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篇一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懸梁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涂有蜂蜜的書本,是為了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充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折,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才更精彩!
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贊。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 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 玉。”
一位叫亞克敦的英國人,他的書齋里雜亂的堆滿了各科各類的圖書,而且每本書上都有著手跡。讀到這里是不是有一種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為“有了書,就象鳥兒有了翅膀”嗎!
然而,我們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書并不一定能讀好書。正如這位亞克敦,雖然他零零碎碎地記住了不少知識,可當人家問他時,他總是七拉八扯說不清楚。這里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不善長于讀書,而只會“依葫蘆畫瓢”。
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所謂“循序漸進”,就是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諑漸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說我們并不要求書有幾千甚至幾萬,根本的目的在于對自己的書要層層深入,點點掌握,關鍵還在于把握自己的讀書速度。至于“熟讀”,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自己看過的書在看,在看,看的滾瓜爛熟,,能活學活用。而“精思”則是“循序漸進”,“熟讀”的必然結果,也必然是讀書的要決。有了細致、精練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層的理解書所要講的道理。
由此可見,讀書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讀的精。象亞克敦,他徒有萬卷圖書,而不會讀,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其實他一本書也沒有讀完。
現在的我們,這種“有書等于沒書”的現象是歷歷在目,也就是不會讀書。就說語文課本,大家都認為沒什么看頭;這樣一來,掌握的知識也相對于較為膚淺。因此更何況是其他書呢?我們讀書提倡: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面對現在激烈競爭的社會,更需要我們的善讀。
對于書,只有善讀,才能象蠶一樣,吃進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
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篇二
這學期開學后,我從網上認真閱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漢的形象時常在我腦海浮現。那歃血為盟的情義,一醉方休的氣概,真是讓人好生佩服。
《水滸傳》是一本小說體裁的書籍,為施耐庵所寫。它原是民間無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其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流傳演變過程。《水滸傳》具體描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故事。因起義時聲勢極盛,就在民間產生了許多的奇聞異說,流傳中不斷得到無名作者的加工修飾。施耐庵就是在長期民間傳說、民間說話藝術和元雜劇水滸戲的基礎上加工寫定成書的。因流傳廣泛,被定為四大名著之一,與《西游記》、《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并駕齊驅。
《水滸》這一本書,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間全部的英雄氣概。及時雨宋江、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們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執,有的義氣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聰明伶俐、足智多謀,有的仗義疏財、公正忠義……總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個個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真英雄、真好漢。
如果說《水滸》里值得學習的東西,那可太多了。機智勇敢、知錯能改、忠心耿耿、仗義疏財……然而,水滸有一種精神最可貴——講義氣。在水滸里,最貴重的東西,就是義氣。換句話說,水滸傳就是義氣的凝結,就是義氣的聚集,就是義氣的體現。雙鞭呼延灼、大刀關勝、玉麒麟盧俊義、雙槍將董平……這些好漢,不都是因為宋江等人義氣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嗎?在平日里,我們對朋友也要重情重義。這樣,友情才能長久。
其實,《水滸傳》就是義氣傳、友情傳。愿水滸傳和它的精神能夠長存于世,永不衰敗!
現在我也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有不同見解的時候我們互相討論,意見相同的時候我們加深理解,在書的海洋里暢游。我覺得這比孩子自己一個人在孤軍奮戰的好得多!難道,我們不應該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點時間陪孩子多讀一點書嗎?這樣也可以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優點和自己的不足之處,百利無一害。
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篇三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或《江湖豪客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滸傳》是由作者施耐庵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故事的基礎上創作而成。全書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說名耳),又名肇瑞,彥端,號耐庵。籍貫:江蘇興化白駒場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后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相傳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施耐庵7歲時,家里貧窮,無法上學。但他聰明好學,經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語》、《詩經》、《禮記》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瑯。一次,鄰居老人病故,約請在滸墅關教私塾的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時趕到,別人就提議讓彥端試試。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揮而就。后來,季秀才看了這篇兼有稚氣和才氣的祭文,稱贊不已。主動提出,帶施耐庵到滸墅關去讀書,并且不收學費。后來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講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余閱讀。還同小伙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里經常說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所以,他生動又有深刻。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林沖。林沖、魯達、楊志雖然同是武藝高強的軍官,但是,由于身份和經歷不同,所以,走上梁山的道路也不一樣。林沖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比較優越的社會地位,幸福的家庭,又是習武帶兵之人,具有極其豐富的作戰經驗,因而,他的性格中既有隱忍讓退、委屈求全的一面,又有驍勇善戰、敢作敢為的一面。與林沖相比,魯達一無牽掛的身世,形成了他酷愛自由,喜歡打抱不平的性格,這種性格使他因對階級統治的不滿,主動走上了反抗之路。而楊志,他走上梁山的道路更為曲折,作為"三代將門之后",追求功名便是他的生活的目的,而他,為了實現目的,他委曲求全,但是,最后還是被迫不得已地逼上了梁山。
《水滸傳》的語言是基于口語化的文學語言,經過千錘百煉,生動形象、具體傳神、明快洗練,寥寥幾筆,使描寫對象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在經歷及其生動曲折的情節之余,還能感受其文字之美。正是這些不朽的藝術成就,才使得《水滸傳》能列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們深深地吸引著古引中外千千萬萬的讀者。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伴隨著古老民族在黃土地上生生不息。被譽為我國古典小說的"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和《西游記》),不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歷史的寶貴資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龍吟虎嘯的三國傳奇,激昂悲壯的梁山聚義,新奇的取經之旅,榮衰無常的紅樓情夢,可謂是千年傳奇,百世經典。四大名著成書于明清時期,數百年以來,他們一直被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的人民群眾所喜愛,其中的故事和人物,無不令人津津樂道。法國思想家笛卡兒說:"閱讀優秀名著就像和高尚的人進行交談,這些偉人在談話中向我們展示的是他們智慧的思想。"這支中國古典文學的藝術奇葩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久盛不衰,綻放著金色的光芒。
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篇四
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我夢寐以求的《水滸傳》,我見了興高采烈。于是,只要我一有空就津津有味地《水滸傳》,里面的英雄好漢各不相同的性格,深深地打動了我。
其中好爽的武松使我記憶猶新。比如說,他路過井岡山的時候,并沒有受到店小二的勸阻,喝了好多酒,又跑去井岡山打死了老虎,他真是勇敢,而且臨危不亂,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啊!
在生活中,我們平時遇到了困難之后,許多人都會退縮,這樣是不行的,一個人若是一輩子被困難嚇倒的話,是一輩子成不了大器的,我們要努力去面對,這樣無論成敗與否,只要放手一搏就能得一絲希望。所以一個偉大的人必定是一個不怕困難的人。
但是,只靠這一點點是決定不夠的,我們面對困難,不僅要勇敢,而且要鎮定自若,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幫助自己克服困難。武松面對氣勢洶洶的老虎并不是一下子把它打死,而是邊打邊想辦法,最后才成功。所以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并不能魯莽草率,應該仔細觀察事物,然后考慮一會兒,在做出決定,這樣成功的機率就大大增加了。
武松的成功靠的是智勇雙全,兩者缺一不可。只有有這兩方面的本領,加上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就能超越自己,成為一名偉大的人。
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篇五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
《水滸傳》之所以會成為四大名著,自然有它的優點。
《水滸傳》的作者是元宋明初的著名文學家施耐庵。書中鮮明地描寫了當代皇帝的昏庸,各位好漢們的正氣,蔡京童貫的狼狽為奸,以及當時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著重突出了人民群眾反抗壓迫者的決心和行動。書中的一百零八將更是個性鮮明,反應了人們抵制欺壓的斗爭道路的艱難困苦。
書中的人物刻畫得十分生動:李逵性格粗狂張揚,爽直磊落;武松英勇善戰;松江假仁假義;魯達仗義剛正……每一個人物都被作者賦予了生動鮮明的感情色彩。
讀了《水滸傳》,你將會明白什么是正氣,什么是歪風邪氣,并學會分辨是非。《水滸傳》的情節曲折,動人心弦,相信如果你翻開這本書就一定會被它打動,無法自拔。
如果閱讀水平有限,也可以選擇青少版的,這樣更有助于理解內容。原版的也不可不讀,風景、氣氛的渲染,細節的描寫都很出色,可以讓你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接觸古文還能讓你迅速提高詞匯量。
水滸傳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人物的性格、語言描寫也是非常精彩,從不同的語言文字中,我們能夠看到不同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可以說,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作文水平一定會稍有提升。
當然,這段起義的傳奇故事也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歷史,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下扎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水滸傳》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希望大家能抽出時間一睹其風采。
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篇六
最近新版水滸傳的熱播,讓我再次重溫施耐庵那本悲壯的《水滸傳》。
水滸傳前半部分內容,都是敘述了,各地的英雄好漢,是遭遇怎樣的事件,或是遭遇怎樣的奸臣陷害,逼上梁山的,其中,我最惋惜的就是那位被逼到山窮水盡之路的——豹子頭林沖。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在東京城內過著安穩的生活,只因得罪了那高太尉之子高衙內,被陸虞侯陷害,帶刀去了白虎節堂,以此為由,押送滄州,幸好在滄州遇見了小旋風柴進柴大官人,免于二百殺威棒,后來也在滄州看守糧草,但那高俅,仍舊存心想害死林沖,便防火燒了林沖的屋子與看守的糧草,剛巧,林沖的屋子漏雪,當時他在山神廟借宿,看到熊熊大火,又撞見了陸虞侯,怒火中燒,殺了他們一行人,不得不離開滄州,上了梁山,但卻又被當時梁山頭領白衣秀士王倫欺壓,抬不起頭來,后晁蓋上的梁山,林沖才昂首挺胸。
宋朝,世態炎涼,奸臣當道,各路好漢,齊聚梁山,在當時形成了不小的勢力,后來又“三打祝家莊”,破了高唐,破了呼延灼的連環馬,夜打曾頭市,又把三山并為梁山,魯智深,楊志,武松招致麾下,使當時108位好漢鼎立,梁山勢力壯大。
其實不難看出,在托塔天王晁蓋中毒箭身亡,宋江任頭領之后,就已有了招安之意,就是說歸順朝廷,只是當時未到時機。
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就是“石碣村梁山好漢排座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齊聚一堂,場面甚是宏大,當時就算是智多星吳用也無法想到,在此之后的梁山已漸漸走向滅亡,不,應該是說,晁蓋去世之后,梁山就已經漸漸走向滅亡的不歸之路。
招安幾次不成,但終是因李師師好話宋徽宗,詔安之事成立,隨后,幾乎就到了整個水滸傳的末尾,打方臘。
攻打方臘的時候,楊志去世,攻城的時候就已經死了石秀,秦明,李忠和史進,后來更是死了阮小二,阮小五,張順,張清,魯智深,林沖,劉唐以及很多位好漢,不難看出,方臘之后,各位梁山好漢近乎都有了靈位,終也是擒住了方臘,但卻犧牲了近乎八十多位好漢的性命,還有武松的左臂。
有人說,宋江不該詔安,害死了那么多兄弟,我說,招安是梁山唯一的出路,就算招安,梁山也擺脫不了賊寇的名聲。
比起三國,水滸是一部悲壯的史詩。
感受頗多,需慢慢品味。
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篇七
在暑假里我通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讀完之后感悟頗多。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奸臣當道。是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后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后不幸起義失敗。
我在讀書時,常常會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寫給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發生一般。每當我讀到宋江在梁山泊義聚108位好漢時,我似乎熱血沸騰。每當我讀到宋江率領大軍殺得高俅落荒而逃、丟盔棄甲時,我不禁拍手稱快。當我讀到書末宋江和其他頭領慘死時,卻又忍不住涕淚縱橫。
在水滸傳里,宋江一直都是忠義兩全,因為他的忠義所以在他的身邊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漢。無論是來自敵營,還是與宋江素昧相識,這些好漢們都會死心塌地的為宋江赴湯蹈火。也正是因為他的忠義,在當他得知皇帝賜給自己一瓶毒酒時,仍無怨無悔。還怕李逵聽到自己的死訊了后再去造反,毀了自己的一世忠義。于是又將李逵一起拉下了黃泉路,可以說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義,毀了宋江的也還是他的忠義。
在水滸傳中,還有一個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幾分張飛的影子。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他們共同點有很多。
第一:“他們兩人都是愛酒如命,而且酒風不正。”張飛醉酒后喜歡鞭打士卒,而李逵則是“酒性不好,多人懼他”。
第二:“他們都有著驚人的武藝。”李逵是一把板斧,幾乎天下無敵。張飛的武藝按照關羽的說法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第三:“這兩人都很魯莽。”李逵的魯莽常在言行舉止中流露出來,張飛則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當然張飛在有些時候還是有點細心的。
我覺得《水滸傳》中雖然有一些血腥的場面在里面,但它絕對是一本很有價值的讀物。
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篇八
《水滸傳》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描寫綠林好漢的章回小說。它描述了北宋宋徽宗年間,在山東水泊梁山聚集了一支先由晁蓋后由宋江帶領的農民起義軍,從聚眾造反到接受朝廷招安的過程,終于由盛轉衰,曲終人亡,讀完不禁令人對作者寫作技藝無比欽佩,同時也為眾多的梁山好漢的命運扼腕嘆息。
我認為在《水滸傳》中,“官反”使是這些來自五湖四海、身懷絕技的梁山好漢統一到“替天行道”的杏黃旗下,聚集在水泊梁山的主要原因,在三敗高俅之后,水泊梁山達到了鼎盛時期。這時水泊梁山可謂蒸蒸日上、轟轟烈烈,大家大碗的喝酒,大塊的吃肉,那是何等的暢快,何等的豪邁!可是首領宋江卻堅持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帶領梁山的英雄好漢遠征遼國,隨后去征王慶、田虎,最后征方臘。到頭來眾位梁山英雄好漢死的死,傷的傷,離得離,散的散,最后108將也只剩下凄凄慘慘二十多人。宋江的本錢到此時可謂輸的一干二盡,回朝后,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條,到此,一場本該轟轟烈烈事業煙消云散、灰飛煙滅!不禁令人嘆息痛恨。
從這一出浸透著鮮血寫成悲劇中,使我們警醒地認識到:如果路走對了,可能前面滿是坎坷艱險,但目標總會實現;如果路選擇錯了,只有死路一條,而且永遠沒有第二次機會,而且錯誤的代價是致命的。
宋江選擇抱住了宋徽宗的大腿,以為找到了一位可以安身立命“干爹”。因為在他的潛意識里君是明君,臣是奸臣。可結果只落得不僅搭上了自己的小命,更是連累上了一大幫的英雄豪杰稀里糊涂丟掉了性命,更為可嘆的是斷送了梁山的大業。
路選錯了,無論你怎樣努力、掙扎,終歸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這又能怨誰呢?!
但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在現實生活中,認錯“干爹”的悲劇一次又一次的上演著。在最近的中日釣島爭端中,利令智昏日本滿以為抱緊了美國這個“干爹”的大腿,有它撐腰就可以無法無天,肆無忌憚侵吞我們的釣魚,這是多么的可悲啊!
水滸傳名著讀書心得篇九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喜歡到什么程度呢?悄悄告訴你,我擁有五種版本的《水滸傳》,小說、文言、連環畫……同一個故事,多種形式的閱讀和講述,讓我從一遍遍的閱讀中,得到了無窮的快樂。當我第五遍讀完《水滸傳》后,爸爸媽媽還專門帶我去了趟梁山,當我摸著除掉王倫的斷金亭,當我坐上宋江的第一把交椅,當我看著書中的故事,在我眼前一一展現,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那么,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這本書講的是宋朝末年,晁蓋帶領劉唐、吳用、白勝等一眾兄弟占領梁山的故事,他們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并召集天下好漢,匯聚在梁山,殺富濟貧,替天行道,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過著義薄云天,瀟灑自在的日子。就這樣,在眾兄弟的共同努力下,梁山慢慢變得強大起來。就在梁山達到了鼎盛時期,不幸卻發生了,受眾人愛戴的大哥晁蓋,不幸中箭身亡。宋江成了梁山的頭領。宋江忠厚,但有些愚忠,他最終帶領兄弟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最后被黑暗的宋朝奸臣毒死他鄉,梁山好漢的故事,就此悲烈的收場了。
梁山好漢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我喜歡足智多謀的吳用,力大無窮的魯智深,呼風喚雨的公孫勝,英俊果敢的武松,膽小如鼠的白勝……這些鮮活生動的人物,不僅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更是影響著我的品格成長。
比如,《水滸傳》中我最不喜歡的那個人,便是宋江。人人都說,及時雨宋江,義薄云天。但在我看來,他卻是懦弱,毫無主見的。細看水滸,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兄弟們拼上性命將賊人捉拿,五花大綁到宋江面前時,宋江毫無例外地,只會做兩件事,第一松綁,第二下跪。就這樣,以把自己低到塵埃里的卑微,換取別人的感動,從而加入梁山。如果說,這一舉動屬于謙卑,那后來的招安,則純屬于奴性。當讀到他把高俅放了時,我心里就出現了農夫和蛇的故事——梁山好漢版。
而《水滸傳》中,我在最喜歡的人,則是打虎英雄武松。他既勇敢又帥氣,面對老虎,果斷中透著智慧。我敬佩武松面對危險時,迎頭而上的勇氣!記得我初學游泳時,教練讓我摘掉水袖,我心里好恐慌,不敢下水,怕自己沉下去。但一想到我心中的英雄武松,心里立刻有了力量。這點小水怕什么?于是,有了現在這個在水中游動自如的我。是的,武松,他總是一次次幫我戰勝生活中的恐懼和困難。
《水滸傳》里的人物,個個有長處,也有短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會繼續愛水滸,愛好漢們,擇他們的善處,從之。將他們的不善處,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