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底兩萬里》讀后感700字
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700字篇一
——題記
《海底兩萬里》(作者【法國】儒爾·凡爾納),我剛碰到這本書的時候,就像受到了什么指引一樣,莫名的產生了一種急不可待的想去讀它的沖動感。在書中,我曾不止一次被作者那靈動的筆寫下的那艘承載著尼摩船長靈魂的傳奇潛艇帶進了那從未聽過,見過的大海深處。書中尼摩船長帶大家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后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渦中。整個航程共8萬公里,沿途中那壯觀的沙丁魚群、驚心動魄的海底狩獵、奇珠異貝等,形成一條無形的鎖鏈,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牽動了我的思想,甚至控制了我的靈魂。使我就在那令人向往又危機四伏的大海里頭,那深海景色就出現在我的眼前。
想到這兒,我不禁幻想如果將來自己能夠有幸當上潛水艇的船長,駕駛著潛水艇游遍四海、與魚群共同在大海里穿梭!那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哪!
讀完整本書后,心滿意足的我發自肺腑地贊嘆大海,大海是多么的美麗和多么的`神秘!也許,大海就是憑借這兩點才讓我們人類對大海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的吧!
從古至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從未停歇,探索海洋的工具也越來越多:從簡陋的木船到豪華的游輪,這千百年來,我們人類都不曾停歇對神秘大海的探索。
但是,以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探測那海平面以下幾千米甚至幾萬米的深海里有著什么,我猜想:可能是幾百米的巨大的烏賊,可能是長相奇怪的魚,也有可能是其它未知的奇特生物,對此,人類是一無所知的。
這,就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想知道海平面下幾萬米的黑暗中有著什么,那,就去問大海吧!”
——后記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700字篇二
這幾天,我發奮讀書,終于在三天之內把《海底兩萬里》這本有趣的科幻小說給看完了。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法國大名鼎鼎的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他于1828年生于法國西部,1905年逝世。在儒勒·凡爾納的寫作生涯中,他創作了《氣球上的星期五》、《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六十多部作品。成為了全世界作品被翻譯最多的名家之一,還被譽為“世界科幻小說之父”。
這本書寫的是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他的伙伴們跌跌撞撞地進入“鸚鵡螺號”潛水艇,跟隨尼摩船長從太平洋出發,經過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了許多罕見的海生植物和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斗等種種險情,更加深入了解神秘的海底。但經不住伙伴的`勸說,逃離了潛水艇,回到了伙伴們日思夜想的家鄉。
這本書的最富有神秘色彩的無疑是尼摩船長了。他設計并建造了一艘名叫“鸚鵡螺號”的潛水艇,駕駛它在海洋深處四處冒險。他擁有一個美麗的海底花園,各種神秘奇妙的迷人花朵,數不勝數,琳瑯滿目,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他擁有一個寧靜的海底公墓,埋葬“鸚鵡螺號”潛水艇上的不幸遇險的船員。他擁有一個茂盛的海底森林,許多海木在幾千米深的海底茁壯地生長,小魚、鯨、章魚、水母、小蝦、鯊魚自由穿梭。
其中讓我感到刺激驚險的非“屠殺”一節莫屬了,當潛水艇撞擊美國軍方的“林肯號”時,一陣形猛烈的震動傳來,整個“鸚鵡螺”號從戰艦橫穿而過!戰艦一分為二,戰艦上的長官與士兵紛紛掉落海中……
這本書讓我更加喜歡神秘莫測的海底!我一定要好好地了解海底!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700字篇三
《海底兩萬里》是一本科幻小說,它講了在美國的“林肯”號上的意外,“鸚鵡螺”號的甜秘密,以及神秘的尼摩船長……
1866年,1867年,在美國相繼傳來“海怪現身”的聲音。這時,正準備回巴黎的阿龍納斯教授聽到了這個消息,苦思冥想,終于認定這是“獨角鯨”的杰作。他收到了“亞伯拉罕。林肯”號船長的邀請函:尊敬的阿龍納斯教授,在報紙上看見您對“海怪”的看法,誠心想請您加入林肯號的追捕!
教授無法拒絕,帶著自己的仆人出發了。在林肯號上的第三個月,從“海怪”身上噴出兩條水柱把教授沖到海里。教授幾經波折,終于和仆人還有林肯號上的.“魚叉王”尼德蘭一起到了“海怪”的頭頂上,可是它的頂竟是鋼的。顯然教授錯了,原來“海怪”是一艘名叫“鸚鵡螺”號的潛水艇。
他們三人被“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關了30小時,當船長得知其中一位是阿龍納斯教授,便帶教授參觀了船只,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鸚鵡螺”號的秘密,船長不會讓他們離開船只,他們仍然像囚犯一樣被限制著自由。期間尼德蘭好幾次想逃跑都沒成功。
在一個夜晚,教授突然感到船傾斜了,從尼摩船長口中得知,潛水艇遇上冰山了!船長無奈之下,只好讓大家齊心協力挖動冰山。教授他們三人和船員也從對手變成了戰友,每個人手上都磨起了血泡。第1天,他們只挖了1米,他們互相鼓勵,輪流在挖,第2天挖了2米多,船上的氧氣只夠維持4天,可冰有10米多高,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這時尼摩船長靈機一動——用熱水來融化,終于成功了。
看到這里時,我被他們那種在困難面前不屈服,大家團結一致的精神所感動。團結可以凝聚力量、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