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篇一
1、知識積累與疏導:散文詩優美的語言,創作散文詩和朗讀散文詩的知識。
2、技能掌握與指導:欣賞散文詩和朗讀散文詩的技能。
3、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共同點評,發疑解疑,學生互相提問、答疑,發展智能。加強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4、情意修煉與開導:品味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感悟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情懷。
5、觀念確認與引導:對大海的熱愛和陶醉,大海的美麗可愛,充滿青春的美麗,帶給人們無限的幸福和快樂,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認同率達95%。
1、學生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找出文中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品析。
2、從書籍或網絡上收集有關這篇課文的作者屠格涅夫和散文詩的資料。
教師開場白: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科學表明:”白日夢有助于理想的達成。”同學們你們做過夢嗎?學生肯定回答。教師要求學生回憶一次甜美的夢,學生之間可小聲交流,教師與學生也可單獨交流。
佛羅伊德曾說過:“夢是愿望的達成。”生命總是有夢的,哪怕是一棵受傷的樹,也要獻出一片綠蔭;哪怕是一朵殘缺的花,也想獻出全部芬芳。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走進一個美妙的夢境,那就是屠格涅夫寫夢的散文詩《蔚藍的王國》。
1、介紹作者,引導學生注意從人、時、地、事、作五個方面來識記。
投影:屠格涅夫,俄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父與子》《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等。他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于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于細致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2、簡介散文詩
范讀課文,學生看圖片,了解屠格涅夫在夢中描寫了哪些景和人。
大海、島嶼、花鳥、等等
仙女、我和伙伴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有奇妙想象的句子,找出自己最喜歡,認為寫得最優美的語句或段落,體會夢中蘊涵的情感。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1:第四小節,奇妙之處是“頭頂上也是海”。教師繼續提問怎么理解“頭頂上也是海”,并和學生一起討論。
學生2:第七小節,奇妙之處是“用心靈駕駛小船”。教師提問“心靈怎么可以駕駛小船”,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指名學生朗讀這小節,再由其他學生評點,教師指導朗讀方法。
學生3:第11小節。因為有神秘的女人,還會拉你到天堂。教師請該生朗讀,然后其他學生評價。教師再指導朗讀方法。
學生繼續發表看法,說出自己喜歡的語句。
教師點撥,明確本文語言的優美性體現在:
1、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大海中的一切都成了形象化的,人格化的。
2、運用了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語言來塑造大海的形象。
一切景語皆情語。
從這些優美的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呢?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篇二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見過大海嗎?喜歡大海嗎?為什么喜歡大海?今天,讓我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夢中的大海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深情。
板書,并介紹作者。
二、????????????????????? 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速讀課文,注意下列問題
1、積累詞語(劃出生字、詞,圈點出你認為用的特別好的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1、師范讀,要求學生:
1?????? 給生字詞正音
2?????? 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用通俗的語言,解釋標題
3?????? 發現問題(把你不懂的地方劃出來,可以前后互相討論,如果仍有疑問,可提出在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提出下列問題:
1、開始部分的“充滿著蔚藍、光明、青春、幸福的王國”,是什么意思?
2、第4自然節“頭頂上是同樣無邊無際的、同樣蔚藍的海”是指什么?
---------
2、師生探討
“周圍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飄動的風帆、船尾潺潺的水流——
1、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描寫了如此神奇美麗的大海到底要表現什么呢?
學生可各抒己見
2、指導學生朗讀。對開頭和結尾,仔細品味,應該采用何種語氣進行朗讀。
然后指名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讀片斷練習,品味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情懷。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請運用豐富的想象來寫一篇自己曾做過的夢。
蔚藍的王國
屠格涅夫
蔚藍的大海
蔚藍的天空???? 理想的王國
蔚藍的王國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篇三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情懷,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
誦讀法、討論法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見過大海嗎?喜歡大海嗎?為什么喜歡大海?今天,讓我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夢中的大海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深情。
板書,并介紹作者。
二、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速讀課文,注意下列問題
1、積累詞語(劃出生字、詞,圈點出你認為用的特別好的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三、質疑、探討、釋疑解難
1、師范讀,要求學生:
1給生字詞正音
2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用通俗的語言,解釋標題
3發現問題(把你不懂的地方劃出來,可以前后互相討論,如果仍有疑問,可提出在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提出下列問題:
1、開始部分的“充滿著蔚藍、光明、青春、幸福的王國”,是什么意思?
2、第4自然節“頭頂上是同樣無邊無際的、同樣蔚藍的海”是指什么?
---------
學生可通過討論交流,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可適當點撥,歸納.總結,明確答案。
2、師生探討
“周圍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飄動的風帆、船尾潺潺的水流——
四、梳理鞏固
1、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描寫了如此神奇美麗的大海到底要表現什么呢?
學生可各抒己見
2、指導學生朗讀。對開頭和結尾,仔細品味,應該采用何種語氣進行朗讀。
然后指名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讀片斷練習,品味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情懷。
五、知識遷移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請運用豐富的想象來寫一篇自己曾做過的夢。
六、板書設計
蔚藍的王國
屠格涅夫
蔚藍的大海
蔚藍的天空理想的王國
蔚藍的王國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篇四
教學目標:
1、欣賞散文詩優美的語言,理解作者對大海的藝術描寫。
2、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懷。
3、插上想象的翅膀,體味想象的魅力。
教學重點:散文詩優美的語言,以及文中表達的中心意思。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想像和聯想的能力。
教學設想:
1、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
2、教學方法:配景朗讀法,比較閱讀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
3、教具:多媒體課件。
4、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梳理思路,理清結構,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
代表作《獵人筆記》、《父與子》、《羅亭》等
三、自由朗讀,找出生字詞,運用工具書讀準字音,掃清字詞障礙。
四、通讀全文,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朗讀文中的相關片段,
五、請學生談談讀完后的初步感受,教師啟發學生梳理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結構。
(方法:小組討論歸納,共同交流,提出疑問,共同解決。)?
明確:
第1節:抒發對大海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2—6節:寫“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樂的行為。?
7—11節:寫大海上見到的神仙世界?
第12節:再次抒發對大海的熱愛。?
六、齊讀課文(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對本節課的學法及學習情況進行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體味語言,展開想像,比較閱讀,感悟情思。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作業。
(方法:學生回答,共同探討)
這些詞語運用得好,是因為作者運用這些詞語充分描寫了想像中的世界。)
三、品味賞析。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或段落劃出來,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四、互動突破。(如果學生質疑時已探討,可跳過。)
思考討論后明確:是想像。是為了表達對大海的向往和熱愛。
思考討論后明確:這是一種詩意的表達。人的心靈和大海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
五、比較閱讀。
1、作者把大海寫得如此神奇美麗,到底要表達什么呢??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1)表達自己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熱愛。?
(2)贊美美好的青春生活。?
(3)歌頌愛情的美好。?
(4)表達歲月易逝的人生感慨。
2、啟發學生思考:
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哪些想像十分奇妙呢?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拔,然后明確:
3、《蔚藍的王國》和《天上的街市》所想像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多媒體課件放映《天上的街市》,討論明確:?
六、拓展延伸。
1、啟發學生自由想像:
材料:?
以《“神舟”暢想》為話題,口頭表述一下幻想“神舟“飛船的未來歷程。?
七、布置作業。
要求:
(1)要有一定的故事性。?
(2)要明確表達一種思想感情。?
2、閱讀屠格涅夫其他作品。
八、板書設計。
蔚藍的王國????????想像
夢中人:?我 伙伴 女人?
夢中景:大海?小船 仙島 花鳥?
夢中情:青春 ? 快樂 ?? 愛情 幸福?
夢——理想、向往和追求。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篇五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專門設計了一個單元《奇思妙想》,選取的四位作家作品從天上到人間,從事物到人物,從現實到未來,馳騁想象,這些根植于現實生活的想象,飽含哲理,給人啟迪。其中屠格涅夫《蔚藍的王國》是一篇散文詩,通過奇妙的想象,描述了一個美好的夢境,表達了美好的情懷。這是初一學生第一次接觸散文詩這一體裁,本課要求學生能夠初步認識這種文學作品,并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力求使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2、技能掌握與指導:欣賞散文詩和朗讀散文詩的技能。利用率達100%
(教學目標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慮本課教學的思路,有利于課堂教學評估,但是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各教學目標之間是協同和合為一體的。)
對散文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不夠,課文中有些想象描寫不容易理解,課堂教學中容易出現目標偏離。
(一)、“說夢”――導入場景
由做夢說起,要求學生回憶一次甜美的夢,學生之間可小聲交流,教師與學生也可單獨交流。從而引出屠格涅夫的寫夢的散文詩《蔚藍的王國》。
(哪次夢最甜美?讓學生回憶、相互交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形成教學問題場。)
(二)、“說海”――營造情景
由“蔚藍”過渡到大海,教師放一段音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大海,教師指名學生描述。
(這是教學問題場與教學情景場的疊加。教者設置了兩個層次的場將學生緩緩引入投入教學活動狀態。首先是教學問題場引導學生認識“美夢”有哪些特征,學生充滿了個性的理解。其次教學情景場的想象,用語言描述大海,將直觀形象與思維體驗結合了起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從平常狀態進入了教學情境場。)
(三)、初讀課文,進入情境
學生輕聲讀課文,劃出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指名學生回答屠格涅夫夢中的大海有些什么景物。
了解作者筆下的夢中人、夢中景、夢中情。
學生可以自由地理解畫出自己理解的作者筆下的大海,教師選擇向全班展示。
(這是教學問題場、情境場和情境場的嵌套層疊。在這教學活動場中,通過師生、生生的對話、給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利用學生認識的大海與屠格涅夫認識的大海進行對比,學生的情感經歷了沖擊,并對夢中人、夢中景、夢中情有了自己的認識,初步建立起個體意境場。)
(四)、再讀課文,建立意境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喜歡,認為寫得最優美的語句或段落。
學生自由發言,要求運用“我覺得...寫得很優美,因為...”的句式。
師生共同點評。
學生發言過程中教師有選擇的要求學生個別朗讀,并作出朗讀指導(可范讀)。
教師適時點撥體裁特點,提醒學生注意散文詩語言優美的特點。
(進一步品讀課文訓導操練,給學生表達思維的機會,學生把自己的`感悟融進朗讀中,形成教學情景場、教學情境場與個體意境場嵌套層疊,大海的美妙在每個學生的腦海里形成個體意境場各不相同,但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是一致的,個體意向場初步建立。)
(五)、三讀課文,形成意向
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答疑,也可讓學生互相提問、答疑。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四周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蔚藍的海,頭頂是......海”,這句話怎樣理解。
討論明確:這里是通過想象對大海進行描寫,在夢中,大海、藍天、作者已經融為一體。
2、既然是“我的伙伴”,為什么我卻不知道“是些什么人”?
3、“并不是風在推動它前進;駕駛他的是我們自己無憂無慮的心靈——我們心中稍一動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飄到哪里去,他像是有生命的東西,完全聽從我們的使喚。
駕駛小船的不是風而是心靈,這可能嗎?你是怎樣理解這種現象的?
討論后明確:駕駛小船的不是風而是心靈,隨著人的心意前進,人們的心靈在大海上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
4、“周圍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飄動的風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傾訴著愛情,傾訴著無比幸福的愛情!”
討論后明確:這里用擬人的手法,表現大海的美麗可愛,充滿青春的美麗,帶給人們無限的幸福和快樂,表達作者對大海的熱愛和陶醉。
這里的愛情指理想。
5、第11小節“她”指什么?
指理想。天堂指蔚藍的王國,理想拉著你的手,走向永不衰敗的天堂。
(學生自由的表達是新課標對學生學習語文所追求的個性化境界。這里教者引導學生自由地表達,并預見學生可能碰到的學習障礙和生成的問題,很好地處理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發揮協作精神,進行合作學習,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這活動過程中個體意向場將進一步加強。)
回憶自己一次甜美的夢,并加以想象,以《我夢中的___________》為題,說幾句話,描寫夢中美好的情景,表達美好的情懷。
有表情的朗讀課文;
課后練習三
展開想象,你認為理想的“蔚藍的王國”里還應該有什么景物?完成課堂上的畫(可在課堂上畫的圖上添加)。給自己畫的圖畫配上文字說明,要求語言要優美。
學生可進人網絡查閱歷代文人墨客贊大海的文章、詞句.并誦讀交流。
(學生積累了海之人、海之景、海之情的理解,再加上大量關于海的討論,體驗在加深,認識在加深,價值觀的認同,情感的激發,這時回憶起的最甜美的夢可能已不是剛上課時回憶的那個夢,教學問題場、教學情景場、教學情境場、個體意境場和個體意向場的五場嵌套層疊,個體意向場積蓄的能量達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于是表達也就順理成章了。)
蔚藍的王國 夢中人 我 伙伴 女人
夢中景 大海 小船 仙島 花鳥
夢中情 青春 快樂 愛情 幸福
學生姓名(略)
讓新課程下的學習方式走向常態
一、實驗課的過程回顧
這次,我參加了市教研室舉辦的初中課程改革培訓班的學習,聆聽了領導和專家的報告,對課程改革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我也承擔了一堂教學實驗課《蔚藍的王國》的教學任務,通過幾次試講,深感受益匪淺,自己對新的課程標準下語文課堂教學作了一些嘗試,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喜悅,對此進行總結與反思,可以使自己加深對課改的認識,也可以為廣大同行提供借鑒。
《蔚藍的王國》是俄國十九世紀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詩。課文以奇特的想象描述了一個美好的夢境,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情懷。這是初一學生第一次接觸散文詩這一題材,教材的編者將它放在《奇思妙想》這一單元,所以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課堂教學三維五個方面的目標,綜合確定為“體會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感悟作者的美好情懷,學習運用奇妙的想象”,作為核心目標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然而在具體實施時,分立的三維五個方面的目標容易突兀地呈現,實施過程中容易零散化,對執教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一輪試講時,我基本上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以散文詩的知識點為中心,著重于字詞句章的分析,教法上主要運用的還是過去的傳遞性教學方法。設計了“作者介紹導入課文——范讀課文,理清結構——分析段落,賞析句章——總結課文,掌握寫法——課后作業,誦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方式。課后,學生反映學習積極性不高,基本上屬于被動接受,對課文的感悟不深,聽課的老師也反映課堂氣氛沉悶,不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我自己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覺得問題的根源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舊理念束縛了自己,以知識點為中心的教學偏離了新課標提倡的三維目標,方法上單向傳遞,師生缺少交流。第二輪試講,我和備課組的老師們進行了反復討論,以“設置情景、雙向交流、多邊活動、賞讀感悟”為指導思想,設計了“說夢——設置情景、說海——導入課文、賞讀——品味語言、感悟——體會情懷、質疑——互助探究”的教學思路。試講以后,學生和教師的反映都很好,氣氛活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不是死板的接受,而是主動探究,這樣就由傳遞性教學向研究性教學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在評課過程中,我和備課組的老師們同時感覺到,學生之間的多邊合作還缺少合適的平臺,研究性學習強調的就是探究和合作,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成為課堂的“局外人”。另外,本課作為“奇思妙想”單元中的一篇,應該體現單元教學的整體性,這次試講對學生想象力的開發還比較薄弱,需要加強。因此,我又進行了第三次試講。這一次,我增加了小組學習,根據課文中的問題大部分屬于開發性的特點,將質疑答疑交給學生自己完成,增強了學生探究和合作的意識。我還設計讓展開想象,用畫筆描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國。這次試講的效果又比第二次更好,學生反映熱烈,測評的各項指標比前兩次都有提高。三次試講,三個臺階,使我親身感受到課改帶來的課堂教學的變革。
二、對幾個問題的反思與探討
1、關于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 新課標強調不再以知識點為中心組織教學,而是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三維目標要么淪為標簽式的口號,要么被曲解成空泛的目標。前者對傳遞性教學稍加改良,貼上三維目標的標簽,實則為“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后者課堂看似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實則學生一無所獲,語文不再“姓語”。我在上這堂實驗課時,和同行們多次就此問題進行討論,認為首先要明確語文要“姓語”,再熱鬧的課也不能離開知識的積累和語文素養的提高。但這個“語”是大語文的語,我們要關注三維目標的每一個維度,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可取的。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學生對散文詩優美語言的品味、記憶、積累和對美好情懷的認同、感悟、體驗是不能機械的分割的,而大膽豐富的想象又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這些教師都關注到了,學生對散文詩這種文體知識對掌握比單純的被動接受要牢固得多。
2、關于預設與生成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我在這次實驗課中也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三次試講,沒有一次的進度是一樣的。但是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偏離教師的預設軌道,從而影響教學進程。比如在第二次試講中,學生質疑時提到文中的“女人”、“她”到底指誰,結果眾說紛紜。我沒有打斷學生,而是讓他們盡情交流,最后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但這樣使得我準備好的一個教學步驟沒有能夠進行。課后備課組的老師們對此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也是各抒己見。大部分老師認為課堂教學不再是簡單地把“明確的預設任務以及對預設任務的完成”作為一堂“好課”的標準,課堂教學應當是與景俱進、動態生成的。
3、關于多媒體教學 在本次實驗課過程中,一開始我曾經想采用多媒體教學,為此也進行了課件設計。備課過程中,我和備課組的老師們進行了討論,大部分老師都認為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規律,文學形象不能直接訴諸于感覺知覺,它必須以文學語言為中介,通過再造性想象才能把課文描述的形象再現出來。對于本文來說,這是一篇充滿神奇想象的散文詩,如果簡單地把作品的形象直觀的展現出來,學生就少了感悟和思維的余地。所以,用不用多媒體,關鍵要看是不是能夠啟發學生思維。本課沒有采用多媒體,只是在朗讀時加上配樂,意在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驅遣想象,引導入境,創設情景,從而使學生體味作品深邃意蘊和內在美。
三、對改變學習方式的幾點認識
通過這次實驗課,我對改變學習方式的認識不斷加深,對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新課程下的學習方式具有開放性 新課程下學習方式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其目標具有開放性。新課程下學習方式面向整個學生的生活世界,其內容具有開放性。特別重要的是,新課程下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具有開放性。
2、 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具有生成性 新課程下學習方式注重課前的精心設計,注重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成性目標”的價值。課堂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根據預定目標的機械裝配過程。生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興趣,加深認識,深化體驗,而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有方向、更有成效。
3、 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具有整合性 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大語文”的觀念,符合人本主義及素質教育的要求。首先要把課文當作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而不是物化的東西。像《蔚藍的王國》這樣優美的散文詩,一定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絕不能成了一堆破碎的殘片。文章的意境、作者的情感會湮沒在機械瑣屑的分析中。其次,要開發語文課堂教學的資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生活作為資源。再次,學科的整合也新課標下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我在這次實驗課中,運用了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手段和知識,對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以上是我由一堂實驗課印發的思考和體會,相信隨著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不斷深入,自己對語文教學改革的認識還會不斷加深。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篇六
1、在閱讀中理解文章對大海的藝術描寫。
2、品味、感悟散文詩的優美的藝術和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學重難點
1、感受作者在文章當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二、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對大海的藝術描寫。
2、感受作者在文章當中寄托的美好情懷。
三、教授新知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或者范讀課文。
2、你從剛才的朗讀中了解到了什么?
3、你有哪些疑難問題?
學生暢所欲言。
(二)朗讀課文,把握內容。
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蔚藍的王國的?
1、朗讀課文。
2、小組討論歸納。
3、共同交流
4、再次質疑,共同解決。
明確:一(1)抒發對大海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二(2—6)寫“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樂的行為。
三(7—11)寫大海上見到的神仙世界
寫人寫海,以寫海為主。文章著力描寫了一個海上的神仙世界。寫海島,寫鳥,寫花,寫“女人的聲音”,寫眼睛會閃出亮光,臉上會現出笑容的他,把一個充滿神奇,充滿美,充滿愛的世界寫的真正如天堂一般。我們不能不陶醉于作者筆下的大海,也不能不折服于作者的語言魅力。
四(12)再次抒發對大海的熱愛。
(三)精讀課文,鞏固理解
1、“并不是風在推動它前進;駕駛他的是我們自己無憂無慮的心靈——我們心中稍一動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飄到哪里去,他像是有生命的東西,完全聽從我們的使喚。
駕駛小船的不是風而是心靈,這可能嗎?你是怎樣理解這種現象的?
思考討論后明確:連續寫天空、海洋、風帆、潺潺流水等一些沒有生命的東西在傾訴愛情,作者是運用擬人的手法表現大海得可愛,充滿了青春的魅力,帶給人們無限的快樂和幸福,也表現了作者對大海的熱愛和陶醉。
(四)小結
從剛才的學習中,你覺得的那些地方寫得比較好?為什么?
四、作業?
第二課時
一、學習要點
1、奇特的想象
2、優美的語言
3、比較閱讀
二、新授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思考:蔚藍色的王國》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討論明確:
不同之處:《蔚藍色的王國》通過想象所描繪的內容是生活中的確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過想象所描繪的內容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前者是以“虛”寫“實”,后者是以“虛”寫“虛”;《蔚藍色的王國》所描寫的想象比較具體,內容比較豐富,《天上的街市》所描寫的想象世界,只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細節進行簡筆勾勒,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更大。
(二)進行朗讀,體味語言
說這些詞語運用得好,是因為作者運用這些詞語充分描寫了想象中的世界。
(三)繼續朗讀,理解主題。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1、表達自己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熱愛。
2、贊美美好的青春生活。
3、歌頌愛情的美好。
4、表達歲月易逝的人生感慨。
(四)比較閱讀
老人
陰暗艱難的日子來臨了……
怎么辦呢?痛惜?悲傷?與己、與人,這都毫無用處。
在那枯萎、虬曲的樹干上,樹葉變小變稀了,可是依然那樣翠綠。
你也收縮起來吧,走向內心,沉緬于自己的回憶之中吧——在那里,在凝神沉思的心靈深處,你往昔的、只有你一個人理解的生活,將會在你面前現出他那芳香的仍然新鮮的綠意,閃現出春之愛撫與活力!
但要警惕呀……可別朝前看,可憐的老人!
1、朗讀。
2、討論交流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篇七
1.比較《蔚藍的王國》和《天上的街市》的異同之處。
2.感受作者在當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3.總結散文詩的寫作特色。
1.感受作者在當中寄托的美好感情。(重點)
2.總結散文詩的寫作特色。(難點)
一、新課導入
《蔚藍的王國》體裁上屬于散文詩。所謂散文詩,是兼有詩歌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樣式。形式上,它有散文的特點,不講究分行排列和押韻;本質上,它屬于詩,有詩的和幻想,給讀者美感和想象。這提示我們,在欣賞的過程中,要運用想象,注意字里行間作者所傳達的情感。
二、自主預習
《蔚藍的王國》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明確:相同之處:兩者都描寫了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寄托了作者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象中的世界和現實中的世界作對比。不同之處:《蔚藍的王國》通過想象所描繪的內容是生活中的確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過想象所描繪的內容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前者是以“虛”寫“實”,后者是以“虛”寫“虛”;《蔚藍的王國》所描寫的想象比較具體,內容比較豐富,《天上的街市》所描寫的想象世界,只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細節進行簡筆勾勒,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更大。
三、合作探究
(一)主題歸納
屠格涅夫運用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語言來塑造神奇美麗的大海形象,抒發心中對美、對大自然、對幸福、對青春、對愛的無比崇敬和向往,景與情緊密結合,富有感染力。蔚藍的王國是作者想象中的大海,在這個王國中沒有煩惱、痛苦、憂患、壓迫、災難,有的只是快樂、幸福、自由、美麗和溫馨,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環境,同時也隱喻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二)美點尋蹤
1.用詞貼切。誦讀本文時,我們能夠體會到屠格涅夫那優美華麗、富有自然色彩的語言風格。這與作者所掌握的豐富詞匯,以及對詞語貼切而靈活的運用分不開。如,開頭用“蔚藍”“光明”“青春”“幸福”一系列形容詞來抒發對大海的向往、熱愛、贊美之情,這些詞并不新異,但用在此處十分貼切,既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又能給讀者以情緒上的感染。再如,寫仙島那一段,更是顯示了作者豐富的詞匯積累和高超的語言能力,從視覺、嗅覺、感覺、聽覺,多層面多角度給讀者以沖擊,讓人心馳神往,沉醉其中。
2.善用修辭。“我只看到四周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蔚藍的海,海面上閃爍著金鱗似的細浪,頭頂上是同樣無邊無際的、同樣蔚藍的海——在那兒,和煦的太陽愉悅地露著笑臉。”這句話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陽光親切地照耀大海,大海微波蕩漾,金光四濺的動人景象,表現出作者對蔚藍王國的無比喜愛。再如“周圍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飄動的風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傾訴著愛情,傾訴著無比幸福的愛情”,連續“傾訴”兩遍,運用擬人、反復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蔚藍的王國的熱愛和陶醉。多種修辭手法的妙用,讓顯得靈動活潑,耐讀耐品。
3.結構嚴謹。文本的開篇明確地告訴了讀者,“蔚藍的王國呀!充滿著……在夢中”。而結尾處又再一次提醒讀者,“蔚藍的王國呀!我看見過你……在夢中”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真實地告訴人們一個關于“蔚藍的王國”的完整夢想。反復強調,是夢境,而非現實,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作者這樣的安排,使顯得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4.虛實結合。用虛設物境來寓情寓意,是本文也是屠格涅夫的散文的一個特點。這個夢越美好,就越強烈地表現了對于夢中那種生活的熱切追求,對自由、愛情誠摯的向往。因為現實生活中缺少這些,作者才會有如此強烈的渴求。顯而易見,這個美麗的夢境,藝術地傳達了他對現實生活的強烈的不滿情緒——以美景、樂景來寫悲哀與憤懣。但作者自始至終都是將美景、樂景放在前臺,使得全文色調明快,氣氛和諧。而傷感與憤懣一直隱藏在背后,只是在開頭與結尾處點化暗示。
四、板書設計
美夢尋蹤
用詞貼切
善用修辭
結構嚴謹
虛實結合
理想生活
五、課外拓展:給大家講一則關于屠格涅夫的小故事。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志。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為《童年》的小說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作者,對其作品鐘愛有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撫養照顧長大的。于是,屠格涅夫幾經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手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稱贊你。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涂鴉寫篇打發心中的寂寥的,沒想到得到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名家的話一下子點燃了青年人心中的火焰,使他找回自信,尋找到了人生的價值,于是他一發不可收拾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文學家、思想家。這個人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熟知的列夫托爾斯泰。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篇八
1、欣賞散文詩優美的語言。
2、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懷。
3、體味想象的魅力。
1、研讀法:這篇課文描寫蔚藍的王國,運用了許多形容詞,體會這些詞的好處。
2、賞析法:體味想象的魅力,進入“蔚藍的王國”,體會迷人的意境。
1、屠格涅夫的圖文設計。
2、幾幅關于“蔚藍王國”的圖片。
:一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不妨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蔚藍的天,蔚藍的地,蔚藍的大海,你們——一群快樂、幸福的年輕人,駕著一條精美華麗的小船,在蔚藍的大海上隨風漂流。周圍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飄動的風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傾訴著愛,傾訴著無比幸福的愛——————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迷人的幸福的情景啊!這就是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筆下的“蔚藍的王國”。現在就讓我們進入“蔚藍的王國”,體會一下這迷人的意境吧!
二、板書課題,簡介作者。(配圖介紹)
三、范讀,學生圈點優美的詞語。(配音,配景)
四、欣賞閱讀。
1、學生自由閱讀。
2、想象交流,整體感知。
3、體會語言的優美生動。(主要是一些形容詞用的好,如:蔚藍、光明、青春、幸福、精美華麗、年輕、快樂、和煦、愉悅、爽朗、愉快、精美絕倫、五彩繽紛、甜滋滋——————,這些詞充分描寫了想象中的美好世界)。
五、比較閱讀。
1、投影《天上的街市》,學生朗讀。
2、比較想象的異同。(相同之處是兩者都描寫了想象中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象中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作對比。不同的是:《蔚藍的王國》通過想象所描寫的內容是生活中的確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過想象所描寫的內容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前者可以說是以“虛”寫“實”,后者是以“虛”寫“虛”;《蔚藍的王國》所描寫的想象中的世界比較具體,內容比較豐富,《天上的街市》所寫的想象世界,只是抓住典型的細節進行簡筆的勾勒,留給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
六、遷移閱讀。
仿照第8段口頭作文:我走在美麗的天街上——————
七、學生自主默讀,討論課后練習。
八、布置作業:仿照第10段,充分發揮想象,用常見的景物傾訴自己心底的愿望,2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想象:(在夢中)夢中人夢中景夢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