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一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摘蘋果》,初步掌握踵趾步的動作要領,能跟音樂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動作。
2、在唱唱跳跳中表現秋收的愉快心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摘果子》的音樂。
2、前期經驗準備:熟悉歌曲《摘蘋果》。
活動過程:
1、聽音樂排座、練聲。
2、聽音樂《摘蘋果》,體驗歌曲旋律,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導入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拍一拍。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樣?(歡快)
1、幼兒交流。(幼兒邊說邊做摘果子的動作,師幼一起學一學動作)
2、學習摘果子的動作,教師哼唱。
a、提示:手指張開并稍稍彎曲作握蘋果狀,手臂向上手腕轉動一次“大果子,摘下來。”
b、引導幼兒不同方位摘一摘。
c、這里的果子摘完了,前面還有的果子可以怎么摘呢?
3、學習踵趾步的動作。
“可以跑過去摘,怎么跑呢?”教師示范。
提問:老師是怎樣去的?讓幼兒說出腳的動作。
(腳跟,腳尖,跑跑跑。)
教師小結:像這種腳跟、腳尖、跑跑跑的動作叫踵趾小跑步,它是舞蹈動作里的舞步的一種 。
4、分步練習踵趾步。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腳跟、腳尖、跑跑跑。
5、幼兒聽音樂手腳配合練習摘蘋果動作。
6、完整學跳:《摘蘋果》
1、教師邊唱邊示范跳一遍。
2、幼兒邊唱邊學。
3、師生共同跳《摘蘋果》。
a、創設情境:現在背起我們的小竹簍,去摘果子吧!
b、教師:讓我們聽著歡快的音樂去摘蘋果好嗎?
放松活動:竹簍里的果子摘得滿滿的,心里覺得怎么樣?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吧果子送到倉庫里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題材選擇恰當。該樂曲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動作感較強,符合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欣賞需要。活動的整體感覺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潑的。整個活動我營造了一個有情、有趣的音樂“情境”,讓孩子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在感受音樂快樂的同時還發展了音樂的智慧和素養。整個活動環節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總體來說目標清晰,層次分明,孩子們能在游戲中感受歌曲輕松、活潑的情緒,并運用肢體動作表現。在活動中,我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情景游戲中進行活動,活動開展的較順利,大部分幼兒還是能跟著老師的思路來走的。
不足之處:
音樂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如何讓音樂游戲開展的更加有效呢?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盡可能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出屬于自己特色的教學之路。一個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音樂素材可以成為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提升一個教學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二
《綱要》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因此,在《冬天來了》主題活動中我安排了《新年好》這一音樂活動,歌詞表達的感情誠摯、親切,通俗易懂;旋律簡單、質樸。仿佛人們是在歡樂的舞會上,迎接新年的到來。讓幼兒在欣賞歌曲時感受歌中表現的新年氣氛,并在老師的帶動下參與表現活動。
1.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演唱新年的氣氛。
2.用聲音來表現新年的歡樂。
1.重點: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演唱新年的氣氛。
2.難點:用聲音來表現新年的歡樂。
1.鋼琴樂譜
2.《新年好》音樂磁帶或cd
(一)導入部分,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關于新年的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節日嗎?(過年)
——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春節。
——我們可以怎么樣慶祝春節的到來?(唱歌跳舞做游戲)
(二)學唱歌曲《新年好》
——教師邊彈琴邊范唱歌曲一遍,小朋友你們聽聽聞老師是怎么樣來慶祝新年的。
——跟著教師輕輕哼唱歌曲《新年好》,熟悉歌曲旋律。
——過年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開心、快樂)
——教師要求幼兒有表情地演唱。(面帶笑容)
——用不同形式學唱歌(請幼兒分男、女演唱)
(三)創編動作,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開心的時候,我們除了會唱歌,還會做什么呢?(跳舞)
——我們可以怎么跳?(請個別幼兒示范)
——鼓勵幼兒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四)延伸活動
——新的一年里小朋友們應該怎么做呢(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三
活動目標:
1、學習雙腳并攏朝一定方向跳,發展腿部的力量。
2、能遵守游戲規則,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
活動準備:
蟋蟀頭飾,指定一地方為"家"。
活動過程:
1、今天天氣真不錯,小蟋蟀們,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帶領幼兒進行隊形隊列練習,由大圓走成小圓等。
1、真舒服呀,以后媽媽要經常帶你們去鍛煉身體。咱們蟋蟀可是昆蟲里的跳躍能手哦!小蟋蟀們,你們長大了,現在你們也來學一學、練一練跳躍吧。
2、幼兒自由練習。并請個別幼兒示范自己的跳躍方法。
3、強調雙腳并攏跳的規范動作。咱們蟋蟀跳的時候是向前跳的。我們只有跳得遠遠的,連續跳得快快的,這樣才能當最棒的蟋蟀哦!小蟋蟀們,現在就跟著媽媽一起來跳吧。
4、講解動作要領:雙腳并攏,腳稍弓,腳后跟抬起,腳掌用力蹬地,然后向前連續跳,注意腳落地時要輕。
5、幼兒跟著老師練習正確的連續跳。
2、反復游戲數次。糾正幼兒不規范動作
蟋蟀們今天真能干,表現得都很棒,大家現在一定都累了吧,來,都到媽媽這兒,我們來抖抖大腿,拍拍臂,放松一下。
教學反思:
中班孩子的肢體發展,高于小班,又低于大班。比小班的孩子會玩但沒有大班孩子那種肢體發展協調能力,所以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規則游戲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手段。寓教于樂,寓教于游戲之中,通過情景游戲讓幼兒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又能快樂的游戲,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掌握立定跳的動作,在進行這個環節的時候,幼兒的動作有些不到位,應該請幼兒多演示幾次,教師還應著重講解。給幼兒多次練習的機會,讓幼兒熟練掌握。在朝不同方向跳和游戲"蟋蟀找家"的這兩個環節中,教師同樣應多提醒幼兒做好準備動作,以防幼兒肌肉拉傷。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四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孩子們的眼中,1可以像鉛筆,也可以像火箭;2可以像鴨子,也可以像大白鵝……這些數字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神奇和有趣呀!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光用小嘴巴數數并不難,可如何讓他們正確的認識數字并會手口一致地數數呢?為了讓小班幼兒感知并認識數字,結合ppt課件,我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趣味數字》,通過象形兒歌、趣味練習、娛樂游戲、幼兒歌曲多種方式,層層遞進讓幼兒走進數字、理解數字、喜歡數字。同時培養幼兒對數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識。
活動目標:
1、以游戲操作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理解并說出多1或少1的關系。
3、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見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數字
2、物質準備:
ppt課件、彩色數字卡片1-10若干、自制數字情景卡槽活動過程:
觀看ppt第3頁,讓幼兒聽語音。
教師導入:"數字寶寶和你們做游戲,看看都有哪些數字呢?"
觀看ppt第4頁,讓幼兒了解相鄰數的基本含義。
教師導入:"仔細聽一聽,什么是相鄰數?"
播放ppt第5頁至9頁,通過游戲操作鞏固幼兒對相鄰數的認識。
播放ppt第11頁,相鄰數消消樂,幫小蝴蝶指路。
教師導入:"相鄰數消消樂,一起來幫助小蝴蝶吧!"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母親的艱辛,能用實際行動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
2.知道母親節的來歷,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切好的蘋果橘子若干、紙巾、盤子、牙簽。
活動過程:
師:今天劉老師把你們的媽媽請到班上來做客,你們應該做什么呀?(歡迎)
師: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我要把你們的媽媽請來做客呢?
1、有表情地講故事。
最早的母親節只有希臘才有,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神的母親過母親節。后來母親節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八月一日那一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在外面上班的人都會回家,給他們的媽媽帶上一些小禮物,做一些讓媽媽高興的事情。
現在的母親節是美國的一個叫安娜的人創立的,因為她想到她的媽媽在生前為教堂服務了25年,非常的幸苦,于是想創立一個母親節,來感謝全世界幸苦媽媽們。為了實現這個愿望,安娜寫了很多信給許多有名望的人,希望他們支持她創立一個母親節,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什么理會她,但是她不放棄,最后她終于還是成功了,他們就將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F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等等40多個國家將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而且全世界還有130多個國家用他們的方式在給媽媽們過母親節。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節日來歷。
1)你們知道母親節是那一天嗎?
2)安娜為什么想要給全世界的媽媽過母親節呢?
3)哦!媽媽們很幸苦,那你們的媽媽辛苦嗎?為什么?
(幼兒先討論2-3分鐘,討論之后請3—4個幼兒從不同的方面訴說媽媽的辛苦)。
師總結:小朋友們說的真好,媽媽的愛是偉大的,媽媽是最愛我們的,天冷了及時給我們加衣服,生病了是媽媽一直守候在我們的身旁,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們,自己卻舍不得吃一點。上班辛苦,下班回家還要操勞,忙著做飯,忙著洗衣……聽了你們說了媽媽的幸苦之后,老師看到我們媽媽的眼睛紅紅的,濕潤了,此時此刻,媽媽是幸福的,也是甜蜜的。因為媽媽的辛苦沒有白費,小朋友們也同樣的深愛著媽媽。老師看到這一幕非常的感動,因為老師在聽你說到媽媽幸苦的時候,從你們的表情中發現,我們的寶貝們是特別心疼媽媽,這證明你們是很愛媽媽的,也很感謝媽媽為我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孩子們請起立,我們大聲的對媽媽說一聲:“媽媽我愛您!”
師:你們那么愛媽媽,昨天就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你為媽媽過母親節了嗎?是怎么過的?(鼓勵幼兒說得不同)
1、出示蘋果介紹它的象征意義。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蘋果),小朋友真能干,都知道它是蘋果,不過在這里它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平安”。
提問:它的名字叫什么呀?
2、出示橘子,介紹它的象征意義。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又是什么?(橘子),小朋友真能干,都知道它是橘子,不過在這里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幸福”。
提問:它的名字叫什么呀?
3、激發游戲興趣。
師:“平安”是我們每個人的希望,“幸福”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追求。孩子們,你們想把“平安”和“幸福”送給你們最親、最愛的媽媽嗎?(想)
4、介紹游戲做法。
師:那現在請你們牽著媽媽的手,按組圍站成一個圈,小朋友都站在媽媽的右邊。小朋友把“平安”送給小朋友的媽媽,媽媽再把“平安”送給自己的孩子(小朋友說:我把“平安”送給—的媽媽,祝你一生平安,媽媽說:“謝謝你”,媽媽又把蘋果送給自己的孩子:“孩子我也把平安送給你,祝你一生平安”孩子接過蘋果說:“謝謝你”,又把蘋果送給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媽媽……、你們那一組的每個人都收到了“平安”或“幸福”后,就和其他組交換送“平安”或“幸福”)
5、吃水果。
師:我們剛剛把“平安”和“幸?!倍妓徒o了媽媽,現在請你們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對媽媽說:“媽媽祝你永遠平安、永遠幸福,媽媽我愛你?!保〒肀炅酥螅?/p>
師:看到媽媽的笑容,我知道此時此刻的媽媽心里有說不出的甜蜜,說不出的幸福,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能感受到媽媽的辛苦,她們已經學會了愛你,疼你,關心你。從孩子們的臉上我也看到了她們的幸福,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會再讓媽媽那么的操勞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師:對這是“平安”果和“幸福”果,那我們就把平安和幸福送到媽媽的嘴里,讓媽媽甜在心里好嗎?(和媽媽一起分享)
劉老師已經準備好了“平安”果和“幸福”果,就等著小朋友們喂到媽媽的嘴里,讓媽媽高興高興好嗎?那我們趕快行動吧,媽媽們已經等不及了。
1)孩子在取水果的時候請家長靜靜的回到你的位子上坐好。
2)老師要看看那個小朋友讓媽媽吃得最高興。
2)吃完的家庭請小朋友把盤子放回到餐桌上,然后安靜的回教室。
活動小結:
本次活動是結合母親節的家長開放活動設計的,可能因為有家長在的原因,孩子們在活動中發言非常積極,較平時比較內向的小朋友都會主動回答問題。在說到媽媽辛苦在哪里時孩子們能有針對性的說一些語句,如:我媽媽每天要上班,還要給我煮飯洗衣服,所以媽媽很辛苦。通過說自己媽媽辛苦在哪里后,孩子們還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媽媽的愛和感謝。媽媽們在活動中也很感動,因為他們看到了孩子的真的已經長大了能體會媽媽的辛苦。在親子游戲中孩子們還能主動要求害羞的媽媽們參加到游戲中來。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六
活動目標:
1、復習立定跳遠,準確的練習跳的動作。
2、通過游戲,發展自身的跳躍能力,跳過寬30厘米、高25厘米的障礙物。
3、能夠大膽嘗試,克服游戲中遇到的困難。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通過游戲,發展自身的跳躍能力,跳過寬30厘米、高25厘米的障礙物。
活動準備:
1、幼兒擁有立定跳遠的經驗。
2、書本、木樁障礙物。
活動過程:
游戲跟我學(5分鐘,準備活動)。
1、先繞操場一圈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圈。
2、熱身運動。
(2)師:小朋友們請注意,現在開始啦!
小手在哪里,小手在這里,小手叉著腰,來,點點頭,再點點頭,擺擺頭,再擺擺頭,搖搖頭,使勁搖。小手在哪里,擺擺手,使勁擺,我看哪位小朋友沒使勁,是勁擺,再擺一擺。
1、復習立定跳遠。
(1)師:深林里,田野里,有一只會跳的動物,它是農民伯伯的好朋友,專吃害蟲好幫手。他是?那有小朋友會跳嗎?請小朋友來示范跳一下(幼兒在圈中間范跳)。
(2)師:有一種跳躍方法很像我們小青蛙的跳法,他叫做“立定跳遠”,下面小朋友請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老師怎么跳的。
預備:雙腳微微張開,雙腿腿稍彎屈,手臂后擺,上下搖動,上身稍前傾,可彈動一次。
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擺,展體,使身體向前跳出。
落地:屈腿全蹲。
(3)師:(播放音樂)接下來請小盆友們,在原地一起練習一下吧。
(4)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停音樂,吹口哨)師:立定,小朋友們做的都很棒,如果注意幾個動作就更好了。開始跳的時候兩只小腳微微張開,膝蓋稍微彎曲,這樣小朋友才能夠使出力氣,手臂上下要擺動起來,這樣小朋友才能跳的更遠,落地的時候也稍微蹲下一點,這樣我們才不會摔倒哦。小朋友們可以再試一試(音樂繼續)
2、越過障礙物。
(2)師:小朋友們,接下來我們玩游戲,每隊小朋友們前面有兩本書,小朋友們需要一個接一個用青蛙跳的方法跳過去。(老師示范跳過去)
(3)師:下面老師要增加難度,在兩本書的前面放個木樁,請小盆友們跳過木樁,從木樁的上空跳過,不要走兩雙腿這樣叉過去“教師范跳。
(4)師:今天我們來比一比哪一隊小朋友像我們小青蛙一樣厲害。
六隊小朋友要依次跳越過兩本書,一個木樁,每一位小朋友跳完之后返回出發的地方拍下一位小朋友的小手,下一位小朋友才能繼續開始跳。先跳完的一隊為勝利隊伍。(請幼兒示范,跳完跑到最后排隊)
(3分鐘)師:(引導幼兒站早操隊,放音樂跳青蛙操)接下來,老師放段音樂,我們小朋友們變成青蛙,可以自由跳跳、動動、拉拉手,一起來跳一跳,放完音樂我們就結束哦!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用一次性紙杯制作掛表,培養幼兒剪、涂、固定的動手本事。
2、認識表上數字的意義及認識區分時針和分針。
3、經過用廢舊的一次性紙杯來進行創作變廢為寶,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廢舊的一次性紙杯數個、剪刀數把、水彩筆數套、繩子數根、膠帶一卷、大掛表一只、圖釘一盒、卡紙做的分針時針數套。
教學過程:
出示大掛表,請幼兒觀察,提問: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頭都有什么?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兒討論回答。
2、介紹示范制作過程。
(1)用剪刀從杯口向下至杯底隨意剪成數條。
(2)把剪好的條條從杯底向外壓成象一盛開的太陽花狀,把條條涂上自我喜歡的顏色或花紋進行裝飾。
(3)用膠帶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繩子,用黑水筆在杯底粘繩子的花瓣正下方寫上數字12,其余1-11的數字如掛表數字一樣填寫一周。
(4)將分針時針用圖釘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針頭用膠泥堵上防止扎傷,就這樣一只漂亮的紙杯掛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項。
(1)使用剪刀時,不要把剪刀頭對準別人或自我,防止扎傷。
(2)把紙杯剪成條條時,盡量剪勻稱,以免影響視觀效果。
(3)在填寫數字12時,先拎起繩子找準正上方。
(4)在固定時針分針時注意保護自我,防止扎傷。
4、分發制作材料,請幼兒自我動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適時協助個別幼兒,鼓勵幼兒堅持獨立完成作品。
1、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并評價同伴的作品,最終教師總結評價幼兒作品。
2、教師把幼兒的作品分別掛起來裝飾活動室,給孩子以成功感,鼓勵孩子在家也做一些變廢為寶的作品帶給同伴一齊分享。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八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引導幼兒點數4以內的物品,知道總數。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點數游戲,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4名蟲蟲衛兵、蟲寶寶若干、蟲蟲的家、圣誕情景。
活動過程:
圣誕節快到了,蟲蟲王國要開一個圣誕宴會。蟲蟲王國的蟲蟲們可熱情了,也邀請了小朋友去參加。
衛兵:“歡迎光臨?!?/p>
師:“這四個衛兵長的一樣嗎?”
衛兵發給每個幼兒一個蟲蟲朋友進入圣誕宴會做游戲。
唱玩歌曲后,教師出示蟲蟲,請和老師一樣的蟲蟲將蟲蟲舉起來,一起點數。(4次)
衛兵:“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我們要回家了?!?/p>
師:“謝謝你們的邀請,我們一起送你們回家吧!”
步驟:
1、送小朋友手中的蟲子。
師:“天黑了,我們一定要數清蟲子的節數,不要把他送錯家了。”
2、糾正送錯家的蟲蟲。
3、將剩下的蟲蟲送回家。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九
猜一猜,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讓幼兒猜一猜,摸一模,聞一聞。
2、原來是肥皂寶寶,請一幼兒把肥皂寶寶請出來
二、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的肥皂,說說自己的發現和肥皂的作用。
1、小猴姐姐這里還有許多的肥皂寶寶,我們也趕快把它們請出來吧。幼兒來桌子邊圍著一起喊:肥皂寶寶,請出來!(老師打開蓋布)
(2)先與旁邊小朋友互相講一講,再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
(3)老師小結:這么多肥皂寶寶是不是一樣的?什么不一樣?(有各種形狀、各種顏色、聞起來有的香味,有的藥味。)
2、欣賞課件,認識新式肥皂,進一步了解肥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幼兒看課件認識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銹鋼肥皂、竹碳肥皂等。
老師小結: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來更漂亮,用起來更方便,對我們的健康越來越有好處,所以人們越來越喜歡使用肥皂。
3、說說肥皂的用途。
那你們在什么地方也見過肥皂寶寶?
肥皂寶寶是用來干什么的呢?它有什么用?
什么時候要洗手(在飯前便后、手臟)、洗澡(保護皮膚)、洗衣服(干凈、香)等
教師小結:肥皂的用處。
三、感知肥皂遇水后的變化。
小猴姐姐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肥皂寶寶有一個好朋友,(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他們經常在一起玩游戲知道它是誰嗎?(水)你們也想跟肥皂寶寶和水一起來玩玩?(先把袖口卷起來)
1、老師提出要求:看一看,肥皂在水里會有什么變化?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幼兒嘗試跟肥皂寶寶和水一起玩
(1)現在小猴姐姐想知道你們是怎么玩的呢?
(2)幼兒試一試
(4)幼兒說說自己的做法。
(5)幼兒再嘗試操作
3、幼兒合作:引導幼兒在玩中發現肥皂的小秘密:發現很滑。用手搓一搓開始能產生白白泡沫,漸漸白白泡沫變成黑黑泡沫,能溶在水里。白白的水變成黑黑的水。
4、把肥皂放在筐中,到一邊去把小手洗一下,然后用毛巾把小手擦干。再過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
(1)肥皂在水中摸起來有什么感覺?(滑滑的)
(2)小手搓一搓會發現什么?(白泡泡變成黑泡泡)
(3)剛開始的水是沒有顏色的,然后呢?現在呢?(溶在水中,水變白了,就叫肥皂水,肥皂水變成臟水。)
四、“吹泡泡”游戲(在活動室一邊放四盆肥皂水,讓幼兒在輕松、愉快音樂聲中玩“吹泡泡”游戲。)
1、小猴姐姐跟你們一起玩一個游戲名字叫“吹泡泡”,看誰吹的泡泡又高又大又多。
2、最后、小猴姐姐帶你們去小猴王國旅行。
五、延伸活動
到太陽下玩吹泡泡的游戲,會有什么發現呢?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幼兒園中班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學計劃
-->
-->
幼兒園中班教案詳案十篇十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學習用乒乓球滾畫,發展幼兒手的運動能力。
2、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并體驗用乒乓球作畫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顏料、操作盒、抹布等若干,已完成的作品2幅
2、乒乓球人手一顆、鉛畫紙人手一張、襯衫包裝盒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師:這是誰,今天他穿的衣服漂亮嗎?你們知道他的衣服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2、操作步驟:教師先拿一個乒乓球,蘸一蘸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后放入盒子里,搖一搖盒子的衣服變得有顏色漂亮起來,顏色沒了可以繼續蘸其它的顏色,直到把衣服顏色畫滿。(鼓勵幼兒多用幾種顏色)
3、提醒幼兒乒乓球從紅色盤里拿來就放紅色盤里,不可以亂放。
4、老師請了很多的小動物到我們班來玩,他們都沒有穿上漂亮的衣服,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幫幫他們。
1、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裝飾。
2、教師不斷提醒幼兒不要忘了粘顏料。
3、大膽操作,充分發揮幼兒的動手積極性。
4、操作完之后把小手用抹布擦干凈。
教師一一張貼幼兒作品,幼兒互相欣賞。
等顏料干了以后,教師可以跟幼兒一起把邊上的紙剪掉,把畫裝飾的更加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