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春共筑抗疫長城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青春共筑抗疫長城篇一
哪里任務重,哪里就有黨的組織
疫情防控吹響集結號。各級黨組織切實履行疫情防控斗爭領導責任,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多個主要職能部門人員下沉一線,同頻共振,鑄就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力量。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組織群眾、宣傳動員的戰斗堡壘作用,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方式,推送防護知識、溫馨提示、行動倡議等信息。線下聚攏群眾、志愿者等一批多元化社會力量,做實做細做深疫情防控宣傳引導,抓實抗疫輿情“心理戰”,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哪里有召喚,哪里就有共產黨員
組織有號召,黨員有行動。廣大黨員干部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猶如“滿天星”閃耀在防疫斗爭第一線。一封封“請戰書”、一份份寬慰信、一顆顆滾燙的心……“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付諸實際的行動!人員摸排、政策宣傳,他們積極引導居民就醫、隔離;發放物資、收集意見,他們全力解決群眾生活困難;錄制視頻、編唱戰“疫”歌曲,他們為居民加油鼓勁;維修水電、代辦瑣事,他們努力做好群眾“貼心人”。關鍵時刻,一面面獵獵飄揚的鮮紅黨旗,一個個共產黨員在危急艱險中的堅毅身影,閃耀著黨性的光輝。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基層干部
疫情大考,重在基層,也難在基層。基層黨員干部關鍵時刻站得起來、豁得出去、沖得上去,為人民群眾筑起牢不可摧的安全防線。聯合各戰線黨員干部包村、包戶,落實人員信息摸排;協調各單位力量落實關鍵點位、重要場所管控管理;做好群眾防控,保障生活重要物資,穩定群眾生活;積極鼓勵企業復工,解決企業各類生產難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做到戰“疫”春耕兩不誤。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基層黨員干部把人民利益舉過頭頂,能打敢拼、攻堅克難,凝聚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力量,他們用實際行動,用心用情為人民鑄就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青春共筑抗疫長城篇二
春意盎然,一幅幅山水畫在七彩五橫大地上緩緩展開,山下揮毫潑墨,山上花開爛漫。恰逢第110個“三八”國際婦女節,而比爛漫山花、盎然春意更美好的是那些奮戰在疫情一線的五橫鄉巾幗英雄、鏗鏘玫瑰。她們詮釋了新時代女性的優秀品質,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靚麗風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巾幗力量。
這個婦女節,注定是個不平凡的節日,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里,到處活躍著醫務人員、基層工作者、巾幗志愿者的最美身影。她們是母親、女兒、妻子,她們更是勇敢的戰士,她們日日夜夜堅守在一線,風雪不歸,堅守責任,她們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畫面定格成這場戰“疫”中,這個春天里最美的畫卷。
從緊張忐忑到踏實堅守,白衣天使實現最美逆行。
她是愛拍照愛逛街的95后,也是在疫情中選擇逆行的白衣天使,她就是鄧代軍,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白林村桐懷組人,就讀于承德醫學院,畢業后一直在某部隊總醫院急診醫學科當護士。
在大年初一,剛端起碗,吃上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就接到了關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通知。她連團圓飯都沒吃完,就匆匆買票,連夜乘動車回京。剛回歸工作崗位的時候,她也很忐忑不安,畢竟沒有應對過這樣突發的疫情,難免會緊張,在和同事并肩作戰幾天后,她迅速調整過來了,笑著告訴我們:17年前全世界保護我們90后,現在該由我們來守護大家了,這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和擔當。
整整一個月,她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作為一線的醫護人員,鄧代軍會直接接觸疑似以及確診的新冠病人,防護必須做到位,厚重的防護裝備在她的鼻梁和臉頰上留下了粗糙的壓痕。但是她從未退縮,也從不后悔,一直在醫院參加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
仔細想想,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罷了。
女主任化身“快遞員”,防“疫”脫貧不斷檔。
當疫情的號角吹響,兒子失去了他依戀的母親的陪伴,丈夫失去了他心愛的妻子的照顧,父母失去了他體貼的女兒問候。而五橫鄉,多了一個默默堅守的防疫工作者,戰疫一線,多了一個無畏無懼的巾幗女戰士。親情在此刻按下暫停鍵,她快步向前,一刻也不愿停歇。
楊冬梅是白林村的女兒,也是五橫鄉唯一的一個女主任。自從大年初一,疫情開始蔓延,她就毅然把小家搬到村部辦公室,輕裝上陣,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有多少真情”。
白天,她騎著綁著宣傳喇叭的電瓶車,入組到戶,循環播放疫情防控宣傳標語,提醒村民不聚集、少出門。同時,還當起了村民“快遞員”,經常給村里的居家隔離的村民代買生活用品。晚上,她和村里的男同志“同排班、同值守”,守好五橫鄉的“東大門”,筑牢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
而在疫情防控呈現向好的態勢后,冬梅主任絲毫沒有松懈,又抓起了村里的扶貧工作,為龍云生態扶貧產業園的復工忙前忙后,謀劃扶貧項目建設,力爭打好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同時,楊冬梅還不忘關懷貧困群眾,經常化身“快遞員”到貧困戶家里走訪看望,給他們送口罩、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物資。“楊大叔,這段時間您就不要出門了,現在疫情防控雖然持續向好,但是咱也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戴好口罩,少出門,不串門,這是口罩,您用完記得給我打電話,我再給您送”,冬梅主任溫聲細語地叮囑著貧困群眾楊大叔。她告訴我們:越是這個時候,貧困戶越不能掉隊,白林是貧困村,我們更要把弦再繃緊一點,才能不落一戶、不落一人,高質量奪取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勝利。她的堅毅讓我看到了千千萬萬戰“疫”在一線的那些扶貧人的身影,真所謂巾幗不讓須眉。
五橫“女神”齊行動,同舟共濟抗疫情。
在五橫鄉戰“疫”一線上,有這樣一群人,以女性獨有的堅韌、細致,堅守在一線,撐起了防疫工作的“半邊天”,她們就是五橫鄉的鏗鏘玫瑰,是“最美”的基層工作者。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注定不會平凡,五橫鄉的女神們,也注定不會平凡。
鄉鎮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作為基層工作者,她們毫不猶豫沖鋒上陣。從大年初三就放棄了休假,沒有周末,沒有假期,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從不抱怨,也從未退縮,經常還要上門接觸從外地回來和有感冒咳嗽等癥狀的居民;她們不論風雪,值守在卡點上,有時候凍得瑟瑟發抖,穿上綠色軍大衣也是披上戰袍,只為護一方平安;她們到處張貼公告、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只為提醒村民做好防護措施,不聚集,不出門,消除他們的焦慮恐慌心理;她們悉心照顧獨居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入組到戶,一遍遍宣傳防疫知識,送口罩、消毒劑等防護物資,讓村民們感受到溫情。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巾幗戰“疫”者。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我們總是以為故事里的是別人,而后才發現那就是我們自己。
在這場戰“疫”中,她們每個人都是那個最不平凡的“自己”,都在毅然決然選擇戰斗,從別人身上窺見溫暖、感受光亮,卻殊不知自己就是暗夜里的光,溫暖了很多人的心。
在這個不平凡的三八婦女節,我想致敬五橫鄉每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巾幗戰“疫”者,此刻,你們就是這個春天里最耀眼的山花,讓我們一起靜待春光,共筑芳華。
青春共筑抗疫長城篇三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疫情的最新動態,揪著一顆心關注著一個個變動的數字。數字是冰冷的,但人心是溫暖的。在冷酷的病毒,也無法冰封人民守望相助的濃濃溫情;再遙遠的距離,也無法阻斷整個國家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沖鋒在前守初心,用堅強的意志筑牢“銅墻鐵壁”。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只有充分認識疫情防控斗爭的嚴峻性、復雜性、艱巨性,才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足準備。只有不懼疫情、奮戰一線,才能真正與時間賽跑,把握抗“疫”最佳時機。面對疫情,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始終保持“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奮斗姿態和“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斗爭定力,關鍵時刻迎難而上、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用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情懷,用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行動,成為最美逆行者,筑牢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讓黨旗在防控疫情第一線高高飄揚。
各行各業擔使命,用過硬的本領答好“防疫考卷”。誠然,此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有無數醫務工作者的最美“逆行”,舍小家為大家,“血痕臉”“紅斑手”“佝僂背”令人淚目;有無數軍隊公安的時刻守護,敬業奉獻發光亮,“每道門”“每條路”“每座城”感人至深;有無數基層工作者的用心用情,逐戶排查全覆蓋,“重了解”“重預防”“重關愛”直擊人心。各行各業的戰“疫”先鋒們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魄力與“站起來能當傘,俯下身甘為牛”的情懷,踐行擔當精神擦亮胸前黨徽,堅守在戰“疫”一線貢獻力量,當好“答卷人”。
全民齊心迎挑戰,用必勝的信心凝聚“硬核力量”。防控疫情越是到最吃緊的時候,越是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堅決摒棄膽怯懼怕、消極懈怠、過分悲觀等負面情緒。人民群眾是戰勝疫情的關鍵力量。疫情面前誰也不能置身事外,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廣大黨員干部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充分展示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擔、沖鋒在前、臨危不懼的光榮傳統和頑強意志,充分體現頑強拼搏的自覺和膽魄,與億萬人民心手相連、同舟共濟,
凝聚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硬核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只要我們勇挑重擔、勇擔重責,堅定信心、守望相助,就一定能筑牢抗疫“長城”,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青春共筑抗疫長城篇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時刻關注疫情形勢,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2月19日北京組工發布了《打贏這場戰“疫”,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這樣做》,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北京作為首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責任重大,決不能有絲毫松懈,黨組織和黨員要積極主動履職,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筑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幫助廣大群眾覺察自身情緒變化,避免焦慮、不安、恐慌等負向情緒擁堵?如何幫助廣大居民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生成正向情緒的路徑?這是基層黨組織在防控疫情工作中面臨的一道難題。北京市東城區景山街道辦社區建設辦公室下沉干部鄧清卿在導師王華春的鼓勵下破題前行,開設了景山居民心情日記打卡群(集體空間)平臺、景山居民心情日記打卡群(個人空間)平臺和景山居民心情日記“云”秀場,較好地解決了這一現實課題。
景山居民心情日記打卡群(集體空間)平臺由下沉干部鄧清卿每日在線上組織廣大群眾相互交流“防疫抗郁”故事和交流展示街道轄區內有文學、文體愛好的居民在“防疫抗郁”期間創作的各類作品。居民每日通過景山居民心情日記打卡群(個人空間)平臺-小程序打卡記錄心情點滴,鄧清卿定期繪制分析居民個人情緒變化曲線。景山居民心情日記“云”秀場由景山居民心情日記打卡群(集體空間)平臺中篩選出優秀原創精品在微信公眾平臺、報刊等媒體實時展播。
景山居民心情日記打卡群和景山居民心情日記“云”秀場建立以來,共收到居民朋友們“防疫抗郁”期間分享的日記類、朗誦類、快板類、書畫類等20余類優秀原創作品1000余件,通過“鄧子炐嶺”微信公眾平臺實時展播20余次,豐富多彩的“云”作品和高品質的“云”秀場受到居民群友們的廣泛好評和北京新聞頻道、北京日報、北京東城等媒體關注。
“云”打卡和“云”秀場從內容上破題:以防疫生活為主題,文化產品更接地氣。“云”上文化園不僅極大的激發了社區文學、文藝愛好者潛心創造文化精品的熱情,還為有文化需求的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精神食糧。“云”成員們紛紛表示:王林平老師分享的心情日記、舞蹈等各類自創作品已成為他們每日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她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是當之無愧的“防疫抗郁”標兵。
“云”打卡和“云”秀場從形式上破題:以“云”平臺為場地,文化種類更多樣。“云”成員孫偉發動地區居民聯誦的《關愛大自然,遠離瘟疫,共建美好家園》節目受到圍觀粉絲秒贊400多個。寇淑云、路玉玲、王景、洪永旺分享的折扇面“壽帶桃花”、“陶藝”、“鐘馗皮影”、“五峰長城”、“雄鷹展翅”、《讓全世界都知道》等各類非遺作品、經典國畫、詩歌被秀場粉絲熱烈追捧。郭春光堅持每日從不同角度、不同崗位抓拍下沉干部和社工戰“疫”日常點滴。他讓廣大居民群眾看到了下沉干部率先垂范、每天起早貪黑為大家守家護院辛勤值守、日夜操勞的“網紅”公仆形象。居民馬秀華說:“咋們群就是一個正能量的大家庭,咋們有個能吃苦受累為大家全心全意服務的群主,咋們要團結一致戰疫情”。
“云”打卡和“云”秀場從體驗上破題:以群眾為主角,文化生活更舒心。通過精心設計“云”秀場“散文隨筆、藝術丹青、舞蹈模特、攝影藝術、民聲訪談‘1+1’、舌尖上的美食”等欄目的展播內容,讓“云”成員享受“民星”級別精神待遇,觀摩群眾享受“私人定制”的高品質生活體驗。“抗疫語絲”中居民朋友留言數百條,條條催人奮進。劉春英奶奶說:“我們辦事處在歷年的工作中都是緊跟黨中央的步伐,積極開展各項工作,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這次錦瓷(鄧清卿網名)組織這個群,也是緊跟當前疫情的形勢,開展的一個有紀念意義活動,辛苦地加班加點,及時編緝做出視頻,給大家看,作為社區工作者,起到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帶領居民群眾抵抗疫情的積極態度,讓我們為錦瓷點贊!一起為‘防疫抗郁’交出優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