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美術教案三篇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了解禮物包裝的作用。
2、 通過折、剪、粘等技法,給禮物船上美麗的外套。
3、 將廢舊的盒子或紙袋,進行重新美化與包裝。
4、 讓學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樂趣。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學生尋找身邊的各種可利用的材料。
2、 課前教師收集不同風格的禮物包裝。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讓學生了解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日常禮品包裝越來越重視;讓禮品穿上美麗的外套,能使人們更加喜愛。
禮品配上精美的包裝,更顯得禮品的珍貴、也更能表達主人的一片心意和美好情感。
禮品美化包裝可以表達出送禮人自身的趣味、愛好以及色彩感和設計特色。
2、 發(fā)展階段
例如:方形紙盒的包裝。
根據(jù)廢舊盒子的大小裁剪與之相適應包裝紙的大小,將盒子放在包裝紙的正中央。
用雙面膠或膠水接合兩邊。
抓住包裝紙,沿著禮盒邊緣,將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紙,也是沿著禮盒邊緣往中間折入。
將底部的紙對折,再粘上雙面膠或膠水固定,注意折線須對準盒高的中線。
用柔軟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禮盒上。
3、 教學拓展
用其他材料進行包裝設計與裝飾。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國內外古今建筑;了解現(xiàn)代建筑與古代建筑在材質、造型特點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標:運用立體構成的某些技術技法創(chuàng)造具體的造型,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學習。使學生審美能力不斷提高,更新審美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建筑的興趣,引起他們對建筑與人的關系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認識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點及現(xiàn)代建筑與古代建筑相比較有什么變化。教學難點:了解不同建筑的藝術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宏村月沼》《故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你覺得美術有哪些門類?”
學生根據(jù)平時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小組討論回答。
2、介紹美術各中門類,引起學生興趣,形成美術除繪畫外還有許多門類的初步認識。
師:其中我們的中國古代建筑,大家肯定不陌生。德國詩人歌德把建筑比喻為“凝固的音樂”,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具有音樂美感的建筑藝術。
出示課題建筑藝術的美
二、講授新課
教師:大家肯定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建筑怎么會跟音樂有聯(lián)系呢?
(一)、課件出示:欣賞課本扉頁《宏村月沼》
1、了解宏村歷史,村落形態(tài);
2、宏村民居特征:多為兩層,白墻灰瓦;
3、介紹宏村“承志堂”:宏大精美、題材豐富、技藝高超,被譽為“民間故宮”。
(二)欣賞課本《故宮》乾清宮、故宮的云龍大石雕等圖。提問:
1、你知道浮雕上的圖案的意思么?
(九條游龍;五座浮山——九五之尊)
2、大門上的門釘、鋪手除了裝飾作用以外,還有其它的意思么?
目前學界沒有同意說法,大概得有兩種:固定門板的(因為古代的門是兩個門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種說法認為主要是裝飾和顯示地位的(因為古代以單數(shù)為陽數(shù),雙數(shù)為陰數(shù),單數(shù)里最大的是九,所以像在故宮——皇帝的居所,門釘都是9×9——81個。)
3、你留意過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獸么?你知道他們叫什么呢?
(“仙人走獸”——檐角小獸: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犼、行什。)
三、小組討論、交流:
課本扉頁《宏村月沼》與《故宮》的建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本課小結
第二課時
一、出示課件:
(一)、欣賞《泰姬陵》《凡爾賽宮》《科隆大教堂》《古羅馬大斗獸場》等古建筑。
(二)、欣賞《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里昂國際機場》《悉尼歌劇院》《鳥巢》《水立方》等現(xiàn)代建筑。
二、小組討論、交流
師:我們了解了中國、外國古代建筑和現(xiàn)代建筑的一些知識及造型,看了這些建筑,有什么想法?
生:“美、顏色好、高級、漂亮。”
(學生著重表達的是對色彩的感受,這說明色彩對于凡是具有分辨色彩能力的眼
睛來說,都能引起反應,它是一種最普遍、最大眾化的美感。學生對抽象的線條和體積沒有明確的表達。)
師:“中國古代建筑與外國古代建筑在材質、造型特點上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
1、建筑與音樂的關系。運用立體構成的某些技術技法創(chuàng)造具體的造型,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具體的建筑分析。
2、隨著時代發(fā)展,建筑有了巨大的變化,你認為現(xiàn)代建筑與古代建筑相比較,最大的變化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三、學生作業(yè):
你家鄉(xiāng)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歡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畫下來或用文字記錄下來。
四、教師點評展示、分析部分學生作業(yè)的形式美因素。
五、布置課外作業(yè):
分組調查身邊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名勝建筑物,將其與當?shù)刈顣r尚的建筑相比,尋找其異同之處,并試著將自己的觀點、看法寫進小論文中。
教學反思: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搜集到的各種廢舊材料,加工成造型各異的形式新穎的不同物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廢舊材料的聯(lián)想及藝術作品的欣賞,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制作方法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實踐中多種材料的選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善于發(fā)現(xiàn)、利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制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發(fā)現(xiàn)身邊的廢舊材料,并能合理利用,制作出立體或半立體的工藝品。
教學難點:作品制作的新穎、美觀以及能否用多種材料和方法結合完成制作。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利用廢棄材料制作的工藝品、廢舊材料、剪刀、膠水、課件。
學生準備:廢舊材料、剪刀、膠水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看大屏幕,看一看這是些什么東西你們都認識嗎?
出示廢品圖片。
教師:上節(jié)課同學們制作出了許多漂亮的剪貼畫,這節(jié)課我們要用我們的雙手將這些廢品變廢為寶。
(板書)──變廢為寶
(二)探索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廢舊物品,并思考如何讓廢舊物品變廢為寶。
提問:人們通常會拿這些廢舊物品做什么呢?觀察它的形狀、顏色,想象怎樣才能變廢為寶?
教師:同學們先來看一段動畫視頻,看看用這些廢棄物能制作出那些藝術品。
出示用廢舊物品制作的藝術品動畫視頻,引導學生欣賞。
教師:老師家里也有一些廢舊物品,大家看看老師將這些廢舊物品制作成了什么?
教師出示作品圖片。
提問:你們喜歡哪一件作品?能看出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廢舊物品?在制作中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師:有一個同學用家里的一次性紙杯作出了一個可愛的小企鵝,我們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播放動畫《舊物改造──制作小企鵝紙杯》。
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動畫,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暫停,講解紙杯的設計思路,啟發(fā)學生對材料的再認識。
教師:看了老師的示范,你們想到用你們手中的材料制作出什么樣的物品了嗎?趕快討論討論,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
3.教師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
提問:你們帶了哪些廢舊物品?可以將它改造成什么?
4.出示學生作品。
教師:我們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將廢舊物品進行了怎樣的改造。
提問:你能看出他們都利用到了哪些廢舊物品?
(三)能力反饋(學生動手實踐)
作業(yè)要求:
用手中的廢舊材料制作一件工藝品。
步驟提示:
1.在畫紙上畫出要做的工藝品外形及結構設計。
2.將準備好的廢棄材料用剪刀修剪成工藝品所需要的形狀。
3.利用膠水拼接材料。
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于打破物體原有的形態(tài)進行組合和創(chuàng)造。幫助學生共同解決制作上的難點。
制作完成后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整潔。
(四)課堂講評
展示學生的作品,組織學生自評、互評,發(fā)展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提問:說一說你的作品最大的創(chuàng)意體現(xiàn)在哪里?(啟發(fā)學生從材料的運用上講。)
你對其他同學的哪件作品最感興趣?為什么?(啟發(fā)學生從材料的運用和制作的造型上講。)
教師總結、評價。(主要從作品的想象力是否豐富、聯(lián)想是否合理、材料運用是否恰當及小組合作是否愉快等方面進行評價)。
本課總結:這節(jié)課通過開展回收廢舊物品、“變廢為寶”小制作的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我們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了審美情趣,還使我們養(yǎng)成了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更多的材料,做出更多漂亮的工藝品吧。
(五)拓展延伸
提問:你還可以用廢棄物制作更多的工藝品嗎?鼓勵學生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來制作各種新穎獨特的立體造型。