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新聞稿結尾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主題班會新聞稿結尾篇一
歡樂的游戲拉開了分享會的序幕,社工邀請大家品嘗甜、酸、苦、辣、咸五種不同味道的五道“小菜”,由此引出五味人生的分享。
第一道菜:甜。甜蜜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味道,甜蜜的感覺是人生的美好經歷。年逾80依然神采飛揚的李姨跟大家分享道:“我感覺晚年生活是甜蜜的,退休后有社會保障,節目也豐富,就像剛才品嘗的曲奇一樣有一種甜到心里的感覺。”麥叔也分享說:“以前年輕的時候一個月只拿10幾塊的工資,從來不會想象到今天的日子會這么好!”也許正因為他們經歷了太多艱苦歲月,才會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甜。
第二道菜:酸。酸酸溜溜的味道,容易勾起一些心酸的故事浮上心頭。走過人生風風雨雨的馮叔很樂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從艱苦的兒時歲月到上山下鄉的青春時光,從當老師被批到后來被“五顧茅廬”在45歲當上校長。他還特別跟大家分享參加“1078”部隊的故事(1代表扁擔、0代表草帽、7代表鋤頭、8代表兩對籮)。馮叔的經歷就像一本內容豐富歷史書,人生百味盡在其中,讓人聽后感嘆時代變遷、歲月蹉跎。雖然講述心酸的經歷,但是馮叔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引起大家的陣陣笑聲,憶當年不禁笑中有淚。
第三道菜:苦。有些食物入口時覺得苦,慢慢品嘗卻變成甘甜。意猶未盡的馮叔繼續分享:“從艱苦的歲月中一路走來,現在慢慢品嘗到了苦盡甘來的味道。”艱苦的歲月磨練出他們這一代人堅毅的生命力和頑強的抗逆力,最值得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學習的。
第四道菜:辣。嘗過了火辣辣的味道,馮姨和大家分享了一段生氣的經歷。
第五道菜:咸。如果吃了很咸的東西后別人遞上一杯水,你會感覺到擁抱整個夏天般的清涼。有時候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關心的眼神,一個隨意的電話,都可以讓人感到開心和溫暖。兩位退休的易老師和麥老師都和我們分享了他們和學生的故事。
在老人節這個特別的日子,40多位長者共同暢談人生,回憶人生甜酸苦辣咸百種滋味。感人的故事、溫暖的回憶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般滋潤著大家的心田。通過生命故事的互相分享,互相聆聽,長者在回憶中重新尋找自我價值,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主題班會新聞稿結尾篇二
為進一步響應市政府號召,大力推進家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努力倡導“綠色社區低碳生活”科學理念,為了向轄區的小朋友們宣傳正確垃圾分類、低碳環保的理念,萌發小朋友的環保意識,愛護環境的習慣和自覺性,環保無小事,應從小抓起。
街道城管科特組織了本次垃圾分類主題活動,把垃圾分類的正確理念帶到我們德勝幼兒園可愛的小朋友的身邊。
10月25日下午,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員帶著特地為本次活動準備的小道具、小獎狀及小禮品等來到了我轄區的德勝幼兒園。
一進入園區,孩子們天真的笑容,如鈴鐺般的笑聲感染了我們,仿佛我們瞬間也回到了小時候。
這次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安排了豐富的內容。
首先,幼兒園的陳老師帶領著孩子們整齊有序地來到多功能教室坐好,觀看了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
在觀看的途中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盯著大屏幕,每當宣傳短片出現我們垃圾分類4個可愛的卡通人物時候,小家伙們就特別開心。
觀看完短片之后,陳老師在講臺上,以實物與道具相結合的方式與小朋友們進行互動問答,坐在孩子們身后的街道及社區的工作人員心里感嘆,他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遠遠超出了我們想象的程度,孩子真的很不錯,遠比大人們還要清楚怎么樣正確的進行垃圾分類。
隨后,要進行小游戲的比賽環節,我們就把陣地轉移到園區的小廣場上。
老師把一塊塊標注著各種垃圾的小展板打亂鋪在地上,小朋友們分成4組站成排,在5米開外的地方對應放著四種顏色的分類垃圾桶,我們街道及社區的工作人員作為比賽評委,依次分組看哪個小朋友可以又快又準確的把“垃圾”投放正確。
比賽中,小朋友爭先恐后,開動著小腦袋,眼睛盯著地上的小展板,一看到自己需要的,就立刻拿起,朝著對面的垃圾桶跑過去,把“垃圾”扔進桶內。
比賽結束后,有10名小朋友憑著他們掌握的垃圾分類的知識贏得了比賽。
最后城管科的方凌華科長和方在元副科長為我們的贏得比賽的小朋友們頒發了“環保小先鋒”的獎狀及獎品,并且囑咐他們回家以要后跟家長們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大家一起來行動。
此次垃圾分類主題月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讓我們的工作人員與孩子們一起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如何正確的進行垃圾分類。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將把此項工作推廣到各個社區中,發動學生,帶動家庭、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大家用雙手撿回綠色的希望,用行動創建文明杭城。
主題班會新聞稿結尾篇三
在班會的開頭,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蔡俊佳新同學加入國貿本三班的大家庭。在這愉快之際,班長向同學們提出了新學期的四個目標與計劃:第一,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第二,學生以學為本,力求班級整體成績更上一層樓;第三,豐富課余文化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第四,通過大家的努力,爭創先進班級。
班委代表林穎超同學向全班總結了上學期的班委工作,“付出了不一定有收獲,但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收獲”。非班委代表陳萍同學以自身經歷向班委提出了要多聆聽同學們的聲音,給予同學們鼓勵與肯定的建議,同時號召同學們要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在學習和生活上發揚互助精神。
“有多少差距就要付出多大努力。”吳翠萍老師提醒同學們考取各類證件的相關事宜,寄予同學們努力學習,為自己的前途而奮斗。
輔導員張俊老師再次引用大一開學時曾說過的“每一個同學都是一張白紙”的比喻,要求同學們為自己負責,利用剩下的大學時光,為自己描繪一幅美麗的圖畫。同時,他特別感謝學習導師吳翠萍老師在這一年為三班作出的努力與貢獻,在場的吳翠萍老師不禁落淚。
新輔導員陳偉賢老師,簡單的自我介紹后,向同學們介紹了接下來一系列的方針和計劃,例如舉行宿舍座談會、成立考研小組等。
接學院通知,我班將推薦兩位同學進行黨課學習,經過公平公開公正的一輪投票,周志祥和鐘麗麗同學以最高票數獲得了推薦的名額。
最后,班會還為獲得綜合測評學生獎學金一、二、三等獎的12名同學,“優秀學生干部”榮譽的兩名同學,“優秀學生”榮譽的6名同學,文明宿舍,期末成績班級前十名的同學頒發了獎狀和獎品。
主題班會新聞稿結尾篇四
垃圾的分類就像開汽車,新手就“剎車油門分不清”。有一些人也像這樣連垃圾都分不清,把可回收垃圾放進不可回收筒,把有毒物質放進了其他垃圾筒。
這次,我教給大家垃圾的分類,有的人問我:“為什么要教我們?我們不是都會了嗎?”那是因為有人還是不知道什么垃圾是屬于什么類型的。
可回收垃圾,大家最耳熟的垃圾類型,可以回收利用,如紙張,瓶子,塑料等物品,是在工廠中加工后就可以再利用,筒為綠色。
不可回收垃圾,大家也很耳熟的又一種垃圾類型,不可回收利用,如血制品,動物骨頭等之類的,別名叫其他垃圾,筒為灰色。
有害垃圾,它是一種有毒或有輻射的垃圾,分為電池,馬達,電線,醫療垃圾等一切對人體,動物和植物生長有害的就是有害垃圾,筒為紅色。
有一次,一個醫生不小心把一小袋艾滋病患者的血丟進了可回收垃圾桶時不小心打開了,后來有一名清潔工因為在清理那一只可回收垃圾桶時,手指不小心伸進了那只袋子里,導致那位清潔工染上艾滋病而死。
所以,大家不要像“剎車油門分不清”似的亂丟垃圾進垃圾筒了。
主題班會新聞稿結尾篇五
辯論賽由8位辯手參加,正反雙方個四名,辯手是在班里隨機抽選的。辯論賽開始,首先由主持人宣布辯題,介紹正反雙方辯手及比賽規則,接著就進入陳詞階段,盤問階段……
辯論賽從一開始就十分精彩,正反雙方摩拳擦掌,使得辯論現嘲火藥味十足”。正方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論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先成家后立業,一:正反認為“家”能給人們精神上的慰藉和歸屬感,組建家庭可以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憑借家的慰藉和歸屬感能讓夫妻雙方去追求高層次上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價值的完成。二:人是有適婚年齡的,人應該遵循生理上的自然規律,立業相對于成家而言在時間的期限上和標準的選擇上是模糊的,如果堅持先立業,那么成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難以保證在適婚年齡結婚,在適育的時間生育,一旦錯過時機將會對自己和孩子產生深遠不利的影響。三:從個人對社會的義務看,首先就是每個人應該為社會的發展和延續做出貢獻,組建家庭,生兒育女不僅承擔了人類文明傳承的義務,延續了生產力,推動了可持續發展,更是對社會義務的履行。反方也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一;只有先立業才能為組建家庭打下物質基礎,如果沒有物質基礎作為保障,就難以保證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二;成家以后有好多事情需要面對,由于在沒有立業的基礎上就成家了,無論是個人的歷練,還是社會關系網的編織都還沒有完成,往往這些事情會成為事業的絆腳石。
第三:現在國家在提倡晚婚晚育,先立業后成家在某種程度上響應了國家號召,于國于家有益。
經過你來我往幾個回合的“交鋒”正反兩方依然難分勝負,此時已經到了觀眾自由提問時間。辯手們在臺上激烈的爭辯,臺下的“觀眾”也紛紛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整個辯論賽場氣氛十分的活躍。
最后由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果,主持人首先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支持人說:今天的辯論賽難分勝負,結果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利用這次機會把大家聚在了一起”。
由于同學們這學期都進入了大三,大家能明顯感受到的是學習負擔的加重,同時也能隱約看到就業的壓力,這次班會就是想讓大家聚在一起,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增進大家對班集體的感情。最后主持人也希望大家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里用心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以后的就業和自己的未來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矗
主題班會新聞稿結尾篇六
為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在即將面臨的考研和工作上,幫助同學們掌握更好的備考方法和求職技巧。金融1306班于5月24日上午10:30在11棟506教室舉行了“考研、就業經驗交流”主題班會。參加本次班會的有:金融1306班全體同學、班主任李萍老師、輔導員王巧鳳老師以及四位12級金融畢業生。
此次班會以考研就業為主要討論話題,旨在為同學們解決當前面臨的生涯道路的選擇難題。
班會以班主任李萍老師為同學們講述自己的求學經歷作為開端,告訴我們一定要規劃好自己的人生,特別是在大三這一年,
緊接著,四位學長紛紛上臺發言分享自己的經驗。其中有已經就業的吳安林,他講述了自己求職的相關經歷,并向同學們分享了關于制作簡歷、求職面試的技巧。他還強調:“撰寫簡歷時一定要針對性的展示‘自己能干什么’,并主動去吻合‘企業需要什么’,來實現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雙贏’的目標。"
在考研方面,程俊樺作為跨考成功的代表,就其成功跨考考入中南財大政法大學的經驗在復習規劃和備考心態上給予了有效指導。另外,在針對本專業的備考上,由分別考入華科和華師金融專碩的鎮浩楠和鄭光耀為同學們分享他們成功的考研經驗,在擇校和復習方法當面為同學們給予了良好的建議。他們以自己的成功的經驗來告誡考研人:考研的路上,一定要學會忍受孤獨,不管前面會遇到什么,考研的決心一旦作出就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個人分享之后,進行了問答環節,針對每個人在考研和就業當面的問題展開了自由發言討論。四位學長面向同學們成排而坐,同學們就自己目前所困擾的問題紛紛向他們交流,在吸取經驗之中也逐漸明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最后,團支書武翔宇同學搜集大家的意見,以備召開班委會制定更好的班級和學風建設方案使用。
會后,李萍老師對此次班會進行了總結,她說到,此次“考研、就業經驗”分享主題班會的開展,使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有了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更加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規劃,明確了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起到了加強班級學風建設和創建和諧校園的良好效果。
主題班會新聞稿結尾篇七
生活中垃圾隨處可見,雖說“垃圾”對人們的健康會帶來不良影響,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
但是,如果大家能對“垃圾”進行分類,管理好生活中的“垃圾”,就會有益身心健康,保持環境的潔凈。
為了了解“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也了解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龍南幼兒園的師生及家長們進行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主題環保活動。
本次活動的形式有:在班級宣傳欄中張貼宣傳資料、開展親子制作變廢為寶小制作、各班開展環保教育活動以及進行日常的垃圾分類活動。
特別在環保教育活動中,孩子們受益很大!了解了紙類(報紙、傳單、雜志、舊書、紙板箱及其他未受污染的紙制品等)、金屬(鐵、銅、鋁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及其他玻璃制品)、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橡膠及橡膠制品為可回收的垃圾。
也了解了電池、廢舊電子產品、廢舊燈管燈泡、過期藥品、過期日用化妝用品等為不可回收物品。
孩子們明確“垃圾”性質后,希望逐漸形成將垃圾歸類投放指定垃圾箱的好習慣,也將這一好習慣延伸到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當中,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周邊的人!
通過垃圾分類的環保教育活動,讓幼兒、家長、老師以及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處理生活中的垃圾,加入一起保護環境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