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每回讀書心得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每回讀書心得篇一
黛玉葬花的一幕是《紅樓夢》的經典之處。一個清麗哀怨的女子,荷著一把花鋤,在滿園的落紅中獨自傷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一身的病痛,和那渺茫的愛情,怎不叫人惆悵!又怎不讓人傷懷!一個多情美麗的女子,一個不染纖塵的才女,終因了現實的殘酷而郁郁寡歡。
那個時代的悲劇決定了林的命運,她八曉得命運竟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她終日里以淚洗臉,枉自嗟嘆。
最讓人催人淚下的還是黛玉焚稿的一幕:寶玉被騙得與寶釵成婚,喜慶的鞭炮聲中,黛玉重病在床。當賈府沉慶在一片喜慶中,處處是歡歌笑語時,黛玉的生命卻已經走到盡頭。臨終前她一遍遍呼喚著寶玉的名字,可是除了她貼身的丫鬟紫鵑外,就只有那只一直陪伴她的鸚哥了。當靈巧的鸚哥叫著:“寶哥哥來了,寶哥哥來了!”的時候,滿腔的哀怨終讓黛玉愛恨交加,她絕望地將那些記載著她與寶玉愛情的詩稿化作了灰燼,命比紙薄的她在吐盡最后一口鮮血的時候,叫著的仍是那個“負心人”的名字!
這樣的一個歷史悲劇八得八讓我們深省。
《紅樓夢》之所以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不僅僅是因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還在于它非凡的藝術成就。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這樣的一個歷史悲劇八得八讓我們深省。
女媧煉石補天時,所煉之石剩一決未用,棄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靈性,大小隨心,來去任意,因未被選補天常悲傷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見其可愛,送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旅、花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走了一道”。不知多長時間以后,空空道人經過這里,見石上刻著它那番經歷,便從頭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閱增刪、分出章回。
紅樓夢每回讀書心得篇二
一曲紅樓夢,似夢似幻似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假亦真,假假真真真亦假。一遍一遍地讀《紅樓夢》,感受也越來越深。
大觀園中作樂,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寶玉癡笑,黛玉垂淚……何人知是衰敗的前奏。
書中一開頭,就提到了甄家,后又出現了賈家。開始我讀到甄家和賈家時,并無多想,仔細一品,又想想書的中心思想——真假之說,便恍然大悟,這是在暗示“真的”和“假的”,來借此描寫出兩個不同的世界觀和結局。如此一想,讓我拍手叫好,不由得贊嘆曹雪芹別出心裁的想法,又佩服他能寫出如此背景和關系復雜的巨作。也讓人若有所思,我也隱隱猜出了這“何為真,何為假”的真理。
書中最讓人動情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寶玉和黛玉的凄美愛情,看得我也是潸然淚下。想想兩個人都擁有新思想又情投意合,卻最終陰陽兩隔。阻擋他們的雖說是黛玉多疑,但實則是受到了世俗的限制。看似在描寫兩個人的悲劇愛情故事,實則在側面描寫世俗的枷鎖。
當然,讀完《紅紅夢》我還被其中曲折、凄美而又引人入勝的情節吸引了。最令我感到悲傷的莫過于黛玉淚盡而逝。
其實《紅樓夢》一百二十回中。前八十回為曹雪芹而書,后續章節因曹雪芹未完成就早逝了,所以出現了許多后續,經比較,高鶚寫得最為吻合前文,所以將高鶚寫的那一部分又補了上去,但與前文作者文筆略有差距。不過,在讀到黛玉淚盡而逝時,我還是感慨萬千:“上一世的澆灌之恩,用一世淚水還盡,再無牽絆。”黛玉燒詩帕,眼中卻再無淚水。那讓人憐惜的林妹妹,終香消玉殞,讓人惋惜。我也不禁佩服高鶚能續寫出曹雪芹對世俗的不滿。《紅樓夢》不愧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首。
寶玉的善解人意;黛玉的多愁善感;寶釵的端莊大氣;湘云的活潑可愛……終成賈府往事,衰敗帶走了一切,所有的世間萬物終由盛至衰。仿佛看見曹雪芹諷刺的笑,世俗的眼光,清政府的腐朽,又感嘆“何為真,何為假,一切夢一場”。
紅樓夢每回讀書心得篇三
賈寶玉終于又上學了!榮國府里,賈母、王夫人并眾姐妹們是一番高興,以為寶玉這下必定勤學苦練,學業長進,功名指日可待。
且慢高興!
你們不覺得奇怪嗎?先前寶玉是那樣的厭惡讀書。記得嗎,不久前,在寧國府里,寶玉倦怠,欲睡中覺時,侄媳“秦氏引了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抬頭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圖》,也不看系何人所畫,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里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原來這些字畫都是勸人勤學苦讀,學會處事做人的。
曾幾何時,一向對讀書深惡痛疾的寶玉,現在忽然要“速速作成”上學之事。他對秦鐘說:“咱們回來告訴你姐夫姐姐和璉二嫂子。”并說:“你今日回家就稟明令尊,我回去再稟明祖母,再無不速成之理。”纏著賈母,急切地要讓秦鐘陪他去學塾讀書。
是什么原因呢?
小說第七回,寫賈寶玉和秦鐘相見:
那寶玉只一見了秦鐘的人品,心中便如有所失,癡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早得與他交接,也不枉生了一世……秦鐘自見了寶玉形容出眾,舉止不凡,更兼金冠繡服,驕婢侈童,秦鐘心中亦自思道:“果然這寶玉怨不得人溺愛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與他耳鬢交結,可知‘貧瘺’二字限人,亦世間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樣的胡思亂想……你言我語,十來句后,越覺親密起來。
這是一般的朋友相見嗎?這簡直可以和賈寶玉、林黛玉相見媲美。
原來,急切要上學只是個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為情愛入學,為風流讀書才是真。
且看他們在學堂的表現:
“自秦、寶二人來了,都生的花朵兒一般的模樣,又見秦鐘靦腆溫柔,未語面先紅,怯怯羞羞,有女兒之風;寶玉又是天生成慣能作小服低,賠身下氣,性情體貼,話語纏綿。因他二人更加親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語,詬誶謠諑,布滿書房內外。”
由此可見,寶玉和秦鐘在學堂的相處,“同來同往,同坐同起,愈加親密”,關系非同尋常,學童們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語,詬誶謠諑,布滿書房內外”。
再往下看:“寶玉終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隨心所欲”,“更有兩個多情的小學生,亦不知是那一房的親眷,亦未考真名姓,只因生得嫵媚風流,滿學中都送了他兩個外號,一號‘香憐’,一號‘玉愛’……如今寶、秦二人一來,見了他兩個,也不免綣繾羨慕……香、玉二人心中,也一般的留情與寶、秦。因此四人心中雖有情意,只未發跡。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不意偏又有幾個滑賊看出形景來,都背后擠眉弄眼,或咳嗽揚聲。這也非止一日。”
接下去故事的發展是:秦鐘香憐戀風流,同學金榮起疑心。流言四起惹口角,群童爭斗鬧學堂,以至于硯瓦書匣齊飛,門閂馬鞭共舞,搞得一片狼藉。
作者寫得真精彩!
寫得最精彩之處,我以為要數作者對那批看熱鬧的小觀眾的描述:
“眾頑童也有趁勢幫著打太平拳助樂的,也有膽小藏在一邊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著手兒亂笑,喝著聲兒叫打的。登時間鼎沸起來。”
幾個“也有”,把這群小頑童又膽小又要“看火燒望興”(“興”,俗語,即“燒得旺”之意)的神態,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紅樓夢每回讀書心得篇四
18世紀前期,朝廷皇權更替,曹大世家因故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富貴到沒落,起起伏伏。變故發生期間,曹雪芹生于當下,環境造人的滿腹感慨充斥著又一個文學時代的風云涌現。前者云文有夢中離人淚,說書人無奈于當朝的壓迫只能把無聲的抗爭落筆于四大家族的浮沉。
縱觀《紅樓夢》全篇,無論是它的情節發展還是其背后詮釋的憤懣與不甘,《紅樓夢》作為曹雪芹抨擊封建時代的精神產物,都可以說是影射一個時代的里程碑。《紅樓夢》始于一位空空道人將上古時代遺落的一顆補天石置于凡間歷劫,先作為通靈寶玉現身于賈府,歷經世間百態,后寶玉出家脫離塵俗不得所蹤,石頭也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因此《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大觀園中每一位局內人的互相揣測與猜疑是小說中最大的看點,每個人的由因生果造成他們不同性格的產生。黛玉為寄人籬下的生計打算導致其小心翼翼、謹慎拘束;王熙鳳依附賈母而生使她對察言觀色、阿諛奉承的能力達至爐火純青。曹雪芹將封建時代翻手為云的上位者與宮廷當中或橫行霸道或束手束腳的無數“金絲雀”縮影在大觀園中,在展現無限華麗外表的背后,唯余空虛糜爛的骨架支撐著這個時代一掠而過。
《紅樓夢》中最引人唏噓的不過寶玉與黛玉的愛情,飽含苦痛無奈與訴不盡離愁的《葬花吟》終成了一對眷侶相戀的結點。一夜之間,一指婚姻,注定了一雙人的后半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的生命仿佛凋零的落花隨著那一場指婚逐漸走向生命的終結。多情應笑我,寶玉少年時期生于大觀園,周遭圍繞諸多姐姐妹妹,情不知何起何落,在最好的年紀遇上他的“神仙妹妹”,卻也終將負了她一生,一切有關寶玉的故事霧現潮平,對于他的下落,最終也僅是寥寥無幾的長伴青燈古佛的后話了。
《紅樓夢》這部經典名著,反映了最真實的封建官僚統治下的皇權社會,不僅寫下了前人歷經兩千多年對于整個階級社會的難言之隱,還為后人呈現了封建時代末尾富貴家族中的大起大落。而《紅樓夢》小說本身,在布局上也可謂是一篇點晴之作,以熱鬧的燈廟會開頭,情節逐漸步入正軌而后引入出場人物,而小說也隨著大觀園中各人的悲慘遭遇以及四大家族的逐漸沒落冷清收場。
曹雪芹在落筆《紅樓夢》之時,內心其實已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走馬觀花無數遍,在暗嘆生逢不幸的同時,也在慨嘆時代的多變。然,如今《紅樓夢》作為現代人謳歌經典的一部小說,除去情感起落的回轉,其古典內涵與背景文化精神,都是在文學造詣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的模板,在許多年后多元文化精髓逐漸滲透到華夏領土之時,也不會令世人忘卻千年前時代經典的召喚。
紅樓夢每回讀書心得篇五
黛玉葬花的一幕是《紅樓夢》的經典之處。一個清麗哀怨的女子,荷著一把花鋤,在滿園的落紅中獨自傷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一身的病痛,和那渺茫的愛情,怎不叫人惆悵!又怎不讓人傷懷!一個多情美麗的女子,一個不染纖塵的才女,終因了現實的殘酷而郁郁寡歡。
那個時代的悲劇決定了林的命運,她八曉得命運竟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她終日里以淚洗臉,枉自嗟嘆。
最讓人催人淚下的還是黛玉焚稿的一幕:寶玉被騙得與寶釵成婚,喜慶的鞭炮聲中,黛玉重病在床。當賈府沉慶在一片喜慶中,處處是歡歌笑語時,黛玉的生命卻已經走到盡頭。臨終前她一遍遍呼喚著寶玉的名字,可是除了她貼身的丫鬟紫鵑外,就只有那只一直陪伴她的鸚哥了。當靈巧的鸚哥叫著:“寶哥哥來了,寶哥哥來了!”的時候,滿腔的哀怨終讓黛玉愛恨交加,她絕望地將那些記載著她與寶玉愛情的詩稿化作了灰燼,命比紙薄的她在吐盡最后一口鮮血的時候,叫著的仍是那個“負心人”的名字!
這樣的一個歷史悲劇八得八讓我們深省。
《紅樓夢》之所以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不僅僅是因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還在于它非凡的藝術成就。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這樣的一個歷史悲劇八得八讓我們深省。
女媧煉石補天時,所煉之石剩一決未用,棄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靈性,大小隨心,來去任意,因未被選補天常悲傷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見其可愛,送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旅、花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走了一道”。不知多長時間以后,空空道人經過這里,見石上刻著它那番經歷,便從頭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閱增刪、分出章回。
紅樓夢每回讀書心得篇六
翻開那泛黃的紙張,踏破時間的盡頭,回望那一段凄美而華麗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紅樓,夢回一史,恩怨情仇,華門貴府,終究抵不過殘忍的現實,只留下那令人哀嘆的結局。
落花是她的歸宿,流水是她的閑愁。
黛玉生來多愁善感,喜怒形于色。“花謝花落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大觀園內的歡聲笑語,姐妹間的無端誤會,冬日里的冷露寒風,花園里的飄零紅雨,都能勾起她的無邊愁緒,使她淚如雨下,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于花蔭下,黯然神傷,春花零落成泥,她灑下幾滴淚水,這才有了“花魂點點無情緒,鳥夢癡癡何處驚”。
曾經富裕華貴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卻淪落至衰亡的地步。說到底,不過是因為逐漸失去了權勢罷了。在歷史的長河里,“你方唱罷我登場”,這實在是屢見不鮮。元妃死,北靜王府失勢,一切早就成了定局,注定封建家族為利益聯姻,大家運命相連,一榮皆榮,一損俱損,必然衰亡。
濃墨重彩,精心細刻,人物的種。種性格特征如星星點點的雪花,悄悄地融入每一位讀者的心中。曹雪芹先生傾盡了畢生的心血,創作出令人拍案叫絕的鴻篇巨制,既滲透了宋詞的深情綿邈,以及如夢如幻的意境;又有元曲的雅俗共賞,以及清新真切的境界。這部著作為我們展示的寥廓、充實而又絢爛的世界無不引人入勝!貴族世家的敗落,青春活力的生命,舉世無雙的美好情感被悲劇所吞噬,紅樓一夢醒來后,卻發現茫然無措、無路可走了。
紅樓深深,一夢煙云,恰如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在潺潺作響的生活溪流中,化了,不見了,卻久久不能忘懷。漫步紅樓,美不勝收,歷史霧靄數重重;紅樓一夢,太虛幻境,蕓蕓眾生皆是空。
輕輕合上書本,低頭淺笑,思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除了諷古說今的《紅樓夢》,還有氣象渾厚的《唐詩》,有清麗婉約的《宋詞》,有雅俗共賞的《元曲》,有獨具韻味的《四書五經》,有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有隱惡揚善的《水滸傳》,有奇異瑰麗的《西游記》……無不令人驚嘆!而這些先人留下的千古名作,象征著中華傳統文化脈脈相承,永不停息地走在前進的道路上。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品讀經典,學習傳統文化,將中華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紅樓夢每回讀書心得篇七
有人說賈寶玉前世是一塊頑石,而且說寶玉生下時嘴里所銜著的寶玉為女媧補天時遺留下來的石頭。也許是這塊石頭的原因吧,家中的人都以為寶玉和這塊石頭是一條命,當玉碎了,寶玉也就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又因寶玉天生長相俊美,也就都更加寵愛他了。
當然,穿戴也更為華麗,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絳,系著一塊美玉。
長得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再一看又是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又由于寶玉生長在賈府,賈府中大部分都是女子,所以也就對寶玉的性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紅樓夢》中有賈寶玉說過的一句話:女子都是水做的骨肉,男子都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子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就是體現了賈寶玉非常喜歡和女孩在一起玩耍,討厭世俗的那些男子。
在《林黛玉進賈府》中有一段寫寶玉摔玉,可見,寶玉摔玉這一舉動是對天命的反抗,對世俗的鄙棄,表現了他追求平等,反對封建尊卑等級制度的思想,體現了他行為乖張的叛逆性格。
而且在歷人《西江月》中有寫道: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揭示了賈寶玉叛逆的性格,不愿受封建統治的束縛,厭棄功名利祿,要求獨立不羈,個性釋放,不服從封建統治者對他的要求,不安與他們所規定的本分。
從《紅樓夢》這篇小說中使我們學到了賈寶玉的人無貴賤之分,要敢于與現實生活中的不美好的事物作斗爭,不能讓不好的事物影響到我們,要分清真善美、假惡丑。勇于發表自己意見的美好品質。同時,也使我們懂得了人不能勾心斗角,貪圖名利,要打敗封建傳統,使時代進步。
紅樓夢每回讀書心得篇八
《紅樓夢》為四大名著之首,它的`詞藻華麗,描寫細致,讀完后我對封建社會留下了深刻印象。
《紅樓夢》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描寫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由盛至衰和寶黛的愛情悲劇,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
這部書將封建時期人們的迂腐毫無保留地展現了出來。在第十八回中,元妃省親看望家人,看似熱鬧溫馨,其實悲傷痛惜。說是省親,卻不像省親,賈元春的父親賈政見自己女兒時,一句關心問候的話也沒有。不是他冷血無情,而是元春為貴妃,她已經是皇家的人了,如果賈政說了什么關心她的話,就會被問罪,甚至整個賈家都會被牽連。這種封建的規定竟讓親人們生疏了起來。
不僅皇家如此,連賈府也同樣。寶黛二人有木石前盟,又真心相愛。“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如此般配的兩個人,卻被賈母等人相信的“金玉良緣”毀了!最后鳳姐用“調包計”讓寶玉娶了寶釵,使黛玉在寶玉寶釵大婚之時淚盡而逝,真是“迷信害死人”。
更讓我悲憤的是,那時的人都歧視女性,“重男輕女”的現象十分嚴重。有兩個人雖然能干,卻因不是男人而下場凄慘。賈府的王熙鳳雖然貪財、潑辣,甚至有些歹毒,但管理能力是一流的。探春在鳳姐生病時也管理過一段時間,整個賈府依然井井有條。她們兩個在現代,一定能干一番大事業。偏偏生在那個時代,探春終究遠嫁,應了“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鳳姐也在賈府衰落時病逝。如果她們是男人,以她們的能力,賈家或許不會衰敗了。
這部《紅樓夢》,悲在封建社會的腐敗、保守、頑固,以及人們迂腐、呆板的思想,所以封建社會必然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