇敢,因為她是不眠大陸的騎士!
于是,讀者們見證了一個失去了自己的超級英雄的孩子,如何成長為他人的超級英雄的歷程。
在我們的世界中,永遠存在英雄和被保護人。每個孩子誕生之初都是弱者,世界需要給他們配備一個專屬的超級英雄。
而沒有人會永遠做那個被保護的角色。從被保護者到保護他人者的過程,成人稱之為“成長”。
在普通人的世界,人們按照自己的步伐,從嬰孩長成大人,然后變老。
在不眠大陸,孩子在超級英雄的呵護下,成長為別人的超級英雄。而終有一日,英雄會告別自己的保護對象,永遠留在不眠大陸,期待再一次的團聚。
記得,在不眠大陸,人們告別時不說“再見”,而說“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